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林懷民
原是一位著名的小說家。2019年,他長銷的成名作《蟬》發行50週年紀念版。1970年,就讀美國艾荷華大學「作家工作坊」期間,開始正式習舞,1973年創立雲門舞集。1983年創辦國立藝術學院(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系。1999年創立雲門2。2019年年底,林懷民從他主持46年的雲門舞集退休。
他經常從亞洲美學汲取靈感,編創充滿當代意識的舞作,包含《白蛇傳》、《紅樓夢》、《薪傳》、《九歌》、《家族合唱》、《水月》、《流浪者之歌》、《風・影》、《屋漏痕》、《稻禾》以及「行草三部曲」的《行草》、《松煙》、《狂草》等,作品屢獲國際重要媒體選為年度最佳舞作。倫敦泰晤士報讚譽他是「當代最重要的編舞家之一」。
2019年,英國衛報將他的《關於島嶼》選入「21世紀頂尖20舞作」。同年雲門舞集從全球舞團脫穎而出,獲頒英國國家舞蹈獎的最佳舞團獎。
在他的領導下,雲門舞集演遍台灣城鄉,每年舉辦免費戶外演出,每場觀眾數萬,讓雲門舞作進入普羅大眾的生活,成為三四代台灣人的共同記憶。
2013年,林懷民繼瑪莎.葛蘭姆、模斯.康寧漢、碧娜.鮑許、威廉.佛賽之後,獲頒有「現代舞諾貝爾獎」美譽的「美國舞蹈節終身成就獎」。同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國際劇場機構邀請他在巴黎舉辦的「國際舞蹈日」,代表全球舞蹈界人士發表獻詞。
林懷民其他的殊榮包括台灣和香港六所大學的榮譽博士,英國三一拉邦音樂與舞蹈學院榮譽院士,菲律賓麥格塞塞獎,美國洛克斐勒三世獎,法國文學藝術騎士勛章,德國舞動國際舞蹈大獎的終身成就獎,國際表演藝術協會卓越藝術家獎,行政院文化獎,蔡萬才台灣貢獻獎,並獲選為時代雜誌「亞洲英雄人物」。
他的文字作品還包括《蟬》(印刻)、《跟雲門去流浪》(大塊文化)、《摩訶婆羅達》(聯合文學)。
資料來源:【《激流與倒影》封面裡的作者簡介】
短文寫作
請閱讀下列文章,並回答問題
入境問俗,你也有了三位監護人――醫生、復健專家、特別按摩師。
羅思密大夫也住五十八街,診所掛滿了大明星簽名致謝的照片。他動動你的腿,「嗯!很好的Turn out!」把腳拉直,「嗯!彈性不錯,跳得很高吧!」扭扭肌肉,「很晚才學舞吧?二十二?二十三歲?」幾張x光一照,他讚美了:「好了不起!你還上台表演啊?脊椎畸形發展,看到沒有?倒數第三塊,歪了一邊,缺了一角—不要緊,『大家』都這樣。大腿肌肉發展過度。左腿大筋扭傷,右腳小腿肚肌肉破裂—怎麼發生的?」
怎麼發生的?
1973年九月十五日七點正,國父紀念館後台。妝化好了。暖身做過了,場子裡已有觀眾的談笑聲。半小時後,大幕必須打開—然而,開幕戲《紅線繩》的服装尚未送到。
這是《紅線繩》的首演。道具、面具已使舞者心頭沉重,而服裝尚未上身,上了台如何表演。舞者急成一團,你也急,繼續打電話催服裝公司,一面安慰舞者,李老闖一定送到,李老闆從不誤事!
