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本書由廖宏霖執筆,透過對傳主李家維十多次的訪談與討論,以小說筆法將逐字稿依照不同主題調整架構及位置,在虛實交錯中再現口述者個人生命經驗,是獨特共同創作與文學嘗試。
傳主李家維是中興大學植物系學士、台灣大學海洋研究所碩士、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斯克利普斯海洋研究所博士。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兩度擔任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2022年卸任《科學人》雜誌總編輯,現為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執行長,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文教基金會董事長。研究領域有:細胞生物學、生態學、演化生物學、顯微鏡學、生物礦化。在苗栗南庄蓋玻璃屋,收藏生物化石、動植物標本、歷代文物和落難神像等。
執筆作家廖宏霖,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華文文學研究所創作組畢業,曾獲《聯合報》文學獎新詩組評審獎、香港青年文學獎散文高級組亞軍,並獲文化部「藝術新秀」出版補助,出版個人詩集《ECHOLALIA》,採訪寫作作品散見於各藝文刊物。曾於菲律賓馬尼拉天主教崇德學校、越南胡志明市孫德勝大學擔任海外華語教師;返台後在秋野芒文創協會擔任勸募專員與刊物主編,時報文化出版公司擔任副主編,天下文化出版公司擔任50+素人出版主編;現為遠流出版公司企劃主任與自由寫作者。(引用自《我的神鬼人生》(遠流:2023))
短文寫作
閱讀文章,回答問題
記憶也可能會讓人受苦,依循著某種生存的本能,相較於一般的日常事件,人類對於失敗、受挫等事件,總是記得特別深刻,這可能也是人類會有各種複雜的心理疾病的原因。一方面,我們的潛意識拒斥著所有感到不舒服的經驗,而另一方面我們的生物本能,似乎又促使我們從這些令人不愉快的事件中,發展出適應的方式。 我的人生絕對不能說沒有挫折或失敗,不過我從來不讓自己陷入那樣的情緒太久,什麽事情碰上了,搖搖頭就把它忘了。這個「忘」是很重要的事,不是真的在記憶中把它抹殺掉,而是不讓它持續地困擾自己。「科學」一點來說,適應與與演化的前提是承認與接受,承認自己的失敗,接受自己的不足。有了這個前提,生命演化的動力,自然而然會帶領你到下一個更適合你的地方,成為一個更好的你。然而,對照此刻我的處境,或許我現在就該承認,此刻的自己正面臨生命中最重大的困顿。 一股深深的無力感,沿著地面從背脊冷冽地襲上,我不太清楚那種巨大的絕望感,是如同深夜山谷裡的濕氣逐漸地濡濕我,或僅僅是一念之間的轉變。我只知道,面對此刻的無能為力,能做的事極為有限,只能蜷曲著身體,試著找到讓自己更舒服一點的姿勢。那就像是尋找一種「忘記」的過程,我要忘記當下的痛與不舒服,但同時在這個未知也尚未脫離危險的情境下,我又必須保持一定程度的清醒。 這個漫長的夜晚,我想起澎湖海邊刻墓碑的同學;想起獨自秘密的父親;想起與我的畫作一起長眠的老教授。然而,我的身體愈來愈柔軟,好像這些故事帶給了我某些溫暖,我所珍藏手繪過的矽藻,全都圍繞著我在跳舞,好像我就是那盆營火,萬物朝我靠攏,包圍我,給我力量。(改寫自李家維、廖宏霖《我的神鬼人生─在深夜的山谷裡,遇見一位博物學家》) |
問題(一)﹕簡述引文中「我」對「記」與「忘」的看法與態度(文長80字左右)。
