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輕經典每月輕經典

【點閱數:1,641】

作者簡介

  石川拓治,一九六一年出生於茨城縣水戶市,傳記作家。著有《我們從哪裡來?》《因為放棄,所以才能活》《國會議員村長》等。

 

譯者簡介

  王蘊潔,在十多年的翻譯生涯中,努力挑戰各種領域的優秀作品,所譯的各類作品數量已超越身高。曾譯《博士熱愛的算式》《深紅》《愛有多少》《洗錢》《不沉的太陽(中、下)》等作品。

資料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447838?sloc=main

 

短文寫作

閱讀短文,分列回答下列問題。

  木村是發自內心地感謝蘋果樹,蘋果樹不是生產蘋果的機器,而是活在這個世界上的生命。木村從人類這種生物的角度,面對蘋果這另一種生物。這是他在經歷無數次失敗、無盡的徒勞後,終於得到的體會。木村不是用經驗和知識,而是用他怦然跳動的心面對蘋果。在不同季節傾聽蘋果樹發出的各種聲音及話語,木村對蘋果說話,回應這些聲音,至今他仍然持續和蘋果對話。

  木村所度過的辛苦歲月,也許是他的心終於可以真正面對蘋果所必須花費的時間。木村說的「當一個傻瓜就好」,就是指這件事。

  經驗和知識是人類生存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無論做任何事,都需要不斷累積經驗和知識。沒有經驗和知識的人,就成為別人眼中的傻瓜。然而,當挑戰一件全新的事物時,這些經驗和知識往往成為最大的障礙。木村每次失敗就捨棄一個常識,在經歷一百次、一千次失敗後,終於了解自己正在挑戰一個經驗和知識完全派不上用場的世界。於是他終於可以帶著一顆純潔的心正視蘋果樹。從這個角度來說,他所達到的心境,是一個里程碑,然而,即使到達了這個里程碑,也不會有任何改變。即使和蘋果樹說話,也不可能發生奇蹟,因為他生活在現實的世界。身為一個農人,身為靠培育植物為生的人,深刻了解這件事,大自然有一定的規律,人的祈禱和想法無法改變這種自然規律。木村必須在現實中有所作為。他發現自己的知識和經驗無用武之地,了解自己和蘋果都是生活在這個世上的生命,他終於看清蘋果樹真正的樣子,看到了無能為力的自己和衰弱地慢慢死去的蘋果樹。

  不能停下腳步,不管是走向哪個方向都必須踏出下一步,於是木村向可怕的方向踏出了那一步。發現自己的渺小無力後,或許這個結論很順理成章。令人驚訝的,是這和某個神話的形式如出一轍,那就是死亡和重生的神話。木村和蘋果樹一樣,已經奄奄一息。如果從這個角度思考,或許可以認為這也是他必須經歷的過程。(改寫自石川拓治《這一生,至少當一次傻瓜》p.129-p.131)

 

問題一:文中寫到「傻瓜」在一般人的定義中,是比較偏負面印象。但木村先生卻在種蘋果的過程中,體會到「當一個傻瓜就好」。請由文章內容說明木村先生為什麼選擇當一個傻瓜。(文長120-150字)

問題二:文中提到木村先生和蘋果所經歷的過程,和神話形式相同,這或許是他必須經歷的過程。而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有親身經驗或聽聞在追求信念或理想的過程中,必須經歷割捨的痛苦,才能發現通往夢想的道路。請敘述相關經驗或事件,並抒發個人的感受或體悟。(文長不限)

 

教學文章由馬公高中 林麗芬老師提供

老師評語

推薦文

  木村秋則,來自日本青森縣的蘋果果農,著名的自然農法推動者。他種出來的蘋果,被稱為「奇蹟的蘋果」,不經過市場通路,由產地直接送到客戶手上,仍然供不應求。這位家喻戶曉的農業名人,現在看起來非常風光,但數十年前的他承受著被郷親稱為「滅灶」的恥辱,衝進「地獄的入口」。從決定放棄使用農藥和肥料開始,面對無盡困頓與挫折,他如何走過這條地獄之路,發現光的來處?

  2009年《這一生,至少當一次傻瓜》出版了,介紹木村秋則種出奇蹟蘋果的歷程。序章從蘋果園當時繁茂的景象寫起,我們看到的是一個開朗無憂淳樸的成功農夫,但故事畫面很快地被切回1980年的夏天,讀者眼前是一片幾乎沒有結果的果園,雖然是夏天,樹葉卻十分稀疏,殘存的葉子上布滿各色斑點蟲害,果園的主人並不是偷懶的人,相反地,他和家人從早到晚都在果園工作,卻仍陷入經濟絕境,幾乎走投無路,因為這片荒蕪的果園已經六年沒有灑農藥了。

  為什麼不用藥就會有這樣的後果?因為歷經數千年品種改良的蘋果樹,在十九世紀後期隨著農藥的發明,不必再自行對抗蟲害和病害,只以結出更甜更大的果實為目標,因此現代的蘋果樹極其脆弱,需要依賴藥物協助,對抗蟲害及病害。木村秋則原本是依循防制曆噴灑各式藥物的模範農夫,但身為農家長女的妻子卻對農藥過敏,每噴一次就得臥病數週。因此他採購耕耘機,嘗試大規模種植玉米,若能因此成為家裡的重要收入,妻子就不必再去噴灑各式農藥。抱持這樣的目標,他努力學習,時常到鎮上的圖書館和書店去找書。在一個下雪的日子,他到書店找關於耕耘機的書,一不小心連同架上的另一本書翻到地上,書角摔爛了,也沾上泥巴,老實的木村先生只好把那本書一起買回家。書的一開始就寫著「什麼都不做,也不使用農藥和肥料的農業生活。」原來那本書是福岡正信先生寫的《自然農法》。對一個必須倚賴農藥,才能使蘋果順利生長的人來說,這種農業生活也太令人好奇了。他看了非常多次,書都快被翻爛了,書中提到「什麼事都不做,並不是真的什麼都不做,而是順應自然去做,之後就可以得到你想要的農業結果。」木村先生對不用農藥和肥料覺得不可置信,但他為了妻子,他想試試看。

