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輕經典每月輕經典

【點閱數:17,031】

作者介紹

  許芳宜,前瑪莎‧葛蘭姆舞團(Martha Graham Dance Company)首席舞者,被譽為「美國現代舞之母瑪莎‧葛蘭姆的傳人」。舞蹈生涯中曾獲得許多獎項的肯定,在台灣榮獲 「五等景星勳章」,為「國家文藝獎」創立至今最年輕的得主。
  2011年成立「許芳宜&藝術家」舞團,製作包括:《生身不息》、《2×2》、《Salute》、《創意週》、《身體要快樂──城市系列》、《祕密種子計劃》。目前從事:表演、創作、電影幕前幕後指導、「身體要快樂」相關教育及推廣。(改寫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作者簡介)

 

 

 

 

短文寫作

 

  職業生涯二十五年,我的麵包,是夢想換來的。

  做夢前必須先養活自己。幸運的我,在學生時期還沒有經濟壓力的情況下,明確知道自己離開學校後想做的事:「成為職業舞者」,之後,一頭栽進去。曾經,我也以為那只是一個夢,能持續三、五年已經不錯,誰知道這個夢一做,便再也沒有回頭,因為我活了下來。

  剛到紐約的前三個月,參加過許多甄選,有些因為沒有居留身分被拒絕,有些因為能力不足被拒絕。那時的我,只有兩種選擇:一、想辦法取得身分,二、讓自己的能力強大,讓大家都想為我辦身分。沒錢沒勢的我,只能選擇第二種,雖說離開學校時術科成績不錯,但想要走入職場,一切還是要從零打起,要在短時間內累積經驗並增強活用實力,其實並不容易,因為專業的身體訓練還是需要時間累積,如果只是為了要留在紐約,其實我可以先選擇打工,再慢慢學習。

  當時的我,身上的錢大概只足夠幾個月的生活,沒想給自己留任何後路,所以沒有選擇打工,但我跟自己約定,如果三個月沒能在紐約找到職業舞者的工作,就回台灣。不是每一個美夢都會成真,但只要盡力、只要活著,還可以有下一個夢。回台灣沒什麼好丟臉的,但原地踏步,自哀自憐的過日子,我擔心有一天會看不起自己。在期限三個月內,我認真訓練自己,同時參加各式各樣的甄選,就在即將到期的前兩天,我在曼哈頓63街第二大道路口轉角的公共電話中,一通電話確認自己被錄取了,在五分鐘前,我在對街剛被另一個舞團拒絕。這通電話,開啟了我的職業舞者生涯。

  經歷大小舞團,累積近二十年的職業信用後,才陸續參與有別於單一舞團工作模式的國際製作。原來,人生和職業舞台,都可以不斷的蛻變成長。因為很喜歡,所以做得很用心,過程中挫折難免,卻也因此突破極限。當我在專業上表現愈好,工作機會自然愈來愈多,良性循環使人變得更有自信、更有創造力、更感恩,更想擁抱世界的美好。原來,透過專業,我學到的不只是舞蹈。把夢做到極致,總是希望下次要做到更好,面對喜歡的事情,可以無止盡的學習很有趣。

  先活著,才能做夢;把夢「做」到極致。當這兩件事都做到了,就可以拿麵包繼續創造夢想!(改寫自「夢想與麵包」《我心我行》P128-132)

 

 

 

題目:

一、在夢想與現實生活之間的選擇,常有人說像「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於是許多人「屈於現實」,放棄夢想。許芳宜對在夢想與現實之間的選擇,在不同階段有什麼體悟呢?(文長100-150字)

 

二、你對自己的未來有什麼樣的夢想嗎?請寫出你的夢想,並說明你為此做出什麼樣的規劃,並且有哪些實際作為。(不必命題,文長 450-500字)

 

 

教學文章由馬公高中 林麗芬老師提供

老師評語

我心我行

  多年前,知道許芳宜,是因為她曾被譽為美國現代舞之母瑪莎.葛蘭姆的傳人,在舞台上綻放如豔麗春花;前幾年,看到許芳宜,是在侯孝賢導演的電影《剌客聶隱娘》,一人分飾兩角(嘉誠公主及嘉信公主);去年,讀到許芳宜,在她親自執筆的《我心我行》書中,寫廿幾年的重要經歷、成長及體悟。在宜蘭生長、熱愛舞蹈的女孩,躍上國際舞台跨界電影又回歸舞蹈,許芳宜不只是舞者許芳宜,卻又只是舞者許芳宜,如此純粹又放曠的生命歷程,深深吸引了我。於是,翻開此書,進入她的世界。

