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輕經典每月輕經典

【點閱數:953】

作者介紹

  本書由三十八位作家集體撰寫而成,他們的身分都是知名的學者、藝術家、出版者或專業撰稿人,都是曾在北京實際生活而有深刻體驗的人。如王軍,媒體工作者;王學泰,中國社科院研究員;伊麗川,作家;阮小芳,出版工作者;顧犇,管理學博士等等。書中照片也是由專業攝影家精心拍攝而成。

 

短文寫作

請閱讀下列短文,並分項回答問題

  北京城中軸線的北端是地安門大街的後門橋。後門橋更北又矗立著鐘鼓樓,宛如中軸線逶迆蜿蜒懸宕的壯麗餘音,這是元、明、清三代北京城的報時中心。

  1924年,末代皇帝溥儀被逐出紫禁城,負責擊鼓撞鐘的鑾儀衛因而廢止,從此鐘鼓樓就成為失語的沉默建築。當然鐘鼓樓也不是全然無聲無息,作為一個可供遊覽的歷史古蹟,鐘鼓樓也肩負著故技重施的義務。遊客只要克服懼高症,攀爬又長又陡的階梯到鼓樓二樓,自有鼓手擊鼓奏樂遙想當年。除了新造的一面大鼓、二十四面小鼓,還可以看到僅存的一面大鼓,上有刀痕無數,據說是1900年八國聯軍破壞的遺跡。

  曾經,鐘鼓樓是北京人最熟悉的聲音。不論是文武百官上朝,或是百姓生活,都要傾聽「擊鼓定更撞鐘報時」的韻律。清代鐘鼓樓報時從晚八時開始,名為定更,十時為二更,十二時為三更,二時為四更,四時為五更,五時為亮更。定更與亮更都是先擊鼓後撞鐘,其餘各更只撞鐘不擊鼓。擊鼓撞鐘每次都是一百零八下,所謂「緊十八,緩十八,六遍湊成百零八」。定更、亮更各先擊鼓兩通,每通五十四下,故又說「緊十八,慢十八,不緊不慢又十八」,這「不緊不慢」的斯文勁兒,正是老北京人的寫照。

  由響銅製成的大鐘,高約五點四米,重約六十三噸,堪稱中國最重的大鐘。據說鐘聲純厚綿長,京城方圓十數里均可聽見。有時不但可以聽見還可以看見,作家阿城曾經聽老一輩人說,當年只要看到音波促使家中碗盤搖動,就知道鐘鼓樓在報時了。

  鐘鼓樓從元代始建以來,曾經歷雷擊、大火,直到清代仍不斷重建修繕,現在仍安立地表之上。登上鼓樓,向南可見十剎海水波清淺、景山萬春亭巍然屹立,令人感覺,鐘鼓樓的聲音雖成絕響,但它的存在已經是一種美。(摘錄自徐淑卿〈鐘鼓樓:沉默的建築〉)

 

問題(一):鐘鼓樓在元、明、清三代的主要功能是什麼?而在現代又存在著什麼價值?(文長150字以內)

問題(二):作者在文中所言「登上鼓樓,向南可見十剎海水波清淺、景山萬春亭巍然屹立,令人感覺,鐘鼓樓的聲音雖成絕響,但它的存在已經是一種美。」可見大部分的歷史古蹟存續至今,總是充滿著永恆的美感。在你生活經驗中,可曾看見百年前所遺留下來的古蹟?是寺廟,是城樓,或是斷瓦頹垣也好,請你就曾見過的古蹟建築,自訂題目,敘寫它的地理位置及歷史,描繪它的外貌,並抒發它在現代人們心中的美感價值。文長不限。

 

教學文章由西松高中 蒲基維老師提供

老師評語

推薦文

  北京,是一座有些人愛、有些人恨的都市,有人嚮往它,也有人憎惡它。那可能是政治上的意識型態所造成的差異。然而,從文化與美學的角度,北京身為三朝古都,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北京身為北方大城,有其多元的精神象徵;北京座落交通要衝,更有其豐富而寫實的人文體驗。

  這本《在北京生存的100個理由》,其書中的「生存」似乎透露著北京生活大不易的訊息,然而書本封面的英文書名——100 Reasons to Enjoy Beijing,其中「enjoy」一字正與書本內容相符,敘述著徜徉在北京生活的100種面貌。本書是由大塊文化出版社歷經三年的策劃,匯集兩岸三地作者與攝影師心血,共同完成的一部作品。大部分的作者長期生活在北京,所書寫的是他們實際的生活體驗,書中固然有景點與熱門吃喝玩樂場所的介紹,但它同時也掌握北京近十年來快速發展的變化。在新興的變與傳統的不變之間,既寫下對胡同、四合院、老北京生活方式迅速消失的哀哀之情,也凸顯北京幾百年來從未改變的自在、寬容的城市氛圍。從古到今,北京吸納五湖四海的人來到這裡,而每個人都可以在這裡找到縫隙來休養生息。

  本書共分八個單元、一○○篇文章,分別是:

  一、化石:計十一篇文章。描繪關於帝國專制時期的相關建築林園,包括紫禁城、天壇、鐘鼓樓、十剎海、圓明園、頤和園、明帝王十三陵、恭王府及聞名世界的長城。這些建築林園承載了帝王時期深厚的專制文化,其政治意涵早已消失,所遺留下來的是古老的儒家文化與道家思維所共同構築的審美記憶。

