教學研究 教學研究

【點閱數:2,434】

作文創意引導教學(四)——無中生有的魔法:天外飛來一支得分妙筆

內容

作文創意引導教學(四)——無中生有的魔法:天外飛來一支得分妙筆

南華大學講師李映瑾(轉載自三民書局《國文快遞》第七期)

作文創意引導教學講義的第一、第二、第三部分,對於寫作作文的基本技巧作了加強創意的引導,接下來在第四與第五部分,要針對作文得分的技巧方面作加強。本次講義內容主要以「作文得分」的技巧為主,目的希望除了程度中上的同學熟知如何操作這些得分技巧之外,連一般程度的同學也能夠掌握一些不太困難、但卻又極為容易為自己的文章加分的寫作技巧。

所謂「無中生有」,意思是指:當同學們面對一個並不熟悉、不知如何下筆的作文題型時,該如何化危機為轉機,讓自己的弱點不致暴露於作文紙上,甚至還能更進一步迸出創作的靈感火花,讓一篇原來應該屬於低分群的作文,起死回生,拿到水準甚至水準以上的分數。這些寫作小技巧,能夠幫助同學,就算在考場緊張的氛圍與情緒包圍下,都還能夠臨危不亂的拿下分數。(本篇講義所舉例的作文考題以九十一年至九十四年為主,主要在討論:近年來出題的趨勢與頻率之關係。)

一、看不懂的題型

作文考題的困難處就在於它的千變萬化,無法捉摸。所以,遇到看不懂的題型機率實在是大的,因此,在掌握得分的技巧裡,首先要教的部分就是:解決看不懂的題型。一般來說,會讓同學看不懂的題型可以分成兩種型態,一種是讀不懂的古文,一種是型態新奇、不曾見過的考題。針對這兩種形式的考題,有不同的萬用解決鑰匙。

(一)古文:

其實近年來的文言文題型已經減少許多,一方面因為文言與白話比重趨於平衡的關係影響,一方面則是現在的作文考題,多半傾向突顯年輕學子的創意,以白話文出題比較能達到目的。而古文能力固然重要,但藉由考題前半部份的選擇題,已經可以做到大致上的測驗結果。因此,在作文考題方面,就會出現以創意或測驗臨場反應的特殊題型為主。雖然是趨勢影響,但如果有朝一日又反璞歸真地出現文言文題型的作文考題,而同學們卻因為古文深奧,而看不懂、不會寫時,該怎麼辦呢?有一些小技巧掌握一下,便可以迎刃而解。

當文言文考題出現時,考生們是憂喜參半的,讀過或做過閱讀測驗的考生會鬆了一口氣,但是如果是考試當天才第一次閱讀到文章的考生,難免就會緊張,緊張的情緒莫過於擔心讀錯文意,而朝錯誤的方向下筆寫作。因此,第一個小技巧就是「避免議論」,當同學不太確定考題古文的內容意義到底為何的時候,就不應該貿然地高談闊論,謹慎地將你讀得懂的句子用鉛筆劃起來(一定要確定是正確無誤的懂),針對這些句子寫作意見就好,這種答題法就算會讓文章有些不全面或小離題,也總比寫錯方向來的好,在分數的鑑定上還是有差異的。

如果沒有看懂句子的全然把握,整篇古文也都處在一個閱讀困難的狀況,該怎麼辦呢?第二個小技巧就是「避重就輕」。以文言文為作文的考題大多是前有一段古文,加上一段出題老師的引導文字(如:九十一年指考短文寫作的考題,出了一段孟子盡心篇中的文字,然後要同學從孟子、陶淵明、蘇軾、屈原四位人物中,選出最欣賞的一位,再針對其生命情懷來與作品做感想寫作)因此,仔細讀過古文題目如果發現不太瞭解其意義的時候,應該先觀察出題老師有無給予寫作線索(如:「生命情懷」,便是此題的線索),若有線索,根據出題老師給的提示,再讀一次古文,或許就會有所得。如果還是看不懂古文呢?那就不要再看那段古文了,直接針對出題老師所給的題目線索寫作就好。

如果出題老師沒有給任何指引方向(如:「根據上段古文內容,寫一篇以其內容為主旨的短文」),也不要緊張,眼光放到考題的另一處---題目與作者。大部分以文言文出題的作文考題,都會註明題目與作者,不要小看它,這也是一個幫助瞭解題意的工具。知道了題目與作者(而你正好也認識他),首先可以先確定這是一篇那個時代的作品,接著,還可以知道作者的寫作風格,甚至作者的人生觀或思想,這樣一來,寫作的相關資料就變多,此時,再重新看一遍文章,或許就有些頭緒了。

