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研究 教學研究

【點閱數:1,876】

陳超明談閱讀/讀法律文書 「不如讀好小說」&周祝瑛談閱讀/作文重時事 考出統整能力

內容

陳超明談閱讀/讀法律文書 「不如讀好小說」
2011/02/13 
【聯合報╱記者孫蓉華/台北報導】
政大英語系教授陳超明昨天指出,大家都認為學生要加強閱讀,但老師卻未指導學生閱讀的方法。與其去讀艱澀的法律文書,不如多讀幾本好小說。

陳超明昨天應聯經出版社邀請,在台北國際書展上以「閱讀即戰力」舉辦講座,他表示,今年大學學測國文作文,以大法官釋憲案要學生寫「學校和學生的關係」的議論文引發爭議;學者李家同也建議年輕人多讀判決書。

陳超明說,法律文書不易懂,要加強閱讀可以從讀好的小說入手,例如讀英文小說對文化學習有很大的助益,對語言學習幫助更大,因為好的英文小說用詞優美,令人難忘。加上有完整的敘述邏輯,可以訓練自己的邏輯思維。

他指出,不論是推理、懸疑、愛情小說,都需要有完整的架構,必須符合邏輯,要有明確合理的前因後果,例如為何甲愛乙、乙愛丙,到底劈腿的前因後果為何?都一定應有某種關聯或互動,才能讓讀者接受故事的情節及鋪陳。

陳超明說,推理小說更需要如此,這對閱讀者來說,有助於自己邏輯或思維的訓練。

除此外,閱讀小說也可以訓練批判、思考的能力,陳超明表示,讀小說時,會想為何會如此?質疑作者的敘述是否合理、小說中主角的行為模式為何會這樣?這都可以培養獨立批判思考(critical thinking)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至於要如何讀?陳超明建議,可以選擇自己喜愛的小說,但需要是好的小說,例如口碑較好的小說,不僅是要看故事情節的邏輯、劇情鋪陳,閱讀時更要注意文字的節奏、遣詞用字。

陳超明說,例如小說中常用一些精確的動詞、形容詞等。不論是中文或英文小說,了解這些用詞,有助於自己以後運用英文的能力,也才能達到有效的閱讀。
 
周祝瑛談閱讀/作文重時事 考出統整能力
2011/02/13 
【聯合報╱記者鄭語謙/台北報導】
今年學測國文作文題目以大法官釋憲案的時事出題「學校和學生的關係」的議論文,讓許多學生與學者直呼難以激發創意,不易拿高分。政大教育系教授周祝瑛則認為,等了十幾年,終於看到能考出學生綜合能力的時事題。

周祝瑛肯定今年學測作文題目,她說,過去都考抒情文,著重文句遣詞優美與否,但「作文不是只有文法修辭,更重要的是文字的運用」。結合時事的議論文,不僅能看出學生對議題的敏感度,尤其測出面對道德倫理問題時,學生是否有足夠的判斷能力。

周祝瑛認為,這次學測作文是一個里程碑,引起學生對時事以及生活權益的關注,提醒了教師必須重視學生的多元發展與寫作能力。

周祝瑛同時也建議,要提升語文能力,學校應該開設閱讀課程,鼓勵學生大量閱讀,尤其是讀報,「新聞是很好的切入點,藉由認識新聞、評論時事才能培養國際視野,增加對議題的敏感與文字運用能力。」

周祝瑛表示,瑞典在十多年前已經考出請學生做一份到亞洲自助旅行的企畫書的作文題目,內容必須含括景點的選擇、時間安排、交通規畫以及經費預算等,雖是旅遊企畫,卻必須具備歷史、地理、科學、算術以及語言邏輯論述能力,激發學生全方位的學習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周祝瑛提出2009年時台灣中學生國際PISA閱讀能力分數名列亞洲之末,甚至輸給香港、新加坡等,顯示台灣的語文教育始終停留在零散與記憶的教學方式。因此當考出時事議題時,少有自己想法的台灣考生就難以發揮。

目前台灣中、小學生國文的教學方式是把一篇經典文章拆成文法修辭,字義分析、作者年代等,根本無助於學生的創作能力,「不如不要教」,念一整本經典著作,還更能真正感受文學之美。

教育部擬將高中「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列為必選,周祝瑛認為立意良善,如果教師能以活潑的方式,例如說故事引起學生共鳴真正懂得欣賞,那麼樂見其成,但若要學生咬文嚼字背誦古文,只會讓學生對文學更反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