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吳向京
中國江蘇常州人,現任國家電網管理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中共國家電網有限公司黨校副校長,國家電網有限公司領導力開發研究中心主任,華北電力大學兼職教授、碩士生導師。長期從事企業經營管理,在人力資源管理領域有深入研究及獨到見解,經歷豐富。
作者長期研究領導力策略,有感於當前流行的領導力理論多脫胎於西方情境,儘管人性原則相通,但因文化、語言等背景有所不同,終究容易讓學習者在理論的理解中產生隔靴搔癢之感。故作者大量運用得案例分析,淋漓盡致地將華人式的領導力說清楚、講明白,透徹展現《水滸傳》中被寫得活靈活現的梁山泊上一百零八條好漢,以及在必要時刻以高明的領導力來運籌帷幄、求得生存的時代背景,堪稱華人式的領導力教學的絕佳借鏡。
資料參考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0423
誠品線上書店https://www.eslite.com/product/1001110712808396?gclid
短文寫作
韓非子說:「義者,謂其宜也,宜而為之」。胡適在《中國古代哲學史》中說:「宜即是應該。凡是應該如此做的,便是義。」 當「義」與情感密切聯繫時,就有了「義氣」。中國人以擬血緣方式建立人與人之間的親密聯繫,比如,認義父義母、義兄義弟。出於生存、政治和經濟等目的,人們將這種關係擴大化:桃園三結義、李克用的「十三太保」(包括親兒子李存勗在內的13位義子)及後世無數的「十三太保」、「梁山泊一百零八將」,透過結成擬血緣關係,把特定的人群、特別是漂泊江湖的、本無關係的人,連接在一種親近關係中,讓人獲得安全感和歸屬感。 不論是緣的聚散或是能量的聚散,背後都有個東西帶起聯繫作用並貫徹始終,那就是義氣。在匯聚階段,有兩股最重要的力量:一是推力,也就是朝廷腐敗,逆淘汰加速,把社會各個階層的人推向江湖;二是引力,梁山的內在引力跟其他山頭相比,有莫大特殊性,所以才會聚集了這麼多來自五湖四海的好漢。 義氣的背後就是擔當。擔當就是有魄力,敢於承擔並負起責任,擔當的背後是使命感與責任感──作為強者要維護正義、保護弱者,講義氣、有擔當,有使命感、責任心,自然就產生領導力。 江湖的義氣是典型的「小義」,小義基於親情、友情與同情。小義和大義關係密切:其一,大義源自小義。其二,大義是將小義推己及人的普世化。大義是一種信念、一種情懷,把追求公平、正義的價值觀推廣到社會,不論認識與否,不論是否有利害關係,都不求回報的付諸行動。孟子說:「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這便是大義的行為準則。 (節錄改寫自吳向京《水滸領導學》) |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問題。
問題(一):何謂「小義」與「大義」?區辨的關鍵為何?請依據上文分析並加以說明,文長限80字以內。
問題(二):不論是緣的聚散或是能量的聚散,文中所謂那股「有莫大特殊性的引力」指的是什麼?我們如何去看待這股「引力」呢?。請以「責任與承擔」為題,撰寫一篇文章,表達你的看法與論述。文長不限。
參考答案:
問題(一)
小義是基於親情、友情與同情的義氣與擔當;大義是把追求公平、正義的價值觀推己及人、推廣到社會,不求回報的付諸行動。二者的區辨關鍵在於大義能超脫功利,超越個人生死。
問題(二)
文中所謂那股「有莫大特殊性的引力」指的正是「義氣」,義氣的背後就是擔當。(歡迎同學自由發揮。)
教學文章由基隆女中 洪菁穗老師提供
1.推薦文
《水滸傳》的情節有如「史詩般的廣闊」,與西班牙十七世紀的「流浪漢小說」有異曲同工之妙。──阿根廷作家路易斯‧波赫士 (Jorge Luis Borges)
《水滸傳》記錄了那個遙遠年代人的「基本生存狀態」。──法國作家、200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尚-馬利‧古斯塔夫‧勒‧克萊喬 (Jean-Marie Gustave Le Clézio)
《水滸傳》從傳說、話本、戲曲到章回小說,歷經南宋、元、明三朝,長達五百年的逐步修訂,來到明末清初,著名的學者金聖歎將其列為「六才子書」之五,評價它的地位堪與《史記》同等並列,堪稱經典小說文學名著……這些論述,是我們在國文課堂上可以習得的國學常識。
對《水滸傳》有了基本認識,透過〈花和尚大鬧桃花村〉、〈林沖夜奔〉等故事情節進一步認識水滸經典人物之後,《水滸領導學》一書,讓我們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再度深化這些認識。
書中「緣起」分三章清楚闡述《水滸傳》和領導力的關係。接著主體內容依「成長」、「精進」、「進化」等層次遞進,分成「脫穎而出──如何成為領導者」、「輔佐有道──如何輔佐核心層」、「權力巔峰──如何當好一把手(領導者)」三部份,結合領導學理論,闡發作者對水滸故事的解讀,有系統的含攝豐富的實踐經驗,向水滸經典借鏡,開闢另一道解讀領導學的法門。
一百多年來,領導力從概念到各種相關理論的形成,已成蔚然大觀。例如美國歷史學家詹姆斯•麥格雷戈•伯恩斯(James MacGregor Burns)便從領導力與追隨者的關係切入研究領導力,他在一九七八年出版《領導力(Leadership)》一書,認為領導力不同於權力,領導力不會抹殺追隨者的動機,並指出領導力的發揮是為了實現領導者和追隨者共同擁有的目標。
如何成為領導者?在第一部分第四章「義氣與追隨」各節之中便有循序漸進的分析,作者指出當「義」與情感產生密切聯繫,就出現「義氣」。常言道:「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一個不講義氣的人,就不會有追隨者,但也不是有了義氣,就一定有人追隨,正因為「義」有大、小之分。
在「亂自上作」、「官逼民反」的水滸情境中,便不乏追隨「義氣」的行為。上梁山的好漢們,不論是主動或被逼迫,基本上都與首領宋江的義氣有關,水滸情節一路發展到最後,從「反朝廷」到「望招安」,「義氣」是梁山好漢們在「是否受招安」的分裂危機中得以沒有解體的凝結劑。隨著梁山泊以「兄弟齊聚,不得分開」的願景為條件接受招安,到朝廷下令宋江率軍征討叛亂首領方臘結束,梁山一○八好漢只剩三十二人,最後僅宋江獨自赴楚州當官,昔日的願景破滅,義氣自然散盡。
小至班級、學校,大至社會、國家,領導力的發揮,對一個團隊或組織的發展與存續,可謂至關重要的條件。藉由作者之眼,看到水滸豪傑不只是勇於反抗權威的綠林好漢;更從作者獨到的剖析與創見,體察這些在江湖行走的豪傑好漢們,如何在際遇與各種挑戰中,實踐映照在本書中的一道道「領導力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