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輕經典每月輕經典

【點閱數:697】

作者介紹

  劉宇美國文學界備受讚譽的作家,曾獲得星雲獎(Nebula Award)、雨果獎(Hugo Award)、世界奇幻獎(World Fantasy Award)、側面獎(Sidewise Award)、軌跡獎(Locus Award)及科幻暨奇幻翻譯獎(Science Fiction & Fantasy Award),並入圍西奧多.史鐸金紀念獎(The Theodore Sturgeon Memorial Award)。他的短篇小說〈摺紙動物園〉於2012年獲得雨果獎、星雲獎與世界奇幻獎,是第一部同時獲得這三項大獎的作品。他也翻譯了劉慈欣的《三體》,於2015年獲得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是第一部獲得雨果獎的翻譯小說。

  在中國甘肅出生,但十歲左右就隨父母移居美國至今,也建立了自己的家庭,有一對女兒。他是典型的華裔美國人(Chinese-American),但這正是他最想擺脫的標籤。他不認為自己活在兩種文化的分裂感裡,他說,如果問他的國籍認同,「我第一會說美國人,第二才會說是散居華人群體(Chinese diaspora)的一員。」「我不是傳統美國白人,也不是傳統美國新移民,我就是想在這兩個標籤之間找到另類的可能。」

  劉宇昆的首部長篇小說《國王的恩典》(The Grace of Kings)是他與他藝術家妻子鄧啟怡(Lisa Tang Liu)一起創造的宇宙,也是絲綢龐克史詩奇幻系列(silkpunk epic fantasy series)首部曲。現與家人住在波士頓附近。

 

譯者簡介

張玄竺
英國愛丁堡大學英國文學碩士,現從事翻譯及教職工作。翻譯是一生的志業及身心靈的形而上搖滾。

(改寫自博客來作者介紹與《open book》網站:專訪》真相在人們不說真實故事時死去:專訪科幻小說家劉宇昆)

 

短文寫作

甲、安娜·拉瑞:

  我和父親最後一次見面是在我母親出意外後,母親仍有意識,但很微弱。另一輛車司機已經死了,她也奄奄一息。

  「妳為什麼不能原諒他?」她說:「我已經原諒他了。評價一個人不能只看一件事,他愛我,他也愛妳。」

  我什麼也沒說,只是握緊她的手。他走進來,我們都跟她說了話,但沒跟對方說話。半小時過後,她睡著了,再也沒有醒過來。

  事實上,我已經準備好要原諒他了。他看起來很蒼老―孩子總是最後一個發現父母老了的人—有一種我不太確定的虛弱感。

  我們回到家,雖然已經幾年沒回家了,但家裡完全是我印象裡樣子。我們小心翼地跟彼此說話。

  我問他有沒有母親的擬像。原則上我不拍擬像,也不保存擬像,但在那一刻,我想要把母親的某一部分一直帶在身邊,她存在的某個樣貌。

  我們吃完晚餐已經很晚了,我道晚安離開,走進自己的房間,看見那個七歲的我坐在床上。她穿著醜到我都忘了的洋裝,頭上還綁著蝴蝶結。

――哈囉,我是安娜。很高興見到你。

  所以這東西他留了好幾年,這個我天真、無助的模仿品。在我不跟他說話的那段時間裡,他把寄託放在這個凍結的影像上,凝望著我曾經信賴和喜愛他的影子上嗎?他用我童年的樣品來幻想不能和我完成的對話嗎?他說不定還修改了它的設定,刪去我的任性壞脾氣,加上更多乖巧聽話?

