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研究 教學研究

【點閱數:5,409】

新詩創意教學/復興高中李雅雲老師

內容

新詩創意教學/復興高中李雅雲老師

(轉載自翰林文苑天地三十六期)

新詩是近年來文壇上的一道曙光,照耀著文壇這片文藝的大地。不僅詩人人數眾多,連作品也如過江之鯽,其中的佳作更是不勝枚舉。而新詩之所以廣受歡迎,原因在於它的語言優美,故能賦與人們無限的遐想;且文詞富於想像,故能勾勒出人們心中既精微又細膩的感覺。因此,用新詩來表達現代人的感情是十分恰當的。有鑒於高中生喜歡天馬行空的想像,又喜歡新詩中唯美浪漫的情調,故身為高中國文老師更需用心的教導學生寫作新詩,以激發他們寫詩的潛能。說不定在我們教授的學生之中,正有個未來的徐志摩呢!

壹、閱讀

“閱讀”是創作的第一道關卡,所謂「觀千劍而後識器,操千曲而後曉音」,不論我們是否天生就是個會創作新詩的人,只要不斷閱讀,熟悉許多作家的作品,了解詩作中的語言模式、修辭技巧、思維邏輯與文體格式,久而久之便能寫出一首頗具形式的詩作。

一、選擇喜歡的詩作:

新詩作品為數眾多,不論前作或今作都具有獨特的風格與韻味。細細閱讀,往往能幫助讀者更容易進入詩的境界、學習詩的語言。而如何引導學生閱讀,吾人以為先從選材開始,可從兩方面著手,一是「作者」,一是「作品」,敘述如下:

1.以作者為主:

如果學生喜歡富有浪漫情懷的詩作,老師可以建議他閱讀徐志摩、席慕容、敻虹、蓉子等人的詩集。如果他喜歡鄉土詩風,老師則可以建議他閱讀吳晟的作品。如果他喜歡抗戰時期的詩作,則可以建議他閱讀賴和、楊華的作品。如果他喜歡台灣本土詩作,可以建議閱讀白萩、李魁賢的作品。如果他喜歡台語詩,則可以建議他讀向陽、路寒袖的作品。其他詩人,如現代詩社的紀弦、藍星詩社的余光中、龍族詩社的蕭蕭等,都十分適合學生閱讀,老師不妨多加鼓勵之。

2.以作品為主:

新詩的題材很多,諸如都市詩、政治詩、女性詩、社會關懷詩、環保詩……等,可依照學生的興趣介紹不同的作品。比如都市詩的代表作家為林耀德,描寫都市的生活、飲食男女、生存困境、文明夢魘……等皆十分細膩,被譽為「台灣都市詩的大宗師」(張漢良語)、「城市詩國的發言人」(陳煌語)。另外,如羅門亦是長期創作「都市詩」的詩人,他始終挖掘有關都市的主題,描寫人性在都市生活中的扭曲和異化,表現出對「存在的迷惘」的觀照和批判。

其次像政治詩,這原本是過去較不敢觸碰的題材,但現在卻大量湧現。寫政治獄如楊渡〈火燒島悲歌〉、許悔之〈綠島〉;寫省籍問題如劉克襄〈我是湖南人〉、苦苓〈外省囝仔〉;批判黑名單如苦苓〈遊子返鄉〉、楚放〈名單〉;詠二二八事件如陳黎〈二月〉,劉克襄〈革命青年〉;探討國家認同如陳鴻森〈比目魚〉、李魁賢〈牙周病〉……等。閱讀這些作品時,若能搭配史料閱讀,相信必能更了解詩作的情意。

又如女性詩。台灣早期就有一些短小的女性詩,如陳秀喜〈我的筆〉、〈覆葉〉;蓉子〈青鳥〉、〈為什麼向我索取形象〉;胡品清的〈玻璃人〉、〈自畫像〉……等。閱讀這類作品可以了解女性豐富的情感與與細膩的思維,與一般男性詩作迥然不同。另外,像夏宇這類的女性作品,則是更發展出自己獨特的風格。

總之,現在的學生學習大多是以「興趣」決定學習的成效,因此與其硬性規定學生閱讀某人的詩作,還不如讓學生自己挑選喜歡的詩集來閱讀,老師只要推薦詩人或書籍即可。有了興趣當老師,相信更能引發他們主動學習的動機。說不定他就能能為那個領域的優秀詩人。

