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輕經典每月輕經典

【點閱數:14,368】

作者介紹

  黃麗群,生於臺北,政治大學哲學系畢業。現為《新活水》總編輯。曾獲時報文學獎短篇小說評審獎、聯合報文學獎短篇小說評審獎、短篇小說首獎、林榮三文學獎、金鼎獎等。

  散文作品連續七年入選臺灣九歌《年度散文選》,作品另亦入選《臺灣飲食文選》、九歌《年度小說選》等。著有散文集《背後歌》、《感覺有點奢侈的事》、《我與貍奴不出門》。有小說集《海邊的房間》,亦曾以筆名九九,出過兩本小說集《跌倒的小綠人》、《八花九裂》。另有採訪傳記作品《寂境:看見郭英聲》等。

(改寫自2021臺北文學季介紹)

http://literature.festival.taipei/each-activities-page.html#41057b43-2b9f-43a5-b424-e803a3399713

 

短文寫作

閱讀下列〈喜歡說明書〉選段,分項回答下列問題:

  喜歡難以定義。想起它不免也想起愛,以為是孿生,其實隔行如隔山。愛像蒙眼的豪賭,大贏大輸,不必多說;喜歡像儲蓄,每一件小小的喜歡的事,都得以在生活的無以為繼之中,滾動成資糧。

  所以不要再相信「喜歡是淺淺的愛」或者「愛是深深的喜歡」,說得好像喜歡只是次級品,入門款,都不知道喜歡當中的清淨多矜貴。喜歡是衣櫥裡一件永遠白的白襯衫,春夏秋冬,都在那裡。世界沒有永動機,但喜歡就是人類內心原始的永動機,好好保養的話,應該可以一直飛。

 

  隨心組裝,不要參考別人的設計圖

  你知道如何「第一次弄壞你的喜歡就上手」嗎?就是按照別人的設計圖,組裝你的喜歡。或者經常被恐嚇,一個人應該要喜歡讀書,或者應該要買某本書,如果不喜歡就是文化界罪人出版業殺手;又或者你不喜歡某種音樂,某張專輯,就是不懂事。言而總之,處處小老師,各種高大上。

  但其實拜託你放心。你沒那麼罪惡他們也沒那麼聖母。喜歡只是喜歡,喜歡沒有應該。喜歡是我們最後的誠實,最後的本能,與最後的正直。例如喜歡一個人,當然是因為對方有些好,但如果只是因為那些好,那些聰明或那些慷慨,那些古怪或那些漂亮,那些羨慕嫉妒或那些人人稱賞,你是否應該即刻現在馬上,離開對方。喜歡不會是一種規格。但當然我們也不能說青睞於一無是處者才叫真,那亦只是成為另一種迷障。

 

  重複操作,效果更佳

  喜歡不需要學習,不過需要一些練習。每天同樣一家早餐店的蔬菜起司蛋,在同樣的便利商店取出一罐同樣的飲料。固定的牌子,常去的餐廳,反覆重讀了這本書,一再回頭了那部影集。重複未必是少於嘗試的結果,有時候重複是對自己的感官終於有把握,是直覺為你省下冤枉路,是弱水三千取一瓢。

  喜歡經常有儀式性。小時候不都這樣子,一本童話故事集裡最喜歡某一則,我們在重複的造訪之中漸漸與自己團圓。「知道自己喜歡什麼」,陳述很平淡,然而充滿覺察。常常讓自己處於「正在喜歡中」的狀態,比較能喜歡自己。

 

  運轉時會產生電磁場

  不喜歡的狀態是種沒電。沒電是怎麼樣呢?跑不開,轉不動,沒聲音,吃不飽。推一步結果退兩步。沒電是燈點了也濛濛不亮,話講了也惘惘不明。……這時有著一點喜歡的日子就像有電,有了起伏,看見一人一事一物,覺得世界上有這人這事這物很不錯,並不嘔心瀝血,或許只是一點好感覺。喜歡不是發電機,不過四號電池跟線圈就足夠製造電磁鐵,不小心掉下去的,還不想鬆開手的,讓它輕輕地吸引住,暫時不墜落。