  我覺得被侵犯。這個小女無庸置疑是我,她的行為像我、說話方式像我、一顰一笑、一舉一動和反應都像我。但她不是我。

  我長大了、變了,而且以大人的樣子回來面對父親。但我現在覺得一部分的自己被奪去,鎖進這東西裡,一個讓他維持和我的交集,而我卻不想要的東西,不是真的東西。藉著不停重播我的童年擬像,他幻想自己重新獲取我的尊敬和愛,而不是面對自己的所作所為和真實的我。

  也許每個父母的夢想就是將他們的孩子留在那無助、依賴和沒有自我的短暫時期,那時父母親是完美無瑕的。那是控制與支配的夢,以愛偽裝而成。

  我走下樓,走出家門,從此再也沒有跟他說過話。

 

乙、保羅.拉瑞:

  擬像活在永恆的現在。它會記下,但只是大概地記下,因為捕夢儀沒有辦法精準掌握拍攝對象的每個具體記憶。它記住,使之成形,但延伸播放的時間愈長,電腦的判斷就愈不精確。即便我們用最好的攝影機,也只能投射兩個小時。

  不過捕夢儀還是敏銳地捕捉到她的情緒、她想法裡情感成分、讓她發笑的多變因素、她說話的輕快節奏、精確保留她口齒不清樣子。

  所以,每兩個小時左右,安娜就會重來一遍。她再次從夏令營回到家,再次帶著滿滿的問題和故事來給我。我們聊天,我們玩耍,我們天南地北地聊著。每次對話都不同,但她永遠是那個好奇、崇拜父親、而且認為他不會犯錯的七歲女孩。

――爸爸,你可以跟我說一個故事嗎?

――好啊,當然可以。妳想聽什麼故事?

――我想再聽你說科幻版的小木偶。

――我不確定我能不能把上次說過的全部重說一次。

――沒關係,你說,我幫你。

  我好愛她。

 

丙、艾琳・拉瑞:

  我的寶貝,不知道妳會不會看到。也許只能等到我走了以後吧,妳不能跳過這段喔。這是錄的,我希望妳聽聽我想說的話。

  妳父親很想念妳。

  他不完美,他犯了和所有男人一樣的罪。但妳讓那一刻,他最脆弱的一刻,跟妳的整個人生一起倒塌了。妳把他整個人生濃縮到那個凍結的下午,濃縮成他最大的一塊瑕疵。在妳心裡,妳一次又一次重播那保留下來的影像,直到這個人被那重複壓印的痕跡擦去。

  被妳鎖在門外的這些年,妳父親不停播放妳的一段舊擬像,他用一個七歲孩子能理解的方式笑著、開著玩笑、把他的心掏給妳。我在電話裡問妳願不愿意跟他說話,最後掛斷時,總不忍看他又回去放那段擬像。

  去了解真正的他吧。

 

閱讀資料甲、乙、丙,回答問題一、二。

問題一、

甲乙丙三篇文章,是女兒、父親、母親的獨白。請說明女兒對於擬像的想法,以及為什麼女兒看到自己的擬像後,便離開家,再也沒和父親說過話。

 

問題二、

文章中的父親在和女兒關係崩解後,只能對著擬像傾注自己的情感,你認同這樣的行為嗎?在你和其他人發生爭執或關係崩解時,你會用什麼方式面對?請以300字左右的篇幅,寫下你的個人經驗與想法。

 

教學文章由高師大附中 許靜宜老師提供

老師評語

推薦文

  在動盪的不斷變化的世界裡,你是誰?

  閱讀《摺紙動物園》時,這是不斷在心底盤旋的問題。

  這本書收錄了作者15篇短篇小說,主題涵括科技、歷史、哲學、政治、科學等,故事的背景讓讀者有些熟悉卻也有些距離感,但陳述的主題,都是處在夾縫中的人,面對什麼樣的困境?有了什麼樣的選擇。

  〈摺紙動物園〉裡,以美國男子與中國女子生下的兒子為主角,童年時,與母親的摺紙動物為玩伴,這些摺紙動物在母親或主角吹氣後,能變成真實動物與主角互動。直到某日同學帶著最新精巧的玩具來家裡玩後,觸發主角行為以及與母親關係的改變。母親在死後留給兒子的信裡寫著:「兒子,我知道你不喜歡你的中國眼睛,那是我的眼睛。我知道你不喜歡你的中國髮色,那是我的頭髮。但你能了解你的存在給我帶來多大的快樂嗎?你能了解當你不再用中文跟我說話,也不讓我用中文跟你說話時,我是什麼感覺嗎?我覺得我又再次失去了一切。」故事寫出移民美國的華人們以及他們的子女們在異鄉所受到的對待,這或許和作者生命歷程有關。他在中國出生,幼時舉家移居美國,在美國社會環境中成長,自我認同是個美國人。也許因為這樣,在他的作品裡,可以讀到身分認同的痛苦和思考,以及在感情與愛中的衝突。