二、閱讀後的討論與分享:

一個人閱讀是孤獨的,雖然能與作者心意交通,但終究只限於自己的象牙塔裡。因此,若能於現實中找到同好,或是遇到能刺激自己思考的同伴時,相信閱讀便不再孤獨。而在大家集思廣益的腦力激盪下,相信必能從他人身上增廣個人視野,擴展自己未知的領域,故讀後分享是閱讀學習中不可或缺的環節。茲敘述如下:

1.分組討論:

教師先提供數位作者(或作品),讓全班同學依照個人興趣自行選組,並從中推派組長。之後由各組自行討論,訂出閱讀的詩作與進度,並於下次讀書會中進行分組報告。

各組員需於自訂的範圍中選出自己最喜歡的作品,並進行小組討論。此時的討論必須作成「會議紀錄」,載明何人發言?發言內容為何?其他人有何回應?其中發現了哪些問題?有何解決之道?注意!每人皆須發言,且須提出問題。而此次討論中,組員們須選出最喜歡的作品五首,並彙整意見,於下次全班讀書會中報告。

2.全班分享:

根據以上小組討論進行課堂報告,內容包括作者介紹、詩作風格與特色,並列舉詩集中五首作品(由小組討論後選出者),說出選擇此作之動機及令大家感動之處及原因。而台下同學可依其說明提出問題、見解與疑問。

此項活動的目的主要是讓學生藉由團體活動增加學習的動機,並藉由大家的經驗分享拓展個人想法,增加閱讀的敏銳度,學會從不同的角度來分析新詩。總之,只有彼此互相的腦力激盪,才能迸出知識的火花。

貳、新詩教學

一、創作前的練習

熟悉新詩文體之後便是個人創作,假若不進行創作,吾人充其量只能成為一位見解獨到的評論家,不能成為詩人。因此,當學生們對新詩文體稍具了解之後便可鼓勵他創作,試著模擬前人寫法,進行個人創作。但在創作之前,是需要有一些事前練習的,目的是幫助學生更了解詩的語言與特色,早日抓到詩的韻律。

1.填空──了解新詩的語言

剛開始接觸新詩時,許多同學雖有滿腹情感,卻無法寫出一首像樣的詩作,最主要是因為他們不了解新詩的語言,不知道新詩的用詞為何?因此往往會有諸多「口語化」、「不夠典雅」的字詞充斥其中,大大削弱了新詩的優美感。所以,教師可以選錄數首作品挖空其中的字詞,並請同學先行填空,且需說明填寫此詞的理由。之後,再由老師公佈原作的正確答案,並說明作者使用此詞的意義。如此一來,學生便能知道新詩用詞的精確度何在。

老師在進行新詩教學活動時,可藉助教科書上的所選錄的新詩,將詩作中某些字詞挖空,讓同學進行「填空」的練習。藉由詩作的填空練習,同學除了明白作者使用此詞的意義,更可以比較出不同的字詞放在這首詩作上所產生的不同效果,茲舉徐志摩〈再別康橋〉第一段為例,敘述如下:

「□□□我走了,

正如我□□□來,

我□□□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原詞為「輕輕的」,徐志摩用此詞表現出一種詩人踮腳而來、躡腳而去之感,一如一陣清風,瀟灑來去,不留痕跡。讓學生填空,則有許多答案,如:「慢慢的」(具有緩慢舒沉的感覺)、「靜靜的」(無言的道別)、「默默的」(一如心情沉重的消極離別)、「幽幽的」(像行尸走肉般的失神離別)等,皆能營造出不一樣的詩感。

因此,這項練習的目的在讓學生明白作者寫作此詩時使用這個字詞的用意,及其產生出的情感。另外,藉由此項練習,也激發出同學對新詩的創作力與想像力;了解詩是最「敏感」的語言,只要稍微更動一個字詞,全詩的韻味便迥然不同。日後若自行創作新詩時,尤其要注意每個詞所代表的意涵與情感,精確使用,方能寫出一首最能表達自己內心情感的詩作。

2.換句話說──創作新詩的變身

詩是最「迂迴」的語言,明明要寫女子色衰,就要寫「那等在季節裡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鄭愁予錯誤);明明是意指臺灣,就要寫「鋤上這一張蕃薯地圖」(吳晟蕃薯地圖);要敘述原住民的傳統不再,就換個句子來寫「莊嚴的神話/成了電視劇庸俗的情節/傳統的道德/也在煙花巷內被蹂躪」(莫那能恢復我們的姓名)。因此,創作新詩時,一定要記得話“不可直說”,也“不可說盡”,直說則情感直陳,毫無美感;說盡則語意盡扥,毫無餘韻。要知道,詩之所以語言凝鍊飽滿,就是因為它隱含於語言背後的未言之情、未說之意,往往是最令讀者動容的部分,倘若一語道盡,豈有美感可言?