  全書可由她的自序看出主軸--自我探索。「幾十年來喜歡舞蹈的許芳宜」到底「喜歡什麼」「為什麼喜歡跳舞」?用盡全身的力氣,幾十年的歲月,得到「聽見身體,忠於自己」的結論。身、心的互相扶持,讓她選擇「做自己」。第一章是總綱,快速回顧從19歲到40歲的幾個重要轉捩點,直到2017年秋天,舞作《我心我行》發表,那是40歲以後的舞者,面對未知的恐懼及尋找自我的辯證,她形容是「狠狠地跟自己打了一架」。但那不是她第一次和自己打架,第二章回到 1994年的紐約,她不停的問自己:「為什麼你在這裡?」

  1994年秋天,剛到紐約的日子,沒有親人、朋友,甚至沒有語言能力,除了上舞蹈課和參加甄選,幾乎沒有與人交流,但她從來沒有忘記問自己「為什麼你在這裡?」她假裝勇敢,不停嘗試挑戰各種機會;選擇誠實面對自己的欲望與恐懼,為自己的選擇負責。歷經一次又一次的挑戰,她成為「瑪莎.葛蘭姆舞團」的首席舞者,直到2006年,她再一次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離開舞團。但她心中仍有期待--「與世界頂級同台,把最好的帶回台灣。」於是她背起行囊,為完成夢想而勇敢踏出下一步。再一次,她必須「假裝勇敢」,重新站在國際舞台,和不同的國際藝術家合作,在一段又一段的飛行中,忘了是要回家還是要離開,再次學習和自己相處,去完成自己的夢想。

  2010年,在Mr.Feld 的鼓勵下,許芳宜開始自己編舞,為自己開發身體和創作,她再度回到台灣,開始練習創作。在過程中,她了解「舞蹈是個媒介,第一次喜歡上跳舞並不是為了挑戰高難度或美麗衣裳,是因為我很『快樂』」,在舞台上廿幾年的許芳宜,終於找到為什麼喜歡跳舞的答案----因為快樂。跳舞的許芳宜和編舞的許芳宜,找到交集----身體,透過舞蹈愛上身體、愛上自己,將熱情與生活聯結,生命變得更完整有力。

  但受傷及老化,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問題,對一個舞者來說,什麼時候叫「老」?年紀漸長又受傷的舞者,該怎麼辦?對許芳宜而言,唯有相信身體,更加珍惜及鍛練,才是讓她能繼續跳舞的不二法門。她開始閱讀身體,看見各種情緒對身體的影響,用身體學會愛自己,因為退化及老化的限制,她打破以往使用身體的慣性,訓練還想跳舞的身體。

  同一段時間,她有機會帶領年輕舞者一起學習,走上國際舞台,在陪伴的過程中,她看著年輕人加入這個領域,或堅持或離開,有些是不知道自己要什麼,有些則是清楚自己的選擇將通往何處。許芳宜堅守課堂上「有規矩方才能成方圓」的原則,但在課堂外,她尊重學生對人生道路的選擇。當她成為這些年輕人的「芳宜媽媽」,牽起這些小孩的手,就是為了有一天可以放手,期待這些小孩在深思熟慮之後,勇敢面對自己。

  縱觀全書,「時間」是曲折的河流,重要的人、事是岩礁,在每一個生命轉折的角落,衝擊出裂岸驚濤,鑿出一幅又一幅的生命圖像。讀者和不同階段的許芳宜一起問自己:「為什麼你在這裡?」如果想清楚了,對大人來說,學會安心的與自己同在;對年輕人來說,找到生命的目標,為自己心甘情願的付出,而不是「為滿足他人的期待」努力。

  「安心的與自己同在」,「心甘情願的付出」,於是我們可以安住當下,享受汗水及淚水。

 

更多輕經典回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