 

  請善用擴音裝置

  喜歡最好有一點聲音。喜歡吃什麼,喜歡怎樣的生活,喜歡被如何對待,如果心有好惡,合理地產生音量,合理地為人所知,是很有禮貌的事,反之,若期待別人在靜音情況下通靈預報你腦中的天氣,覺得那才叫心有靈犀,會不會有點太中二了呢。確實,適當地發出聲音,有時非常困難,然而那能夠讓你成為優雅的大人。

  喜歡的聲音不一定要轟轟作響(雖然你若想要震耳欲聾程度,也沒什麼不可以),聽得見就好。聽得見是個非常巧妙的位置,例如,認為哪個人滿好,就讓對方知道自己某些部分是為人所欣賞的,不覺得這很有意思嗎?而那中間一定有個刻度,是對方輕鬆地聽見了,你也輕鬆地出聲了。  

    喜歡經常是一條被偏執拉得東倒西歪的路,連發音都這樣,有時口齒不清地說「許慌你」,聽起來更是喜歡的最高級。那「慌」彷彿莫名地歪打正著了位置確實不在胸腔正中央的心,我懂,喜歡總是慌的。(改寫自黃麗群《我與貍奴不出門》P226-236〈喜歡說明書〉)

 

問題(一):文中對「喜歡」有不少比喻。請寫出你最欣賞的一則比喻,並說明原因,文長限140字以內。

問題(二):你是否有「喜歡」某人、某事或某物的個人經驗?請以「我的喜歡說明書」為題,寫一篇文章,分享你的經驗,歸納出喜歡原則做成小標題,並寫出你的體悟。文長不限。

 

教學文章由中山女高 李明慈老師提供

老師評語

《我與貍奴不出門》老師推薦

  110學測國寫情意題有一段虛實相映又風趣的引文:

  農曆年前我媽換了新冰箱。雖然舊的那一座其實也還好,十數年如一日修長高冷玉面如銀,該凍肉時凍肉,該製冰時製冰,門沒關緊永遠忠實地響警告聲。燈泡甚至沒有壞過一次。只是我媽長期嫌它不得力,冷藏室裝一隻生雞一鍋燉肉就周轉不過來,胃口那樣地小,像一個節食的人,廚房裡最不需要的就是一個節食的人。我常常看見她蹲在那兒,腳邊圍滿生鮮,鬥盡心智排列組合,在最有限空間裡籌備出最大的寬容,冰箱門好像看牙醫的嘴開太久不斷嗶嗶叫簡直像在哭了。感覺兩方都十分苦惱。

  我認為運用如常的器物毋需特別汰換,也主張大家都不妨少吃一點。顯然我媽不作此想。她說:「總之我就是想要一台大冰箱啦。」但如此一來,我反倒領悟了,這完全是某商品宣傳詞「豈止於大」(Bigger than bigger)的道理:一座夠大的新冰箱也豈止於冰箱,它是一種想像,一種意境,一種可能性,它富有召喚家庭生活最好願景的潛力。

這正是出自黃麗群最新散文集《我與貍奴不出門》的〈如果在冬天,一座新冰箱〉。

 

專欄集結.匠心獨具

  身高175,笑聲朗朗,談吐慧黠的黃麗群,曾任媒體記者,現為編輯,更是多次得獎的作家。小學時父親因意外驟逝。她讀父親留下的梁實秋、吳魯芹、林語堂、高陽等人的作品,打下了文學基礎。而這本《我與貍奴不出門》是她近四年各式專欄、社群文字的集結。

  全書在編排上以類相從,分為六部分。輯一「獨坐」,聚焦在孤獨之樂。輯二「犯口舌」寫出吃點、喝點、說點,吞吞吐吐的人類生活。輯三「驛馬衣祿」納入旅行、時尚與一些女性經驗。輯四「拜文曲」則談文學獎、電影、閱讀經驗。輯五「近人情」是收錄描繪生活與人際的個人臉書好文。輯六「須彌芥子」,芥子為小,須彌山為大,極小與極大之物,一體平等,原不相礙,刻意在全書壓軸部分,安排有趣的小敘事。同時以演講辭「大命運上的小機關」代跋。

