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輕經典每月輕經典

【點閱數:1,404】

作者介紹

  張亦絢,一九七三年出生於台北木柵,巴黎第三大學電影及視聽研究所碩士。著有兩本入圍臺北國際書展大賞的長篇小說《愛的不久時:南特/巴黎回憶錄》和《永別書:在我不在的時代》,另有國片優良劇本佳作《我們沿河冒險》,及《小道消息》、《晚間娛樂:推理不必入門書》、《看電影的慾望》、《我討厭過的大人們》等。2019起,在BIOS Monthly撰「麻煩電影一下」專欄。2021年起,執筆《電影欣賞》專欄「想不到的台灣電影」。

個人網站:nathaliechang.wixsite.com/nathaliechang

 

換季與高領  張亦絢

  高領有幾種,高領毛衣,以及穿在裡衣外的緊身上衣,簡稱「高領」——這其實是在台灣才常穿,因為我們冬天不開暖氣——有暖氣的地方,高領不怎麼實際,在室外雖然非常保暖,在室內就太熱。所以我還是回到台灣之後,才又重新有高領的需要。

  年紀很小的時候,一年當中,會有一天,母親宣布:「今天開始要穿高領了。」通常那是深秋的某一日。等到或許是我八歲那年,我自己也懂得觀察氣溫,在天氣漸漸轉涼的時候,就開始等待「宣旨」。但是日子一天天過去了,不知道母親是忘記或是心不在焉,始終沒有如往年那般,給出「高領開始」的手勢。

  這是怎麼回事呢?應該開口問,天氣冷了,我該開始穿高領了嗎?但想一想,難道我需要媽媽回答我這樣的問題嗎?答案很明顯,就是該穿嘛。天氣一天天變冷了,再等待,應該會生病了吧?

  雖然沒有指令,我終於決定,自己要開始穿高領。而「原來我已經不需要大人告訴我穿高領的時刻,自己就能判斷並且決定」——就如成年儀式般,留在我的心底。

  這件事,也沒有像其他事那樣,在事後,突然被母親發現,說「好能幹,不用說自己就會了」——「長大」就這樣完成了。

  想當年,心裡還上演了不少小劇場:媽媽忘記了嗎?今年怎麼回事?

  我母親對我的教養,混合了緊迫盯人與視而不見兩種極端。那與她自己大約國小五六年級就不再受父母悉心照料,大概有關。如果是她小時候有收到照顧的部分,她通常會加碼付出,但是如果是她小時候就被忽略的東西,她也同樣會加倍缺席。媽媽是會像斷電一樣斷線的。作為成年人,我對這一切都能理解,不過,對兒童來說,媽媽會熄燈且打不開,有時是蠻可怕的。

  關於高領的回憶,是這類事中,較不悲劇的。雖然寂寞,但並不悲傷,這就是高領給我的感覺。

 

問題(一):

  本文題目是「換季與高領」,請問「高領」二字,在此所指為何?

問題(二):

  作者文中提到年紀很小的時候,一年當中,會有一天,母親宣布:「今天開始要穿高領了。」,之後「雖然沒有指令,我終於決定,自己要開始穿高領。」在這兩者之間,作者得到的「體悟」是什麼?

問題(三):

  請問你從小到大可有曾因「衣服」或任何一種物品,所產生的故事、記憶或聯想、體悟,請書寫成文,文長600字。

 

 

教學文章由中山女高 李明慈老師提供

老師評語

推薦文

生命中100個物件的感情用事

  張亦絢的《感情百物》,封底的文字寫著:「來看張亦絢和她的東西夥伴們!帶領讀者打開100個物件的暗門,走進感情的最夾層。」其實,這是一本計畫性寫作之書,而100個短篇散文的組合,呈現出小而美的特質。

  作者讓「物」成為核心,找出100種從小到大留戀「物」的代表,除非已經杳然無蹤,都先為它拍了「證物照」。再以每則600至700字的文字,嘗試由具體的事物出發,找出「物」背後的記憶、故事,更聯繫到個人感情,有時甚至徵引了文學或藝術史典故,但很節制,沒有太過。

 

取材多元,內容豐富

  張亦絢是一位小說家,曾當過記者,留法攻讀電影及視聽研究,具有極佳的敘述及抒情能力。筆下蒐羅之物形形色色,從生命中最早的一支筆,幼稚園娃娃車司機給的橡皮擦,天真的玩具郵票,到口紅、髮夾、餅乾盒、眼鏡、單車、衛生棉、OK繃、帆布包、小鈴鐺、迷你指甲剪、電影票、旅行帶回的明信片、鑰匙圈、紀念品等等,甚至從小吃到大的蚵仔麵線,遊日的咖啡鮮奶油,旅歐遇見的旅人杏桃乾,甚至披薩、鹿港鹹蛋糕,都有物品背後記憶與畫面。

 

以物抒情,進入「感情的夾層」

  抒情文是透過寫人、敘事、狀物或記景,進而抒發情感的文章。本書就是「以物抒情」的典範。通過對物的描寫,讓情感自然地融於物中表達出來。不只擅長描寫具象之物,更能寫進物背後的體悟與深層意涵。

  作者所寫並非全然歡愉的記憶,書中也不諱言消沉憂愁的時刻。由〈怒憶登山杖〉想到體罰的藤條,再體悟到體罰他人也是人性的扭曲;在「受傷者披薩」一文中,體悟到披薩分食的特質,他文少見:

  披薩的慰問不像雞湯那麼藥,不似巧克力那般糖,也並非酒精那種「神」。披薩是:「你是一份子,其中之一,在場還有別人。」——如果這樣感覺,披薩幾乎就要變成「重獲接納」的代名詞了。這也難怪,遞給受傷者披薩,會顯得那麼痛楚、善解人意,與哀矜。

  全書看似分散寫100個物件,但也依稀勾勒出一個人成長的軌跡。藉物敘事,來自阿嬤識字不多,所以「用具體事物交談」是她自小練就的本領。阿嬤會送她時鐘,Hello Kitty物品,在〈無價的首飾〉還寫阿嬤給的成人禮:戒指。〈感情的摺紙〉一篇中吐露父母是無神論,但阿嬤常為她安太歲,所求給她的平安符何嘗不是感情的摺紙?穿梭各短篇,阿嬤的形象躍然紙上,鮮活無比。

 

感情百物給考生的啟示

  近年來大考情意題,無論取材或命題,皆十分貼合真實世界的生活情境。除了要求妥適安排篇章結構,力求下筆真誠、文辭暢達之外,更要(一)具體描述個人經驗,據此感知觸發、創造抒寫。(二)針對問題設想情境,從中提煉哲思、表達體悟。例如112年的國寫第二題改寫自蔣勳《給青年藝術家的信》,要考生以「花草樹木的氣味記憶」為題,考透過某事召喚起人們的記憶和感受。

  讀完本書,不妨問問自己:你身旁有感覺的物品有多少?如果請你說物品故事、聯想,你能說出什麼? 看看《感情百物》如何展現觀察力、呈現敘述力,思索一下作者的感染力、故事力和聯想的展現,相信可以給你具體描述個人經驗,感知觸發、創造抒寫的新啟示。

更多輕經典回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