李老闆是台灣舞蹈界最不可或缺的人士。雲門舞者的三圍,他倒背如流。「哪個人的第一雙舞鞋,第一套舞衣不是我做的?我看著他們長大的!」二十多年如一日,他研究芭蕾舞鞋的構造,如法炮製,廉價出售。他考證、發明民族舞蹈的服裝。台灣舞台上,乃至出國團體的舞衣十之八九都是他青龍公司的出品。
對雲門,李老闆充滿複雜的感情。「你總是不按牌理出牌,專出怪招來煩我。民族舞蹈的衣服我一天做上百件,你的衣服三天只能做一件。你們又窮,做雲門舞衣,我賠時間賠工錢!」然而,李老闆歡迎挑戰。他說有些衣服是生意,有些是作品;做得不滿意,他說我們重來。
於是李老闆等了三週的太陽,趕個大晴天,在巷子裡鋪起報紙,剪裁《寒食》的大袍子。《孔雀東南飛》起飛前夕,發現劉蘭芝的服裝不如理想,他拖著疲憊的身子陪你半夜敲開鴻翔的大門,重新選了布料,連夜趕工。《紅線繩》的設計與衣料擱了半個月,因為幾千件民族舞蹈比賽的衣服急待打發,才能再去煩奇形怪狀的月下老人戲服。他紅著幾夜未闔的眼睛打揖抱歉,你也打揖拜託。他說,一定誤不了。然而,觀眾到了,衣服還未見影子。
開幕前二十分鐘,只剩半口氣的李老闆帶著兩個裁縫趕到。可是,我的天,忙中有錯、尺寸不對,跟設計也有出入,舞者們幾乎要哭了。「別急,別急,改改就好。」你哄著哄著,拿起針線大家動手改。舞台監督在叫:「還有十分鐘。」
雲門舞集破天荒晚了五分鐘開幕。舞者們強自鎮定,差強人意地把舞跳完,你一邊做暖身運動,眼睛卻不自主地往台上瞄。及至掌聲起時,才大夢初醒地意識到該自己上場了。
冷靜。冷靜。你果然冷靜下來,你聽到大幕略略升起,停了。你深吸口氣,隨著耳熟的《盲》的笛聲,向漆黑的舞台衝出。燈光下,你急翻身,落地,觀眾發出預期的驚歎,你往前爬,拍響地板,你跪轉,你由蹲坐往上騰躍,你應該雙足落地,但右腳搶了先,你感覺到,你知道終於發生了,舞者最大的恐懼,你感覺到,碎裂,無聲無息。觀眾席悄然如常,静靜地張著五千隻眼睛,頭上一盞盞冷青的燈光,你出冷汗,你軟脚,小腿肚腫脹,鉛重起來,整個人往地底沉下去—你聽到音樂繼續流著,你咬著牙繼續往前舞動……《盲》的音樂到了尾聲,大家站在舞台中心,高舉雙手向空中伸去,伸去,你看到頂燈一點點,一點點暗下來……(節選自林懷民《激流與倒影》輯一〈失足與起步〉)
1.根據上文,請說明林懷民是如何在舞台上「失足」的?他當下如何因應?之後的x光片照出他腳傷得如何?(100-150字)
2.上文是林懷民用倒敘手法解釋自己失足的原因,而「你感覺到,你知道終於發生了,舞者最大的恐懼,你感覺到,碎裂,無聲無息。觀眾席悄然如常,静靜地張著五千隻眼睛,頭上一盞盞冷青的燈光,你出冷汗,你軟脚,小腿肚腫脹,鉛重起來,整個人往地底沉下去」寫的雖是失足當下的具體感受,卻也是他當時經營雲門舞集的真正心聲。但是因為「場子裡已有觀眾的談笑聲」、因為「李老闆歡迎挑戰。他說有些衣服是生意,有些是作品;做得不滿意,他說我們重來」、因為「拿起針線大家動手改尺寸不對的舞衣」、因為「舞者們強自鎮定,差強人意地把舞跳完」,所以我們知道林懷民選擇「再起步」,也才有今日的雲門舞集。
請回想你自己的失足經驗及事後的因應,以「失足後再起步」或「失足後就放棄」為題,寫一篇文章,文長不限。
教學文章由大理高中 許碧惠老師提供
推薦文
《激流與倒影》精選25篇散文,收錄林懷民的人生歷程與內心情感,如〈文青小林成長物語〉談年輕時期文化培養歷程、〈擦肩而過〉寫道如何受許多不知名姓的台灣人為更好的明天打拚的力量所鼓舞,堅持地熬過長年的舞蹈歲月、〈池上・稻禾〉對土地的關懷以及〈心經〉陪伴母親等私密回憶。另外也談到他如何受到鄧肯、紐瑞耶夫、葛蘭姆、康寧漢、葉公超、俞大綱老師的重大啟蒙,與東西方舞蹈、藝術、文化界的多位大師互動紀錄,可說是許多台灣藝術文化歷史的參與者與見證者。
自雲門退休後,林懷民笑說他唯一的工作就是「整理遺產」,最後發現自己的遺產不多,總共4個USB、兩三本書。他也透露,在爆發俄羅與烏克蘭交戰後,世界像回到冷戰時代,讓他深感挫折,一度想放棄出版計畫,後來想到俞大綱當年聽到他想解散雲門,拍桌怒斥的往事,才又回心轉意。
【節錄自 中央廣播電台 時間:2022-06-02 新聞引據:採訪 撰稿編輯:江昭倫
新聞標題:發表《激流與倒影》新書 林懷民:希望這本「遺產」能激勵年輕人】
這本書很厚重,整整兩公分,是一份貴重的遺產。目次的扉頁一拉開,輯一到輯六的篇名與頁碼,就閃現在暮靄沉沉的暗綠色稻禾上,闢出的幾畦田地,有光影、座椅、人群在流動,看得出這是雲門即將表演的前置作業。這樣橫跨四頁的一幅卷軸,讓人驚呼:這是跨越時空的邀請、這是如天高如地厚般遼闊無垠的致意啊!所有雲門的演出都是因為有輯一到輯六的你們的鼓勵與參與才能成就的,所以,來吧!來吧!來吧!雲門正在聲聲切切的呼喚著你們……