問題(二)﹕李家維因車禍跌入深谷,在漫長的黑暗中,思索「記」與「忘」的意義,並以溫暖的記憶鼓舞自己。在你心中是否也有想忘記的事或記憶清晰的事物,請以「我的記與忘」為題目,透過自己的經驗抒發對回憶的感受與看法。文長不限。
教學文章由景美女中 黃淑偵老師提供
你聽過人生跑馬燈嗎?長久以來瀕死時刻的意識經驗與大腦活動,是科學家有興趣探討的議題。在各種瀕死經驗中,許多生還者常提到看見人生的經歷在眼前「重播」。《我的神鬼人生》由廖宏霖執筆,記錄主角李家維在2017年一場車禍中,彈出車外從山路翻落至溪谷,等待救援的32小時中,隨著大腦活動,一生的經歷與感受交織成一幕幕穿梭夢境與現實的人生場景,時空交錯的敘事手法,融合成一連串不可名狀的「魔幻時刻」,是宛如傳主的「人生跑馬燈」的傳記文學。
李家維曾任清華生命科學系教授、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科學人》雜誌總編輯,本書跳脫傳記文學回憶往事線性的敘事架構,不以時間或事件為經緯,大腦思惟的運作隨著感官的刺激,如同意識流的小說一般,帶領著讀者一起走過傳主生命中的重要時刻,以及當下腦海中浮現的許多科學知識。例如:跌落在黑暗山谷中,從陰翳逐漸看到山的輪廓,隨著此時視覺聽覺觸覺等真實感受,回憶起自己一直以來「見鬼」的願望,兒時在墳墓旁看到削瘦的臉孔,接著浮現於腦海是關於眼睛的知識、被視為特異功能的「聯覺能力」的腦神經活動,思索生命的時差與人類時間感如何建立,都是此刻腦中高速運轉的內容。打破單一時間軸線的敘述方式,以第一人稱的小說筆法,在現實與回憶交錯中,自然流暢的帶入了李家維理性思維下對事物的看法與觀察。
人的時間感如何產生?是依據黑夜與白天光線與溫度的改變,這樣直觀且感受性的度量標準?還是退黑激素影響睡眠周期變化的生物時鐘?回憶是否也會讓大腦分泌類似多巴胺或腎上腺素的激素,是人類一種回復機制?這難熬的一夜,在生命的時差之中,隨著李家維意識流動,你會驚覺世界是如此的迷人有趣,鳥類在白天有更豐富的聲音表現,是為了與吵雜的環境音競爭,所謂「溝通」是在求生存的情境下演化而成;蜜蜂能感應地球磁場來定位,因為體內細胞在成長為工蜂的過程,會出現一顆顆鐵的顆粒;科學家利用放射蟲來了解環境變遷;枝葉與枝葉間留有縫隙「樹冠羞避」現象,是為了讓更多植物行光合作用,讓地面動物獲取陽光,也避免植物間互相傳染疾病,原來在演化過程中不是只有弱肉強食,生物之間也已發展出某種和解的秩序,一種和平的自然狀態。
為了抵抗黑夜中對未知的深沉恐懼與疼痛,李家維燃起記憶與思考的篝火,在身體失溫之前,以溫暖而美好的故事為自己打氣。因此你會讀到台灣八八風災之後,清大清華學院的院長李家維,找來清華學生與教授一同向新竹市長尋求支持、收到電視台基金會的李濤主動來電,希望投入賑災的募款一起妥善運用、找教育部及行政院長支援土地校舍,找企業家辜成允、林百里長期提供經費,找遠流創辦人王榮文捐書,終於在屏北高中成立「小清華原民班」,以建立信心及開拓眼界為創校目標,終於成功辦學的動人故事。你也會看到科學家李家維對研究的熱情,台大研究生時期就積極說服輔大系主任,借用最新進的電子顯微鏡來研究矽藻;發表論文證明在細菌之外找到能夠感應地球磁場的生物─蜜蜂,此重大的發現被編寫進昆蟲學的教科書;在貴州敲化石,將動物起源往前推進約六千萬年,證實寒武紀大爆發不是生物最初的起點,登上國際媒體頭條新聞,更會看到博物學家李家維面對生命的困頓如同做實驗,承認自己失敗與不足,想辦法繞道而解,保持正向的心態與行動,在這個前提之下,相信生命演化的動力自然會帶領,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
量子糾纏與平行宇宙思考,神佛滿屋與化石標本共存,成長經歷與世界文明演化,都在這本奇幻小說般的類自傳中,穿梭在虛實之間的有趣靈魂,帶領讀者在黑暗中遨遊寬廣又溫暖的大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