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輕經典每月輕經典

【點閱數:11,851】

作者簡介

盧慈偉,David 老師,曾在大學教設計,充滿創意與童心,追求美感到了一種「隨時隨地都要美」的境界,永遠都有新點子在腦袋中蹦來蹦去。擅長視覺化思維與創新方法,受邀參與 TEDx 進行視覺記錄,左手心智圖、右手視覺記錄,授課風格有趣多元。

(資料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

 

 

 

短文寫作


  「一般而言,我們都在『時間、空間、因果』這三個面向中進行思考,而在做視覺筆記時,只要掌握這三大思考力,將之視覺化,就能做出涵義更深刻的筆記。

  如何把虛無飄渺的時間變成可以思考的具體化圖像呢?其實就是安排事件的順序與流程,一個步驟連結下一個步驟,一個概念連結下一個概念,可以幫助你思考難纏問題的解答,走出思考的迷宮。

  而不管你在哪裡,都是空間的概念。很難用文字或語言將所處的空間位置及配置詳細說明,這時候畫張圖,就能幫助我們理解『空間』,不一定要美或很精準哦,只要能讓人了解位置,梳理彼此的空間關係就行了。

  因果則是一種推理過程,推敲事件發生的原因及產生的後果。通常在文字或語言的表達形式為『因為⋯⋯所以⋯⋯』,在視覺筆記的表達有點類似『問與答』,將自己腦中推演的過程視覺化,經過『排序、比較、推演、選擇』,每個選擇點都是節點,會走向不同的結果。」(改寫自《畫張圖想得更清楚》P92-115)

 

  請試著依作者對『時間、空間、因果』三大思考邏輯的說明,擇一主要邏輯,分析李白的〈靜夜思〉,依「提取重要關鍵→聯想圖像→安排脈絡→繪製視覺筆記」筆驟,將本詩繪製成視覺筆記。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靜夜思.李白)

 

 

 

教學文章由馬公高中 林麗芬老師提供

老師評語

畫張圖想得更清楚----任何人都能學會的視覺筆記術

 

  社會型態變化快速,遠遠超過想像,各種新興行業在原有概念外,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但筆者限於工作生活圈,鮮少機會接觸。最近因友人推薦,參加「視覺筆記工作坊」兩天,認識一種新行業叫「視覺紀錄師」。工作內容是「將現場的資訊以視覺技術記錄下來,讓在現場的每個人能藉由這張視覺記錄達成記憶、理解、建立共識,加深印象。」研習之後,買了講師的相關著作,試用於課堂教學,意外的發現不同的課堂風景,忍不住想和大家分享。真的,作夢都沒有想到,向來戲稱自己是「畫圖天殘」,會推薦一本教人做視覺紀錄的書。

  「視覺記錄」不是教人專業的繪圖技巧,而是教人運用視覺紀錄做筆記。這本書打破筆者對畫圖原有的狹隘認知,也讓筆者試著突破限制,放任腦袋天馬行空聯想,重新體會塗鴉趣味。

  其實,不知從何時起,提起畫圖就讓筆者很自卑,「畫不像」、「畫不美」這樣的想法,逐漸成為綑綁自己的繩索,變成「我不會畫」、「我不想畫」。參加工作坊時,老師一開始便說明視覺筆記不是要畫得像、畫得美,更不是細碎的檢索訊息,而是重新運用右腦去聯想、去感受,以整體眼光去思考架構。這個說法打破個人對視覺筆記的迷思,原本以為所謂的「視覺筆記」就是把文字變成圖像,就是得很會畫畫。其實,重點真的不是畫得美或畫得像,而是用圖像呈現想法,表達感受,建構思維脈絡。

  全書共分為六個章節,首先釐清觀念,說明「視覺筆記」的內涵;而後循序漸進的由基本繪畫技巧及觀念,到針對視覺思考的三大圖像力「時間、空間、因果」加以詳細說明;最後提供基本模版及各種實例,讓讀者可以由模仿開始入門。

  作者說「用隱喻的方式傳遞概念,用隱喻的方式思考。意即『把所看見的資訊』,用『我的心智思考』後,找出一種描述他的『情境』。圖像是『勾子』,在適當的時空背景下,將腦袋裡的記憶勾出來,有相同的經驗,就可以藉由圖像得到相同的概念。」所以傳遞想法的不是文字,而是圖像。圖案能傳遞感覺和情緒,去勾出人們腦中共同的記憶。選用什麼圖像,則取決於筆記者對關鍵重點的思考,將情境表達出來。情境意指「場景(在什麼地方)+人物(什麼人)+事件(做什麼事)三要素」,「其中『場景』是很重要的因素,知道事件發生的地點,便能使大腦受到暗示,去解釋圖像可能的隱喻。

  這樣的思考過程對筆者來說,是非常有趣的,因為以往總是在完成「提取關鍵重點」這個步驟就結束。從來沒有想過,可以把關鍵重點轉為圖像。「要轉成什麼樣的圖像」這個步驟,其實是最傷腦筋,但也是最有趣之處。透過視覺筆記術所提供的方法,鍛練聯想力,實際嘗試之後,充分體會到將文字轉譯為圖像的趣味。也許還是有人會疑慮:我也不會畫圖,怎麼辦?別忘了,作者已提供一些基本圖形和人形的繪畫練習技巧,甚至提供基本的筆記模版和實作,沒有任何視覺筆記概念的讀者,都可以先由基礎練習循序漸進。

  檢視本篇推薦文的內容,筆者發現自己最常出現的字詞,除了「視覺」、「圖像」等必須出現的詞以外,出場頻率最高的,就是「趣」。細究自己的想法,這本書對筆者最大的意義就是「打破自己的框架」,畫得不美,沒有關係。放下完美的要求,挑戰自己不擅長的事,真的是充滿趣味啊。

  對原本已經很會畫圖的朋友來說,這本書談繪畫的部分完全可以跳過,只專注於如何用隱喻思考,建構思考脈絡。而對像筆者一樣,不善於繪畫的朋友來說,可以試著鼓勵自己透過聯想,將文字轉譯為圖像,跨出打破框架限制的第一步。

 

更多輕經典回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