  〈狩獵順利〉故事場景在香港,主角是道士之子阿良,和狐仙小嫣。兩人一起長大,因為工業社會來臨,魔法漸漸被遺忘,小嫣成了不能變身的狐狸精,阿良則因為鬼怪消失而轉行。兩人在新時代裡都被奴役,失去了野性靈氣,只能以凡人血肉之軀求生。失散多年後重逢,小嫣為了生存被慢慢肢解遞換成機器人,最後孤注一擲,請阿良將自己從人形改造成機器狐狸。在故事裡,我們看見即使科技進步,社會仍階級貧富分明。也看見了傳統文化、精神和技術,因為社會轉變,在時代巨輪下必須退讓,但文章裡有這麼一句:「古老的法術回來了,但變得不同了,不再是毛皮與血肉之軀,而是金屬與火。」暗示只要意志堅定,終究能找回自己。

  在〈測字〉中,主角是小女孩莉莉,因為父親調職的關係,從美國來到臺灣,陌生的環境、不同的語言、膚色,讓她受到同儕排擠,幸而認識甘先生,幫她嚇走學校中帶頭霸凌的同學,自此後成了忘齡之交。透過甘先生測字、拆解字根的過程,說出他在家鄉歷經抗日作戰,來到台灣,又經歷二二八事件。甘先生堅信「火也許燒光了一塊地上的所有生物,但大雨過後,野花會再次出現,像魔法一樣。」「也許革命的紅色之火在大陸燃燒著,恐怖的白色霜雪也許覆蓋了這塊島嶼,但我知道會有這麼一天,美國第七艦隊的銅牆鐵壁融化了,本省人和外省人和所有其他華人回到我的故鄉,一起芬芳盛開。」無奈因莉莉的無心,害甘先生送命。莉莉的父親在離開台灣前對她說:「有時候大人必須要做他們不想做的事,因為那是對的事。有時候我們做的事看似不對,但其實是對的。」作者以〈測字〉劃出一道歷史的傷疤,書中直陳現代的詞彙只是更多祭品的供桌,為我們的失語,為所有以空話充塞的社會,做了撕心裂肺的審查。

  在〈擬像〉中,描述女兒幼年時瞥見父親與擬像的虛擬性愛,一種被背叛的感覺由然而生,自此不再與父親親近。失去孩子信任的父親,只能以科技的擬像攝影重複播放女兒與他親近的時刻,將滿溢的關懷投射在虛擬實境中,在科技的鏡花雪月裡,得到片刻滿足,但對女兒而言,這樣的擬像,又是對自己再一次的侵犯。短短的一則故事,引導我們思考科技倫理,也思考在人與人的關係崩解時,科技的力量究竟是輔助?還是更深的隔閡?

  在未讀過《摺紙動物園》前,曾看過有人對作者的評價是:「劉宇昆的作品探向宇宙,觸擊時間,捕捉記憶,抵抗監控,也回望世界神話、中國傳說。在他指間流動的,是人類知識的合體、古今東西的交疊,是想像與定見的衝突,是冷硬與溫柔的熔爐。」原本質疑這樣的書評過份溢美,但翻開書後,的確在每篇故事裡反覆讚嘆作者能融合古今神話傳說、歷史事件、東西方文化傳統,甚至跨越我們的想像,書寫宇宙及我們未知的科技。重要的是,不管故事背景如何架構,故事的主軸都是人。這些角色在不同的文化價值間尋找自己的位置,因為在其他人生命中的位置而有意義,也同時引導讀者思考:身處於傳統價值和未來科技之間,人性如何變化?當東方與西方文化相逢,該捨棄什麼?留下什麼?不能割裂的又是什麼?然後,不斷反問自己:在動盪的不斷變化的世界裡,你是誰?

  這是很精彩的一本書,期待與你共享!

更多輕經典回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