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輕經典每月輕經典

【點閱數:11,387】

作者簡介

  漢斯.羅斯林(Hans Rosling,1948-2017),臨床醫師、數據學家、全球公衛學家。 2005年,漢斯和兒子奧拉、媳婦安娜共同創辦蓋普曼德基金會(Gapminder Foundation),以立基於事實的認知,對抗廣泛的無知,協助人們了解這個世界。他自詡為認真的「可能性主義者」──既不抱持無端的希望,也不抱持無端的恐懼,持續抵抗過度誇大的世界觀,相信未來會持續進步。2017年2月因胰臟癌辭世,把人生的最後時光用在撰寫本書及其自述。

  奧拉.羅斯林(Ola Rosling)、安娜.羅朗德(Anna Rosling Rönnlund)是漢斯.羅斯林的兒子與媳婦,和他共同創辦蓋普曼德基金會,奧拉從2010年起擔任會長至今。安娜和奧拉開發的泡泡圖軟體Trendalyzer被Google買下之後,奧拉成為Google公共數據團隊的負責人,安娜則是團隊裡的用戶體驗資深設計師。

譯者簡介
  
林力敏,專職譯者,輔仁大學翻譯學研究所畢業,曾獲國內多項重要的文學獎。譯有《原力思辨》、《康乃爾最經典的思考邏輯課》、《真確》、《大器可以晚成》⋯⋯等。

(資料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90443?sloc=main

 

短文寫作: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我不愛數據。我是數據的超級粉絲,但不愛數據。數據有其局限。唯有當數據能超越數字本身,協助我了解現實(例如人的生活)這才值得愛。在我的研究上,我得靠數據檢驗我的假設,但那些假設本身通常源於跟人交談、聽人說話與觀察他人。雖然,我們絕對需要數據來了解世界,卻得十分小心謹慎,別貿然相信只憑一堆數據就下的結論。

  莫昆比(Pascoal Mocumbi)是1994年到2004年的莫三比克總理,在2002年造訪斯德哥爾摩,向我表示莫三比克的經濟正一日千里。我問他怎麼知道,畢竟莫三比克的經濟數據大概不甚可靠。他是否看過人圴GDP呢?

  他回答:「我確實看了數據,但不是很準確,所以我每年習慣觀察5月1日的狂歡遊行,那是我們國內很受歡迎的傳統活動。我會看人民的腳,看他們穿什麼鞋。我知道大家都盡量讓自己在那天看起來光鮮亮麗,而且沒辦法跟朋友借鞋子,因為朋友也要穿出來遊行。我就看:他們是打赤鞋呢,還是穿破鞋呢,還是穿好鞋呢?跟去年相比又是如何呢?

  另外,我在國內四處跑時會觀察正在蓋的房子,如果草長得比基座高就不好,如果有在把磚頭往上蓋就不錯,代表民眾有多的錢,不是每天口袋空空。」

  明智的總理會看數據,但不會只看數據。

  此外,許多最寶貴與重要的人類發展無法靠數據衡量。我們能靠疾病相關數據評估民眾受苦的程度,也能靠數據衡量物質生活條件的進步,然而經濟成長的終極相標是個體自由與文化,而這些價值很難以數字衡量。許多人覺得以數據衡量人類的進步真是太怪了,我也通常認同這個看法。數據從來無法完全道出世界的樣貌。

  不靠數據無法了解世界,但單靠數據同樣無法了解世界。(節錄 漢斯.羅斯林《真確》p218~219)

 

請分項回答下列問題。

問題(一):文章的最末寫道「不靠數據無法了解世界,但單靠數據同樣無法了解世界。」請依文章內容說明:利用數據可以讓我們了解的是什麼?不依賴數據,能讓我們認識真實情況的又是什麼?文長150字內( 7-9 行)。(占 7 分)

問題(二):對於「不靠數據無法了解世界,但單靠數據同樣無法了解世界。」這個想法,你贊成或反對?請以自身經歷或見聞為例,撰寫一篇短文,提出你的看法與論述。文長限 400 字以內(至多 19 行)。(占 18 分)

 

教學文章由馬公高中 林麗芬老師提供

老師評語

《真確》

  進入本文之前,邀請各位先做書中提出的幾道問題。

現今全球有多少一歲的孩子打過某種疾病的疫苗? 

□80%  □50% □20%

現今全球30歲的男性平均在學校待了10年。同齡婦女在學校度過多少年?

□9年 □6年 □3年

現今全球有多少人可以使用電力?

□20% □50% □80%

在世界上的低收入的國家裡,有多少女生完成了5年級的教育? 