  他開始思考規劃減少化肥改用有機堆肥,精算減少噴農藥的次數和收成以及效益減少的支出。當他提出想挑戰無農藥栽培的時候,他的父親馬上就同意了,當時才廿多歲的木村先生開始著手改變,停止噴灑所有的農藥,在看似美好的前景中,踏入地獄之門。因為蘋果樹沒有噴農藥,蟲害、病害紛至沓來,木村先生看到了蘋果樹的努力,但仍無法抵擋黴菌和細菌的疾病。他進行各種實驗,不用農藥,醬油可以嗎?燒酒可以嗎?甚至山葵粉蛋白泥水醋……,所有能試的,他都試過了!他一腳踏進地獄,違背日本蘋果栽培的歷史,走向自我毀滅。蟲,數不盡的蟲,多到蘋果樹枝椏低垂,即使出動全家老小,從早到晚,不停的抓蟲,蟲還是不停的冒出來。一年又一年,每一個新年來到時,看起來似乎在往好的方向發展,但是其實沒有。追求無農藥種植蘋果,似乎變成一種執念,所有的家產、機器和車全數變賣,小孩子的學費付不起,家裡微薄的收入沒辦法支應生活。但木村先生沒辦法放棄,不停的實驗觀察。這段看不到苦難盡頭的歲月,家人陪著他苦撐,甚至,他的追求也成為家人共同的信念。木村先生焦慮到晚上睡不著,夜夜瞞著家人坐在外面的院子裡發呆。而他的妻子在丈夫焦慮失眠的時候,默默的在背後守護著他。

  然而對一個陷入極端焦慮的人來說,家人的支持大概也是他的壓力來源吧?木村先生好像搭乘小舟航行在大海中,不知該何去何從。蘋果樹慢慢的枯萎,似乎也在嘲笑他,大家都叫他放棄,站在果園裡,似乎是站在斷崖上,大地的裂縫,隨時會將他吞沒。木村先生開始對蘋果樹說話,拜託他們好好的活著,向他們說對不起,讓他們受苦了。他知道蘋果比任何人都還想要活著,卻仍然走向死亡,他覺得非常非常抱歉。1985年夏天,木村先生再也無力負荷,四座果園八百棵蘋果樹註定走向死亡,一切該畫下句點了。如何才能停止?大概,只有結束自己才能終止一切。所以他帶著繩子,走向深山,準備結束追求夢想的旅程,走向當時的他認為自己應有的歸宿。

  但這時第一個奇蹟發生了,他在月光下看到一顆蘋果樹,滿樹的葉子和果實,在月光下閃閃發亮,但走近一看才發現,那不是蘋果樹,是栲樹,果實遠看好像蘋果。在深山裡,果樹沒有人照顧,不噴灑農藥,仍然可以抵抗蟲子和疾病,這是為什麼呢?他不停的觀察,透過嗅覺、觸覺甚至味覺,仔細觀察這顆樹的生長環境,終於,他找到了答案。因為植物本應具有自我保護的能力,被人類以農藥和化肥保護,才會衰弱得深受蟲害和疾病之苦。跋涉數年的地獄之路,在這裡看到終點出口的光。木村先生繼續做了很多的實驗,他想還給蘋果園一個完整的大自然體系。

  木村先生真正體認到順應自然,就是讓大自然的規律和人類的要求之間取得平衡。他不再把害蟲當成眼中釘,而是開始細心觀察,學習大自然的方式來處理這些害蟲;對抗疾病的方法也是一樣,何時該介入何時不介入,介入的時機很重要。他認為疾病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所以要完全理解整體的大自然,順著去做就可以了。這樣說起來好像很簡單,其實執行起來是難上加難,因為,要有足夠的知識,要有足夠的專注觀察,更要有足夠的尊敬,才能夠謙卑而真實的面對它,不以人類為唯一優先。他四處與人分享這樣的信念,希望為農業帶來改變。

  讀木村阿公的故事, 看他在谷底掙扎的歲月,對家人的陪伴,有堅持個人信念的愧疚,甚至迷思,仍不改對大自然的信仰和尊敬。雖然,發現離開地獄之路的剎那,是個美麗的錯誤,但這又何嘗不是天道酬勤的美好故事呢?人類不能脫離自然存在,不要忘記自己的根源,這是木村阿公用他的一生,展現在世人眼前的美好信念。也許現在的我們手機不離身,用ChatGPT寫作業,科技的確可以幫我們處理非常非常多的事情,但是不能取代的,是我們自己的生活,大自然才是人類生活的根源。如果根枯萎了,人類就無法生存了,我們怎麼能對這樣的環境惡化無動於衷呢?這本書和大家分享的是追求自己的信念,這一生至少當一次傻瓜,不為誰,只是為了自己。

更多輕經典回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