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研究 教學研究

【點閱數:1,656】

97年指考作文評閱心得(上)擴寫/彰化師大國文系教授 王年雙

內容

97年指考作文評閱心得()擴寫/彰化師大國文系教授 王年雙

(97)學年度大學入學指定科目考試國文考科的非選擇題,共有兩題,佔45分,配分相當重,照說,考生應該慎重作答才是,但實際情形並不理想。

第一題是“擴寫”,擴寫、縮寫、續寫是作文能力訓練的重要方式,命題單位還怕考生不瞭解什麼是“擴寫”,特意在題幹裡詳加說明,應該說,一方面測驗考生的表達能力,另一方面也有讓考生展現想像力、創造力的功能,個人非常贊賞這一題。可惜,我們的考生,居大半竟然看不懂題意。

題幹是這樣寫的:

“擴寫”是以原有的材料為基礎,掌握該材料的主旨、精神,運用想像力加以渲染。請仔細閱讀框線內《史記.項羽本紀》的文字後加以擴寫。文長約300-400字。

擴寫的材料,是一段選文,這段選文,考生應該不陌生,出自課本〈鴻門宴〉,許多國文教材均有選錄這篇文章。

就算沒上過這課,或者上課不用功,對課文不熟悉,也都能透過漫畫書、連續劇、電子游戲等,掌握故事梗概,再不然,也多少能從“擺鴻門宴”這個慣用語裡頭,掌握語源吧?

擴寫的一段文字是這樣:

范增起,出,召項莊,謂曰:“君王為人不忍。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因擊沛公於坐,殺之。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莊則入為壽。壽畢,曰:“君王與沛公飲,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項王曰:“諾。”項莊拔劍起舞;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莊不得擊。

一般而言,擴寫不能更動原有材料的時、空、人、事、物,否則就叫改寫。

在評閱作文時,我看到許多考生更動了原材料,倒不是刻意改寫,而是看不懂古文。

最常見的誤解,是將原本“祝福健康長壽”的“壽”,解釋為“作壽”、“過生日”,於是就把這場鴻門宴當作范增刻意安排的“壽宴”。

原文項莊在范增面授機宜之後,立刻進場採取行動,而很多考生就硬將時間推遲成“過了幾天,項莊幫項王辦生日宴會”。

“項莊舞劍,志在沛公”,這段文字的主要人物是項莊,古文有承前而省後的習慣,下邊的稱呼,大都略去姓氏,居然很多考生從頭到尾稱他做“先生”,甚至有人以為是“莊子”。像這種濫改主人翁姓名的情形很多,有人居然把“沛公”說成“沛王”,主動幫劉邦升爵加級;更甚者竟然說成“劉備”,搞錯了時代,就太離譜了。

項莊舞劍,有的考生只看到舞沒看到劍,就說范增知道劉邦好色,特意安排“脫衣舞”表演;部分考生把劍舞理解成“吞劍表演”、“拔劍比賽”。

還有“為所虜”是“被沛公俘虜”的意思,考生卻曲解為“擄走劉邦”;“請以劍舞”是“請求用劍跳舞”的意思,部分考生卻曲解為“項莊邀請項羽一起舞劍”、“項莊恭請項羽表演劍術”,真是主賓不分,搞不清楚對象。

還有些考生不是誤讀,而是刻意改寫,但改寫得莫名其妙,明明是“項莊舞劍”,偏要改成表演騎馬,更誇張的是馴獸表演。把“舞劍”說成“跳舞”就很糟了,還有人覺得跳舞的人應該是女生,就掰出個項莊的妹妹來跳舞。

最糟的,算是誤為“續寫”,根本不管題幹要求的是“擴寫”,也不管考題上原有材料,一開頭就是“項莊眼看殺不了劉邦”,有的還老老實實照史實續寫,但為數不多,主要是因為記不清楚史實吧?

大部分的“續寫”都自己瞎搿了一段脫離史實的故事,像“項羽殺了劉邦之類”,個人尚且還覺得考生也許是為項羽抱不平;但很多考生都掰刺劉不成,改用藥酒毒殺,然後被張良識破,這也還好,至少考生心中還有個張良,但劉邦“尿遁”之後,項羽派“呂布”追殺,這就未免太離奇了。

這類考生,人數眾多,一般文筆順暢,辭句優美,但文不對題,時代錯亂,又怎能拿到分數呢?

此外,還有一些考生寫鴻門宴的政論,把記敘文變作議論文,那就更拿不到分數了。

最令人詫異的是,試題上有一段“提示”:

“本題非翻譯題,請勿將原文譯成白話。”

這段文字,考生都有看到,所以直接翻譯成白話的很少,但卻有不少人理解成“要用文言文作答”,就直接用文言文擴寫,但他們沒有寫作文言文的基礎,也只能用加字法擴寫,“范增起”就擴寫成“范增起立”,整個文章增加不到十個字。

 

大考會出現這種情況,只能說考生閱讀理解的能力太差了吧?是根本不看還是看不懂題目呢?

那麼,到底要怎樣寫這個擴寫題呢?

首先要掌握原有材料的中心,這樣才不會擴寫得面目全非,荒腔走板。

接著,就要看哪裡有擴寫的空間,一般而言,記敘文常有詳述和略述的部分,擴寫的空間,就在略述部分,將略述部分詳述準沒錯。一開始使用“起→出→召→謂”四個動詞,表示范增做事明快,就是略述,有擴寫空間。項莊、項伯舞劍,也是略寫,大可加上表情、動作渲染一番。

此外,環境氣氛也有擴寫的空間,鴻門宴場面的熱鬧氣氛,還有項莊舞劍時的緊張氣氛都有擴寫空間。

還有主人翁的心理活動也有擴寫的空間,尤其傳統漢文學敘事作品不重心理描寫,給了許多擴寫空間。像范增、項莊、項伯、項羽和劉邦的心理活動,多有可以發揮的地方。

可以擴寫的空間如此之多,我們的考生卻寫到別的地方去,可能是國文教育出了嚴重的問題了吧?

另外從錯字連篇也可以看得出國文教育問題有多嚴重,像“絕()心”、“浮()虜”、“傀()計”、“祝()興”、“更心()”、“鬆械()”、“侍()候”、“接()露”、“氣()劍”,題目上就有“范增”二字,還會有人寫成“笵增”。大考規定用手寫,總不能推說打錯或選錯了吧?

命題單位的期望和考生的能力有了落差,閱卷者是站在命題單位這邊,畢竟白紙黑字,

相關檔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