總之,重點就在:千萬不要胡亂地猜測文意,因為這是一個相當冒險的作法。有根據的推測、有線索去釐清,才是理解文章的正確方法。

(二)新題型:

作文的新題型會跟著時代潮流、教學方向、或是出題老師的偏好而有不同的走向,從九十一年至九十四年的學測考題來看,「情境與人物」的考題,在近年來非常盛行,值得注意!(九十三年學測作文考題:為何義士的最後一晚寫日記;九十一年學測的作文考題,則要同學用老人的心情與身體、家庭狀況寫出老人的一天)這種題型的最大特徵,就是要考一考同學能不能「設身處地、感同身受」。在寫作這類考題的過程中,年輕的考生要去設想一個不同年紀、不同身份或不同時代的人,然後用他的口吻與心情寫作。若是有與相同或類似的人物真實相處過的考生,發揮起來就容易的多,但若是沒有相處經驗的同學該怎麼辦呢?很簡單,冷靜地回到考題中找答案就好了。

通常這類考題都會加上一些文字或短文先描述一下被描寫者的背景,包括年紀、生活狀況、家庭或其他線索,將這些線索拼湊起來,大概就會浮現主角的模樣與雛形,再針對這類人物的「特殊處」下筆即可。所謂的「特殊處」,就是不求多,只找「一個」至「兩個」特徵來描寫就好。我們拿九十一年的作文考題「用老人的心情與身體、家庭狀況寫出老人的一天」來當例子,假如考生已經判斷出這是一篇要以老人心態的當作背景的文章,但卻沒有與老人接觸的經驗,此時,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統整出:這一篇文章裡老人最經典或最典型的一個動作、或一句話、或一件事,然後針對這一個敘述點來擴大描寫。換句話說,既然考生沒有與老人實際接觸的經驗,只能靠題目的線索作答時,就不要自曝其短般地不能自休、亂寫一氣,仔細地針對一個點,好好的寫、用力的寫,還是可以把文章寫得深刻的。

「情境與人物」的考題盛行的原因,大致上是現在的大學人文學科的教授們希望年輕朋友們在生活中能夠培養觀察力、同情心、與設身處地為人著想的美德,因而應運而生的考型。因此,與其在考場懊悔自己平時只讀書、不觀察人,以致作文寫不出來,不如就從現在開始,當一個對百事關心的新青年,寫作的廣度與下筆的觸角也會來的敏銳許多!

二、時事的題型

九十二年學測作文考題的「香米碑」,結合了台灣農產的時事與應用文體,出了一題讓考生甚為棘手的作文題目。其實,乍看之下,對於題目的「碑體」或許會感到懼怕,但再審題一遍,就會知道懼怕是多餘的,因為題目已經說明不需以正式碑體作答,所以只要將思慮放在「香米」這件事情上就可以了。「香米」是一個專有名詞,或許它特殊到有人根本沒有聽過這個名詞,不過那都不是重點,重點在於:它已經是眼前的作文題目了,我該如何在對「香米」一無所知的情況下,還能繼續作答。

學海無涯,我們的知識與能力有限,不可能大小事情都知道,所以,時事題本來就是一種考驗,除了平時多留意社會的脈動之外,還要培養對於文字的敏銳度。就拿「香米」來當例子,題目已經明白地說明這是一種新栽培的農產品,此時,腦袋中該浮現的問題是:在經濟地理課本中,我有沒有學過類似的東西、或相同性質的其他產物?有的話:我還知道哪一些相關的知識?可不可以當成作文內容來寫?用自己所知道的其他相關訊息,來填補對於「香米」的一無所知。這個作法並不會造成離題的窘境,頂多只是無法直擊題目的重心;但相反地,如果寫得不錯,還可以為考生營造一種博學多聞的聰明氣息之感。

九十三年學測的作文考題,雖然不是針對某一件時事而出的考題,但是針對了「中年失業」這個社會現象,結合應用文中的「求職信」而出了一套考題,這是一題題型不難,但卻會讓考生頓時不知如何下筆的典型作文考題。面對這樣的考題,同學可以先釐清:寫這篇作文時,到底要把重心放在何處?如果考生本身對應用文很熟,可以寫出一篇格式正確的求職信,不妨一試,讓閱卷老師們驚豔於你對應用文的熟稔,也是一種拿高分的方式。但如果對於應用文格式不熟的同學,就建議把重心放在「求職」這個部分。

