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研究 教學研究

【點閱數:3,518】

98年學測非選擇題評閱心得(一)語譯/彰化師大國文系教授 王年雙

內容

98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國文科的非選擇題,共有三題,佔54分。

第一題是語譯題,佔9分,出自諸葛亮〈出師表〉:“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題幹要求有兩個重點:“請將框線內的文言文譯為語體文, 並注意新式標點的正確使用。”特別指出新式標點,翻譯過後,一定要詳細檢查,以免扣分。決不容許一逗到底。既然原文“不宜異同”後面有句號,翻譯後,相對位置也應擺個句號。

翻譯的要點,先抓住文章的核心。從語言單位來看,這段文章顯然是個解證關係的句群,“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是起始句,也是中心句,後面是承接句。而中心句本身又是一個因果複句,“因為宮中府中,俱為一體,所以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而承接句是個多重複句,“宜……,不宜……”是第一重,兩個分句是反列關係,這兩個反列的分句,都是前後帶有手段目的關係的連動句型,“宜付有司,論其刑賞”是手段,“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是目的;“不宜偏私”是手段,“使內外異法也”是目的。這兩個複句構成的反列複句,和前面的“若……”又構成了第二重的假設複句,這個假設複句的主句,又由兩個反列關係的短語組成的,“作姦犯科”和“為忠善”。這樣一個句群,在翻譯時,就應配上或補上這樣的關聯詞語:“因為……,所以……。如果……,那麼……應該……,為了(以便、為的是)……;不應該……,讓……。”

結構架好了,就可以開始古今詞語對譯的工作,也就是對詞彙採取“擴、換、留、刪”的方法,進行翻譯。

經過這些工序,就會成為這樣的現代語雛型:“因為皇宮()()丞相府()()()()一個整體(),所以賞善罰惡()()()不同()如果()()為非作歹、觸犯法令科條()()盡忠()行善()()()交給()主管機構()判定()他們的()刑責()獎賞()為的是()彰顯()陛下()公平()開明()()治理()()()偏袒()徇私()()皇宮()丞相府()不同()法制()。”

最後再從句法作“補、調”的工作。這段文章,沒有成分移位的現象,不須“調整語序”。但“補”是免不了,除了前面補上“關連詞語”之外,還要補上省略的成分,更應視情況補上“連詞”和“助詞”。於是,可以補成這樣:

“因為皇宮中()丞相府中()(),都是一個整體(),所以賞善罰惡,不應()不同()標準()。如果有為非作歹、觸犯法令科條,和盡忠行善的(),應交給主管機構,判定他們的刑責()獎賞,為的是彰顯陛下公平、開明的治理態度(),不應偏袒徇私,讓皇宮()丞相府()不同法制。”

這樣翻譯,大體上就可以了。

當然,有些譯法,個人也認為過得去。像這段文章,“宮中府中”顯然是個“話題”(topic),事關整個語段的理解,和最後一句的“內外”,是相呼應的。原義是“皇宮和丞相府”,如處所名詞採取“留用”的方法,只“替換”方位詞,翻成“宮裡府裡”未嘗不可,甚至完全“留用”,保持原樣不翻,也還可以。可是經過考生的翻譯,卻使我們警覺他們知識相當不足,最常見的翻法是“宮庭朝庭”、“宮殿朝庭”,錯字不說,概念很不明確,甚至還有“中央地方”、“朝廷國家”、“宮內宮外”、“朝廷和平民”及“朝廷內和朝廷外”等翻法,表示他們對“宮”、“府”的概念相當模糊。考生最不清楚的是“府中”,我們可以看到“官府”、“縣府”、“官邸”、“民間”、“軍府”、“府院”、“府城”和“城府”等答案,更誇張的是“軍民府中”、“宮裡有許多府城”。學生有迷失概念,老師要負很大的責任,畢竟當時“宮”和“府”的關係,應和今日府院關係相對應,現在教學應考慮到學生實際應用,國文和公民科教師都有義務讓學生了解府院、中央地方等和生活息息相關的政治知識。甚至在課程的“問題與討論”單元,對於台灣總統府和五院的關係,有所認清,增進學生對民主政治制衡精神的瞭解。

同樣的,“偏私”是現代漢語詞彙,“作姦犯科”是常用的成語,也還可以不用翻。但許多考生都硬翻,尤其以翻成“強姦犯罪”的最多,大概他們本來就這樣理解的。另外,把“偏私”翻成“偏袒”也算正解,但正確書寫為“偏袒”的,少之又少,幾乎都寫成“偏坦”。怪國文老師還不如怪電視媒體,常覺得電視媒體是國文老師最大的敵人。

還有不少考生,將“及為忠善者”的“為”,翻成“偽裝”、“假裝”,說他們“作姦犯科,都是假裝善良”,“作姦犯科,有違善良”,“作姦犯科,雖外表善良”,“作姦犯科,傷到善良的人”,“作姦犯科,但仍有悔改的心”等,都弄錯了複句的主從關係,這樣瞎猜亂翻,雖然不給分,但語義上還合乎邏輯;有些考生說“如有作姦犯科,即使人很善良,也要辦他”,既然作姦犯科,怎麼還會善良?這樣矛盾的話,就不合邏輯了。

另外,“有司”,可以翻成“有關單位、專門機構”,不少考生就翻成“上司”,居然還有人翻成“心腹左右手”。“以昭陛下平明之理”翻成“希望皇帝明白去處理”的,也很多。

整體來說,這次學測的語譯題,照抄題目,想矇混過關的不少,而直接放棄作答更多,顯見這題是考生認為三題非選擇題裡最難作答的一題。

然而,諸葛亮〈出師表〉是高中國文教材必選必教的一課,這一題直接測驗學生高中國文學習成果,個人不認為是很好的題目,表面上是考查學生“理解能力”,實際上卻只考察了學生的“記憶能力”,如果真要測驗學生理解能力,應出那些學生沒閱讀過的古文才對。即便如此,考學生讀過的古文,居然也讓我們看到現在學生讀書那種囫圇吞棗、不求甚解的讀書態度,令人非常感慨。

也許有人認為,應該加強學生古文閱讀的訓練,這沒錯,但不應在篇數增加,而應在教科書的教學目標和教師的教法上加強。國文教學是語言教學,就應該有語言的教學目標,而不能一味的只搞文化教育。學生掌握不了古文的基本句型,又搞不懂現代漢語的句法,怎能進行對譯工作呢?最後也只是背起來,勉強去記,卻沒有理解的訓練,這才是問題所在。所以盼望高中老師能加強學生文法分析能力,同時採取有效的古文閱讀訓練和現代文表達的練習,才是治本之道。

相關檔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