其實,一開始很納悶書名為何是「激流與倒影」?完全沒有雲門的相關線索啊!後來在代序〈散戲之後〉找到了答案:「上下飛機,幕起幕落,江湖匆忙,趕場縫隙寫就的文字——像瘂弦〈深淵〉的詩句『激流怎能為倒影造像』,都沒寫好,沒寫下來的事更如過眼雲煙,忘了。」這是林懷民的謙虛,認為自己應接不暇的生活節奏如激流,而只有靜謐的水面才能為倒影造出美麗的像。之後,又因政治問題「淡水的雲門和莫斯科斷了電郵」,原本已談妥俄羅斯的契訶夫戲劇節的演出也沒了。因此,林懷民「懷疑這本小書的價值,又想起〈深淵〉的詩句,相信在網路時代,它『第三天便會被搗爛再去做紙』。三月,遠方有戰爭,台北陰雨纏綿,天地昏沉,簡直讓人厭世。」這是林懷民的惆悵,認為整個世界動盪紛亂如激流,即使有倒影,有誰能看見美麗的造像。幸好,雲門劇場綠草地奔跑如飛的小孩,安撫了林懷民的惆悵,「耐心種樹,耐心看孩子長大,看新一代舞者的成熟,俄羅斯可以等待。」恍惚之間,似乎看見北宋范仲淹對著林懷民嫣然一笑,不管是設置義田及其相關的制度,還是雲門昂貴的夢想,他們都是同一種人:「做自己相信的事」。
這本書裡面,有更多數不清「堅持做自己相信的事」的典範。在〈文青小林成長物語〉裡的林海音先生、駱學良先生、聶華苓先生、瘂弦、楊牧……,林懷民想對他們說:「我何其幸運,能夠在許多長輩的栽培提攜下走到今天,我始終覺得應該走得更好,也期待自己能像這些長輩那樣,對年輕朋友竭力協助。」又隱隱約約看見好多個穿越時空奔騰而來的歐陽修,願意不遺餘力地獎腋後進。而林懷民也真的說到做到,縝密規畫了「雲門流浪者計畫」的長年大計。而在〈失足與起步〉裡我們窺探了舞者身體的秘密:十個有九個職業舞者身上有毛病、舞者真正的假期是退休或受傷、脆弱的血肉之軀隨時嘗試不可能的動作讓傷損的機會極大、要聽聽你的肌肉說些什麼、肉體承擔著一切壓力……,儘管如此,林懷民還是認為「每回演出,就是個大家庭的定期聚會」。在〈思念LINDA〉一文中,有吳美雲女士領軍的漢聲四俠,為台灣出版業做出突破性的示範,但是,那一個奮發的時代還是結束了,林懷民難得帶氣的說出:「什麼時候開始,《漢聲中國童話》不再是親子床頭書?父母如此輕忽,就把孩子交給電腦,手機!」在〈激流怎能為倒影造像〉側寫了舞臺光景大師林克華在雲門生涯中的起承轉合。在〈阿桃去旅行〉追念了讓雲門舞台呼吸的燈光設計家張贊桃,文中林懷民一再重覆「我們真的有夠呆」,卻也因為如此,讓我們驚豔舞臺上填滿樂池的真荷、金色米流及瀑布似的暴力稻雨,及舞台之外,有福壽螺太多的煩惱、有稻穀演後數月通通發芽的意外。
最後壓軸之卷〈心經〉,最是賺人熱淚,也才終於知道遺傳的巨大力量。也才知道媽媽對孩子的教養從來都不應該是理論,而是在無形之中的薰染、自然的內化,像是:離開飯店前把房間打理乾淨、暮春花落滿地卻不踩落花、在二戰美軍轟炸台灣疏散到內山時背的是沉沉七十八轉唱片、愛史特勞斯明朗快樂的華爾茲、分寄一百所學校從東京來的草本花籽、穿舊衣、不輕易叫計程車、尼龍網網住肥皂渣子、以園藝貼補家計、用戒尺督促孩子做功課、也能轉瞬打扮整齊參加父親官場應酬、卻也會在夜半對著家用帳沉吟,甚至創雲門時,靜靜貨比三家,買來明鏡數片,找工人裝到排練場,還不忘叮嚀林懷民:「一定要好好照顧團員,要知道,人家都是伊父母疼愛的寶貝。」而最後未了的、留白的《心經》,則是母親最後的教誨「諸法空相」。
因為國文教材〈出走與回家〉一文而好奇或感動「雲門流浪者計畫」的讀者,一定要閱讀《激流與倒影》,因為裡面有一個又一個的精神典範、一場又一場的辛酸內幕,讓人一次又一次忍不住讚嘆與心疼他們獻身藝術的歷程。而在寫作手法上,「你、我、他」的人稱會自然轉換,林懷民的真摯情意就洩漏出來了:時而對讀者說、時而對篇章主角說、時而對自己說、時而是深沉的無人稱,想說給老天爺聽。
書中有將近五十張的珍貴照片,一定要搭配每一則散文的字字句句,慢慢咀嚼,每一張照片帶出的畫面,讓時間凝止在當下,雖然跟21世紀的此刻有點距離,很陌生、很夢幻、很渺茫,卻讓我們漩渦似的掉進那個時代縮影,深切感受到一股「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硬氣。隨春夏秋冬四季的流轉、隨晨曦正午夕陽深夜時間的更迭、隨烈陽颳風下雨下雪天氣的變化,聽見並看見「激流與倒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