正因為新詩的語言是不同於一般日常的口語或者是創作散文的寫法,所以在新詩教學時要訓練同學「換句話說」。舉例如下:

(一)主題內容:官員們貪污的結果,造成廣大人民生活普遍困頓。

換句話說:你們就像巨大的老鼠一般,竊齧啃食著人民的鮮血,即使人們已將斷炊,你仍竊笑著,嘲諷人類的可悲。

(二)主題內容:下過雨後的山,看起來格外青綠。

換句話說:山,像經過一天舒適的淋浴般,渾身散發著青草地的香氣。

(三)主題內容:我捨不得和你分離。

換句話說:如果要我與你分開,我會把我的心典當在你手裡,換取終生的思念。

由上舉例,吾人可知改寫原本直述的句子,用另一種方式書寫,是刺激學生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來描摹同一種情感。最好能用數種不同的寫法來摹寫,等到學生練習有成,再訓練其不直接說出本意的寫法,諸如:「婉轉」的方式,「比喻」的修辭,「諷刺」的說法,「象徵」的寫法。總之,就是要同學盡量的將一種情感,用不同的描摹方式表達出來。若能時常練習,同學自然能學會使用各種不同的表達方式,用以創作新詩,詩就更有豐富的辭彙與發展的空間。

3.改寫──創作新詩的認知

將一首詩作進行散文的改寫,在語文表達的練習上叫做「擴寫」;將一篇散文濃縮成一首新詩,在語文表達上叫做「縮寫」。藉由這樣的練習,讓同學知道「詩」與「散文」的不同。許多同學在第一次寫新詩時,往往會寫成一篇“具有新詩形式的散文”,然而這不是詩,它只是像詩而已,本質上仍是散文。因此,老師要訓練學生分辨「新詩」與「散文」的不同就是讓他們改寫作品。茲舉例如下:

散文

第一排學生友人咬著英文單字/友人抓住片假名/末排的學生已按照順序/去周公家裡(渡也講師日記

第一排的學生有人在死背英文單字,有人專意在讀他的日文;至於最後一排的學生呢?一個接一個紛紛睡著了。

那小路鋪以紅珍珠通往太陽的寢室(蔚英散步的黃昏

黃昏了,太陽也即將下山休息,餘暉照在小路上,好像鋪上了一層紅珍珠。

翻來覆去/總是那幾句話/嘰嘰喳喳/滴滴答答(非馬雨季

多雨的季節又到了。每天下個不停,滴滴答答,聽來聽去都是這種既單調又沉悶的聲音,煩都煩死了。

我爬上層層高樓/望見了婉轉曲折的小河/望見了茂密的叢林/但,我望不見你(陳義男思念

離開你之後,我一直想念著遠方的你,一顆心就這樣吊著;但不知何時再能跟你相見?

等你,在雨中,在造虹的雨中(余光中等你,在雨中

雨還在下,天邊已出現了一道彩虹好美的景致,是等你來的時候了。

(參考三民版教師用書第一冊第四課)

在改寫的過程當中,最主要是讓學生可以推論出詩的特質,就是──詩是最「精練」的語言,最「飽滿」的語言。散文的寫法往往徐紓而成,即使語意直率,也是說的明明白白,毫無保留。但新詩卻不同,他是濃縮的語言,散文用好幾句寫成的意思,新詩可能用一個字或一個詞就能涵蓋其意。因此,詩的字或詞通常是飽含數種情感於其中,並用極簡練的語詞表達出來,讓讀者一讀其作品,便能感受到作者隱藏於詩背後最深層的情感。

4.想像力──創作新詩的動力

詩之所以讓人醉心,是因為寫詩之人往往可以將一般人最普通的感情,用最精緻、最細膩的寫法描摹出來,他們能想人所想不到的意境,寫人所寫不出的情韻,因此,想當一位詩人就必需有著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有著與眾不同的想法。教師進行此項教學時,就是要同學發揮想像力,可由以下幾項進行之:

(一)「圖形」聯想:可分「具體」與「抽象」兩種。今舉「○」的圖形為例,聯想如下:

1)具體聯想:飛盤、硬幣、CD唱片、輪胎、盤子、椅墊、西瓜、球、臉、月亮、珍珠、月餅、手鐲、呼拉圈、甜甜圈等。

2)抽象聯想:圓滿、正確、團聚、周全、循環、環節、地球公轉、跳舞時轉圓圈等。

(二)「詞句」聯想:由「詞」到「句」,循序漸進。教學時,可讓同學以接龍的方式進行,增加趣味性。

1)詞的聯想:彩虹→作夢→未來→莫測→擔憂→焦慮→不安→生氣→遷怒→爭吵→分離→思念→啜泣→悔恨→道歉→重聚。

2)句的聯想:

A.教師舉例:

我很擔憂我的課業→所以我必須加緊用功→先來安排讀書計劃表→並按照計劃表徹底實行→第一次段考的成績依舊不理想→我的心情盪到了谷底→我問我自己是否是個無用之人→否則為什麼如此用心卻得不到回饋→我向我的朋友傾訴→在我難過的哭泣聲中,他慢慢的安慰我→他說:「勝敗乃兵家之常事。只是,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我聽了他的話,低頭不語→但在我的心底已經默默的許下心願→下一次,我一定要考的更好。

B.學生舉例:首句由老師出題,由每排第一位往下接,必須順著前面一位同學的內容繼續發揮,並由最後一位同學作結尾。題目(首句)為──「今天的比賽很精采」,以下是學生創作(由泰山高中汽一甲同學共同創作):

第一排:今天的比賽很精采→選手們個個健步如飛→就像風一樣→其中一位選手說:「今天我最快。」→今天是我最光榮的一天。

第二排:今天的比賽很精采→競爭激烈→精采可期→有輸有贏→有哭有笑→歡喜人生。

第三排:今天的比賽很精采→選手們揮汗如雨→我在一旁接著汗水→彷彿滾滾黃河的壯闊氣勢→這是一場汗與淚的戰役。

(三)「情境」聯想:假想一個情景,讓同學用語句描摹出來。分為「層遞式」與「擴張式」兩種。

(1)「層遞式」描摹:

先以一句描摹,之後再增加為兩句,再增加為三句,依此類推。這類的寫作,內容會隨著句子的增加而變得更豐富。目的在訓練學生隨時抓住情境中的任何一個小細節,擴展其寫作的思路。試舉「中秋月圓」之情景為例,請同學模擬之:

A.單句描摹:一輪明月高掛天際。

B.兩句描摹:一輪明月高掛天際,星星少的可憐。

C.三句描摹:一輪明月高掛天際,星星少的可憐,是雲遮蔽了他的風采。

D.四句描摹:一輪明月高掛天際,星星少的可憐,是雲遮蔽了他的風采,還是憂傷自己遠離伴侶的孤獨。

2)「擴張式」描摹:

同樣先給學生一個情景,並請同學思考用一句形容時要如何敘述,增加為兩句時又要如何敘述,限定為三句時又要如何敘述,以此類推。這類的寫法,內容固定,惟隨著句數增加,鋪陳的功力就更強。此項練習的目的是訓練同學在限定的主題下,運用精確的句子來描寫。同樣舉「中秋月圓」為例,敘述如下:

A.單句描摹:月圓人團圓。

B.兩句描摹:皎潔的明月映照在地上,人們的心似乎也因為月圓而更加凝聚了。

C.三句描摹:當明月高舉時,各地離家的遊子,心似乎都乘著特快列車而直奔故鄉。

D.四句描摹:中國的月──圓了,西方的月──也圓了,圓的是月球表面的圓缺,圓的也是離人思念的心。

由上所述,想像力的訓練是由字、詞、句循序推移,增加練習的。學生藉由此種練習慢慢累積對新詩創作的經驗、邏輯與描寫功力。平時不斷的聯想,也幫助學生活絡腦中的創作精靈;想出越多不同的點子越好,擁有越多不同的想法越好。想像力本來就沒有對錯,只有與眾不同的獨創性,故有豐富且具創意的想像力才能創作出屬於自己風格的作品。

因文章過長以下內容無法直接顯示於網頁,請直接按下列「檔案下載」鈕,下載整篇文章,謝謝~

相關檔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