周遭親友若有失業經驗的同學,建議以己身聽聞與經驗出發,下筆會比較深刻、也較容易令人感動。以情動人,是拿高分的一個法門。如果並沒有類似經驗在身邊的人身上發生過的話,就請努力回想電視新聞中,有沒有看過、讀過類似的事件,選一個自己最能發揮的新聞事件來寫作。

這類時事題,最忌根本毫無頭緒,就胡亂談論、批評或下結論。一方面顯得自己見識淺薄,一方面也突顯己身所知有限,只會死讀書,對社會情勢毫不關心。仔細審題後,努力串連平時所接觸的課本、書報雜誌、新聞媒體提供的訊息,才是解題的金鑰匙。

三、圖文化的題型

九十一年學測的作文考題的圖文題,是一幅條狀圖,縱橫座標分別是季節與傳染病,這題結合了時事與圖文的考型,是一題偏易的圖文題——因為那年初夏「sars」的陰影,深深的籠罩在每一個台灣人民身上。所以,解開了條狀圖的密碼後,下筆應該不難。

而九十三年學測的作文考圖,是最經典的圖文考題,比起九十一年學測的條狀圖就顯得困難許多。考題是一幅民俗古畫——名叫「劉海戲金蟾」,沒看過圖、或是不知其意的考生,的確會覺得有些棘手。但冷靜一想,題目只是要考生寫出圖中的人與蟾的兩句對白,所以,如果發現自己真的不知道圖文之意,唯一的方法,就是大膽的用創意靈感寫下句子(符合大致的圖意是最大前提),用創意突顯自己的鬼靈精怪,轉移閱卷老師批改的注意力,是斧底抽薪的最好方法。

圖文題的難處在於,如果解不出圖案中的意義為何,便很難下筆。但是,還好圖文題多半是以短文或短句作答,在分數的比重上並不會太重,不過依舊要審慎作答,才能穩當的拿下分數。所以,圖文題的第一要務就是審題,仔細的看圖、找線索,但如果不幸發現沒有任何線索可循,就不妨大膽的發揮無厘頭的創意,用創意彌補知識的空缺,這是開出另一條生路的方法。

四、腦袋一片空白的危險時刻

除了上述三種因為自己所知有限、能力不足而無法作答的題型,還有一種最危險的時刻,那就是「腦袋一片空白」。為了避免因為考試當天太過緊張,而讓肚裡墨水乾澀的情況出現,有幾招萬用應變方法,要教給同學知道。

第一,拿到國文考科題目時,別急著作選擇題,先將目光焦點放到試題最後的作文考題部分,看完作文題目之後,再翻回選擇題,將選擇題部分完成。這樣做的原因在於,讓考生做選擇題時,頭腦中的思考空間可以空出一半,開始架構等會要如何寫作文。好處是:一方面是可以節省時間,另一方面是在做選擇題時,可以一邊觀察當天國文考題中,是否有適合等會寫作文的材料,若有,趕快用鉛筆做下記號。請記住一個觀念,考卷上的試題中有許多作文可用的材料(包括:名言佳句、古今例證、優美字詞等等)所以,不要把考題只當考題,考題也是考生的資本,況且,出題老師附送的資料若正好可用,不去用它?豈不可惜?

第二,當同學如果發現當天自己真的是腸枯思竭,一點靈感都沒有,連創作一句句子都很困難時,該怎麼解決呢?很簡單,用「故事」代替創作即可。不論是哪一種主題的作文,我們都可以用說故事的方法,來當作一種寫作方法。如果遇到抒情文,就說說你切身的例子,以情動人;如果是議論文,就說說古聖先賢的奮鬥經過,以事證理。如果沒有切身經歷呢?那就只得麻煩同學自己虛構一個感人的故事了,唯有如此,這篇作文才不至於變成一篇空白的天書!

第三,如果連故事都想不出來的空白時刻,該怎麼得救呢?此時,只能用作基本的功力一搏了。這時同學必須依賴平實的努力,展現自己對課文的熟悉度,佳句也好,一段文章的背誦默寫也好,好歹是一些名作家寫過的句子,總算是「文出名門」。將這些句子寫入作文的篇幅中,不但增加作文的「光彩」,也可以彌補絞盡腦汁卻想不出文字的窘境,更可以增加許多文字篇幅。所以,不要再抗拒老師要求的默寫或背書了,免得到了考場上是書到用時方恨少啊!

相關檔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