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萩詩集「詩廣場」討論會記實
以下資料來自:現代詩復刊 07, 08期
時 間:
林亨泰:
我們剛慶祝過「創世紀」三十週年,中央圖書館目前也在舉行三十年現代詩特展。白萩就是在三十年前開始寫詩,並得到第一屆現代詩獎,因此可以說,白萩與中國現代詩一起茁壯、成長。
季 紅:
是啊,他(白萩)是明暗、輕重的對比很清楚。他的《有人》、《夜》、《一人》都很好。……再看《夜》:
〈夜〉
白萩可說是全能藝術家,他從事繪畫工作,又對音樂很醉心;所以剛才季紅兄提到「語言的對位法」,我想是其來有自的。其實除此之外,白萩的詩中還蘊藏了其他的高度音樂技巧。而白萩作品之吸引人,原因更在於他的文字如同繪畫,是「意象先於意念」。詩既是文字,一定涉及意念;而白萩從不把意念先推出來,總是一個接一個的意象,運用繪畫的原理來處理文字,把這個意象加在那個意象,串綴之後完滿地表達他的概念。
〈一株絲杉〉
一株絲杉
望著雲的一株絲杉
一絲杉
絲杉
在
地
平
線
上
一株絲杉
在
地
平
線
上
他的影子,細小。他的影子,細小
他忘卻了他的名字。忘卻了他的名字。只
站著。 只站著。孤獨
他站著。站著。站著
站著
向東方。
孤單的一株絲杉。
白萩的〈夜〉,除了呈現戒嚴時期,思想真空的時代困境之外;也用氛圍渲染的方式,把生命的孤寂透過動態的視覺和聽覺意象,摹寫入微!
剛上完東坡二賦的同學,不妨重拾東坡的〈記承天寺夜遊〉,體會東坡在圍城中的超然與純粹:
在另一個寒冬的夜裡,四十八歲的東坡因月色入戶而未眠,步至承天寺尋張懷民,二人在庭中漫步,欣見「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原來是竹柏在月夜庭院的投影。透過〈記承天寺夜遊〉的輕淡點抹,除了共賞那份靜夜的清明外,是否也隱約感受到東坡自居於「閒人」的那份無奈和孤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