  而與一般散文集不同的,是作者在出版前巧妙地在文與文、輯與輯間,穿插灰底頁面,加入八篇個人新詮釋,這種跨時空的發聲呼應,讓閱讀的層次更加豐富。

 

突出的見解,奇崛的譬喻

  《我與貍奴不出門》書名取自陸游詩句,貍奴就是貓,愛貓的黃麗群,文字略帶冷調而清麗,通透又犀利。風格誠實幽默、一針見血。

  但作家陳栢青說:「你要模仿她文筆,我想還不如去練眼力。」她善於觀察生活,對事物有極獨到的看法及觀點,如第一段寫具象的冰箱,卻能帶出「一座夠大的新冰箱也豈止於冰箱,它是一種想像,一種意境,一種可能性,它富有召喚家庭生活最好願景的潛力」的想像,吳曉樂讚譽她是巧婦能為無米之炊:「即使是我們朝夕相處,從來不生什麼聯想的物件,她也能不驚不惶地點出大義。我認為這是散文的另一種極致,不以人際為基底,單純憑靠著物質,暗中挪運人情義理。」

  寫平凡中的微小事物是莫大的考驗,她就是有此功力,所以書中談閱讀、寫作、思考、電影、歌曲、旅行、台北街巷、母親手藝,均能流露深刻的生活哲思,展現深刻的體悟。

  表露個人見解之外,奇崛的譬喻,也是黃麗群的精彩特色。

  比喻是文學世界的通行證,足以讓文字動人。作者不擅烹調,未得母親真傳,而〈生為我媽的孩子我很抱歉〉中,母親將不用味精比喻為自拍憑本色,不用美圖秀秀應用軟體額外修圖,精準詼諧:

  前陣子有人闢謠,說味精對身體並沒有什麼禍害,電視新聞也報。我媽坐在那兒,看半天,講話了:「不加味精,是做菜人的自尊問題,不是健康問題。就是自拍不要用美圖秀秀的意思。大家弄錯重點。」我以為她頗英明。

  在〈與世界單打獨鬥〉中談創作的「概念」,她卻能化抽象為立體,虛實輝映的以彼喻此:

  有一種方式,讓世界無從介入,不可介入,即使是人類侵略性這麼強的同類都難以剝奪,無論是敵是友都只好隔岸觀火,這件事叫做創造,它最原始的形式是生殖,以自己的基因造出新機體,攜帶各種最微小徵兆在時間裡漫長地傳遞或突變,世界上畢竟不會有同一張臉,不會開同一簇花,但它們的訊號一直都在,堆成人類生活神光離合的沙丘,成為三千年後一念想,五百年後一回頭。我想,包括寫作,任何創作活動,無非都是這樣一件事。

  而寫無線喇叭的〈銀聲音〉,聲音流淌之美,透過移覺、比喻精巧展現,令人動容:

  最近得到了一顆無線喇叭。正方體邊長五公分的無線喇叭,黑邊線白平面,像仙人在雲中伸出了霧般的手,將數學課本裡的幾何形狀拎起,在掌中翻了一翻宛然而立。……後來我重新開始聽一些忘記很久的音樂。比較少年的時期,我以為魔幻時刻必然是金的,是虹的,是忽然閃爍的,是火花燦濺的,因其不壽不永而永恆詩意。但現在,我開始覺得生活中真正的魔幻,是發現那些金質終被磨得見底後,還有一層濛濛的銀撐在裡面,佈滿了細小溫柔的刮痕;我開始覺得,魔幻是在你以為自己堅固無隙的時刻,忽然得到一首歌,那首歌,究竟也不曾真正唱了些什麼,你聽見的時候,回頭對人笑笑,笑得像塊金子,可是心中,淚流滿面,滴出了銀色的聲音。

  《我與貍奴不出門》是近期極為優秀的散文佳作,特此推薦,希望大家能從中找到閱讀的樂趣,觀點及寫作手法的點醒。

更多輕經典回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