□20% □40% □60%

(資料來源:Gapminder 考試網頁https://forms.gapminder.org/s3/test-2018

   這四題不知您做對幾題呢?先別急著找答案,在本文最後,筆者會附上正解。全書有13道問題,提供讀者思考,在〈Gapminder 考試〉網頁上也都有,看完本文之後,讀者如果有興趣,您也可以上網做一遍,看看自己的正確度是否比黑猩猩高一些。這樣的說法並不是貶抑,相反的,筆者想表達的是答對率極低也毋須自我否定,因為在尚未閱讀進入本書內容前,筆者先實際做了一遍,答對率正如作者所言,的確是極低的--比黑猩猩隨機亂猜還低一些。面對這個情形,大概也只能自我安慰:我答得不比世界各地的讀者差。

  作者坦言曾經想像:若帶著三根分別標示著A、B、C的香蕉,到動物園去,對著黑猩猩唸每一道題,看看大猩猩隨機選擇的結果,以機率來說,大猩猩的答對率在前12題會答對33%(接近4題)。而基金會在2017年在網站上請14個國家將近12,000人作答,前12題平均只答對2題。作者身為公衛專家,在世界各地演講,台下的聽眾不乏高知識份子、各領域的學者專家,但前12題的答對率仍然偏低----比隨機亂猜的正確率還低!這個結果引發作者思考:人們對世界的認識與受教育的水準似乎不具正相關!問題出在哪裡呢?是什麼原因讓世界各地的人,沒辦法答對這些題目?

  作者幾經思索,他得到的解答是「許多人對世界抱持錯誤的基本認知。」於是他下定決心,在全球各地演講,「希望能夠抵抗全球的無知。」縱然在得知罹患胰臟癌,生命只剩一年的狀況下,他仍然決定將最後的精力投入在寫這本書,希望改變世人的思維方式,培養「求真習慣」,使世人不再懷抱無謂恐懼,而是立基於對事實的認知去思考,正確的理解世界,做出更好的決定,把力氣花在有用而積極的作為。

  筆者接觸這本書,正是COVID-19疫情延燒之際,全球陷入極巨大的恐慌,媒體鋪天蓋地的傳播所謂「專家學者」之語,坊間小道消息不斷,驚惶造成人類各種失當舉動,人際的對立、猜疑與衝突。大量的資訊不斷湧進,使人心慌也心煩。在眾聲喧嘩之際,此書無異是帖清心方。

  作者先提出13道問題供讀者作答,如果大多數題目都能答對,當然這本書就不必讀了。通常是因為答對率不比黑猩猩高,才吸引讀者繼續探究:到底自己在思考時,出現了哪個(甚至哪些)思想的偏誤,才會答錯那麼多題。在每一章裡,作者都會解答一個問題----以來自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或其他國際組織的相關數據,為讀者提出解答,並輔以各式圖表,讀者能一目了然正確解答是如何得到的。作者會進一步說明這樣的思想偏誤何由而來,每章的結語,會正向表述「求真習慣」,提供讀者扭轉思考偏誤的方法。提醒讀者養成並運用求真的思考習慣,慢慢減少偏誤的思考,可以更積極、理性的去面對問題,解決問題。作者期待更多人培養求真的思考習慣,討論事情會少點激情的口沫,多些理性的表述。

  其實筆者在和友人及學生討論這本書時,有人指出作者的數據以聯合國和世衛為主,不夠周全;也有人批評作者太過樂觀或片面。這些評語並非全無討論空間,但筆者仍然認為作者依據他多年觀察所歸結的這些問題,提出的十個思考偏誤,的確有值得參考之處。雖然我們不是公衛專家,也不見得真能懂得作者所提出的各種統計數據的分析,但擁有較為真確的思考態度,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不受「偏見」、「無知」及各種小道消息影響,不人云亦云,的確能活得較為無懼。

  作者特別強調「我要你看到統計數據背後的個別故事,也要你看到個別故事背後的統計數據。不靠數據無法了解世界,但光靠數據也無法了解世界。」透過數據和個別故事,我們可以較全面的看待世界--這也是筆者很喜歡的和世界相處的姿態。與您分享。

  現在,揭曉答案,請看正解。您,答對幾題呢?

正確答案:

問題

正確答案

現今全球有多少一歲的孩子打過某種疾病的疫苗? 

80%

現今全球30歲的男性平均在學校待了10年。同齡婦女在學校度過多少年?

9年

現今全球有多少人可以用得到電力?

80%

在世界上的低收入的國家裡,有多少女生完成了5年級的教育? 

60% 

(資料來源:https://forms.gapminder.org/s3/test-2018

更多輕經典回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