  二、天地:計十一篇文章。記錄接軌天地的宗教寺廟,如雍和宮、大覺寺、白雲觀、天主教的悲堂、報國寺及隆福寺;描寫北京特殊的自然景觀,如沙塵暴、西山、柳絮楊花等;還有記載北京動、植物的風貌,如瓜果蔬菜、在夾縫中求生存的北京動物等。其所涵括的正是北京生活中所融合的自然與人文記憶。

  三、:計十一篇文章。記載北京在專制帝國結束後當代的人與物,其中景物場所包括天安門廣場、北京大學紅樓、清華園和燕園、協和醫院、宋慶齡紀念館等;而記載人事活動包括看守袁崇煥祠墓的守墓人、愛現的北京男人、小腳偵緝隊,以及北京市集的討價還價、計程車司機與老秀水市場的故事等。充分展現北京當代庶民的人文活動。

  四、轉變:計十一篇文章。各篇敘述著北京從古到今的市容變遷,其中包括死而復生的城牆、古河道菖蒲和的甦醒、消失的天橋、北井胡同的今昔、四合院的深深庭院、八大胡同與琉璃廠、大柵欄的商業街與老店、號稱中國第一街的王府井、新興的東單體育場、如悲哀向日葵般的毛主席紀念物,還有昔日龐大院落而今卻是豪宅、別墅、私人俱樂部林立的市井。經濟文化的開放促成了北京城市建築物的轉變,今昔之感總令人不勝唏噓。

  五、:計十二篇文章。改革開放之後,北京也成為各方新興事物的展現場域。此單元正紀錄著北京的新興產業的發展,例如〈建築師的競技場〉描繪北京高樓林立、概念建築物如雨後春筍的榮景;代表北京城市新貌的「東方廣場」;高科技行業爭相進駐的中關村;連結國際、具有「留學通行證」稱號的新東方學校;為舉辦二○○八年奧運而不斷拆遷、改建的都市更新;國際風潮行業如IKEA家居、錢櫃KTV所引領的居住品味與流行休閒等等;充分展現北京軟硬體現代化的風貌。

  六、:計十四篇文章。記錄著北京日常的食、衣、娛樂之文章,飲食如匯集全中國美食的小街、東來順涮羊肉、全聚德烤鴨;衣飾業如記錄穿衣哲學,有光著膀子的大爺,更有時尚名牌服飾同步潮流;娛樂如公園唱歌子、練大字、健身、拉二胡的美麗風景,騎自行車活動,傳統白酒與進口酒品並列的商店,無招牌而四處林立的酒吧等等。生活在北京,真的可以享受多樣貌的食、衣、娛樂的暢爽。

  七、:計十篇文章。飄,也是漂,就是漂泊的意思。這一單元有三類文章:一是描述從四方各地聚集在北京的北漂族,如〈會館:百年前的北漂據點〉、〈北漂族:理想與現實的候鳥〉;第二類是記錄有流浪特質的藝術家及其生活場域,如〈宋莊:藝術家的村落〉、〈藝術家的餐廳〉。第三類是介紹生活在北京的外國人,如〈來自他鄉的胡同串子〉等等。作為中國的政治中心,自古吸引多少異鄉遊子在這城市拼搏,彷彿是外來人的天堂,但隱而不現的異鄉遊子的血淚與辛酸,也是這座城市不可或缺的生活元素。

  八、縫隙:計二十篇文章。在這一單元,描繪有一些人在縫隙中找到了安身之所,從而營造出特殊次文化的場域。第一種是現代風格藝術家,如〈紅門畫廊〉、〈藝術的門檻〉、〈藝術文件倉庫〉;第二種是傳統藝術工作者,如〈劇場:英雄不問出處〉、〈鑼鼓喧天說戲樓〉;第三種是收藏家,如〈潘家園文化之旅〉、〈高碑店:營造消失時空〉;第四種是外國餐廳經營者,如〈馬克西姆:第一家法國餐廳〉、〈莫斯科餐廳:紅星照耀的餐館〉、〈使館區的白天〉;第五種是西洋音樂愛好者,如〈古典音樂:北京人的一張高雅面具〉、〈DVD機和影碟:在家與國際接軌〉、〈搖滾基地:讓我們撞起來〉、〈迷笛音樂節:我們在這裡聽搖滾〉;第六種是愛書讀書人,如〈北京圖書館:讀書人的天堂〉、〈萬聖:續一份書緣,作一回醒客〉。在縫隙中,他們似乎找到了天堂;而我們從縫隙看到,北京次文化的多彩多姿。

  最後,我藉由博客來網路書店書訊中所歸納的本書特色,作為推薦文的總結。

  這八個單元可以簡化成三個北京特色:

一、北京是歷史的沉積岩,它充滿了時間化石與人的故事,這是一個有著豐饒過去的地方。

二、北京現在正在新舊擠壓的轉變中,在2008年奧運之前,它的轉變會更快速。因此我們也捕抓北京現在變化的樣貌,並且想像它成為建築師競技場的未來。

三、北京城市氛圍的特色是自在、寬大、從容,就如同縫隙一般,能讓各地的人在這裡找到安身之地,我們試圖描繪那些在北京飄著的人,他們的理想,以及他們汲取養分的所在。

  如果你喜歡北京,想去北京深度旅遊,這本書無疑是最佳的導覽工具書,你可以按圖索驥,也可以隨心所欲,更可以獨遊或呼朋引伴,盡情徜徉在北京的古典與現代之間。

更多輕經典回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