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紹:
房慧真,七○年代生於台北,長於城南,台大中文系博士班肄業,是重度的書癡與影癡。曾任職於《壹週刊》、《報導者》等雜誌,曾獲SOPA亞洲卓越調查報導新聞獎。著有散文集《單向街》、《河流》等。2016年以〈草莓與灰燼——加害者的日常〉獲年度散文獎。
房慧真的寫作風格具備記者冷靜理性的特質,擅長用客觀事物來凸顯抽象的概念,更不吝於揭露社會底層的悲苦,以其明澈冷眼深情凝視,單刀切入光潔表象的暗中風景,筆調溫暖卻不流於尖銳,可說是來自於清晰的思辨和文學底蘊的充分訓練。
短文寫作
請閱讀下列短文,並分項回答問題
公車總站長滿了草。 每天坐捷運,再轉公車,橫切過大半個盆地,來到這長滿野草的城市邊陲。草長在荒地上,說是荒地也不盡然,這附近蓋了許多樓,不是公寓樓房,都是些玻璃帷幕大樓。樓裡多是科技或媒體公司,需要按時裝填許多新鮮耐操的肝。吃飯時間,肝的主人吊著狗牌通行證,去附近零星幾家小吃店外帶,滾湯熱麵等不及涼,束好一袋袋沉甸甸如樹頭死貓,急急奔回以鍵盤配菜,稀哩呼嚕地食不知味地吃完。又或者,鐵皮屋裡的違章小店也無存在必要,這裡更多的是便利商店,下午三點,晚上十點,半夜三點,早上十點,任何一個畸零縫隙時間,皆可補給微波便當。 玻璃樓供應燈光、空調、水,維持明亮恆溫。茶水間一三五有水果,二四給點心,還有一台義式咖啡機幫忙省下每日鴉片錢,沒什麼好抱怨。廁所的擦手紙總填得飽滿,予人用之不竭的富足感,於是又順手抽了第二張、第三張。盥洗台不常是濕淋淋地,打掃阿姨時不時來擦乾水漬,補擦手紙,清空垃圾桶,噴上空氣清淨劑,保證一切無臭無味,乾淨順暢,順暢得和工作上的困頓枝節成為巨大對比。 打掃阿姨綁著護腰,每天她要彎下腰清一層樓近百個垃圾桶。近百個小垃圾桶隸屬於每隻工蟻,往座位邊隨手一丟,保證可以省下走去丟垃圾的時間,聚沙成塔,效率就是一切。 保證永不卡紙、運作無礙的影印機,傳真機,印表機,掃描機……,辦公室提供你無限便利的同時,也摧折你。摧折你的同時,還讓你把抱怨的話全部吞回去,無法借題發揮指桑罵槐廁所地板上怎麼都是水擦手紙怎麼沒了影印機怎麼一直卡紙……,喊不出一點聲音,不論男女看起來皆一肚心事,大腹便便。只能淡淡漠漠去露台呼菸,遇著菸友,每人頭上都一朵烏雲,每個菩薩都低眉,避免四眼相對金剛怒目。 頂樓有健身房,結實的身體將提升工作效率,甩肉淋漓出一身汗,還有淋浴沖澡間,讓你以最短時間穿回人皮,乾乾淨淨恢復成一個白領。澡雪精神後,再度回到屬於你的小方格衝刺,一個蘿蔔一個坑,辦公室格子趣。構築格子的隔板間,還允許擺上可以提振士氣的私人小物件。已婚貼小孩照片,無生養貼狗兒子貓女兒照片,單身貼巴黎伊斯坦堡斯德哥爾摩的遠遊照片,真正的生活總在他方。這些都是人質,是你之所以存在這裡的唯一理由,是你之所以願意像一塊過度洗滌,急速消亡的肥皂,人質掛在眼前三五月或三五年,等你籌夠贖金,其實總籌不夠,那可能要抵押上一輩子。 辦公室裡,他者皆幽靈,你穿過他們透明的身體,他們也穿過你如無物。不知其來歷出處,只知道出了樓就是荒野,上下班計程車一載就走,誰和空的街廓都培養不起任何感情:半人高的芒草,報廢的遊覽車,大片圍起的空地,還未出售的空洞大樓。夜暗外面就黑透了,像部聊齋,草叢裡窸窣蠢動的不知是野狗還是什麼,但玻璃樓裡燈火仍誇富豪似地徹夜通明。夜如水鬼暗湧而上,那輝煌便顯得妖異不祥,像一間鬧鬼已久的酒店,總有不知情者,前仆後繼地不斷來投宿。(選自房慧真《草莓與灰燼‧聊齋》) |
問題(一):文中說茶水間的乾淨順暢,順暢得和工作的困頓枝節成為巨大的對比。請問這裡指的對比是指什麼?(文長150字以內)
問題(二):本文運用「聊齋」的鬼域意象,描繪世俗間為工資、為家庭、為理想未來而拼搏的上班族,在城市邊緣的辦公大樓出賣生命,抵押靈魂,凸顯底層工作族群的卑微人生。在你身為學生的讀書生涯中,是否曾有對課業繁重而壓抑,對前途茫然而沮喪的經驗?請以學生身分,描繪你日常生活的景況,並抒發在學習生涯中可能曾有的喜怒哀樂。文長不限。
教學文章由西松高中 蒲基維老師提供
推薦文
在推薦這本書之前,我仔細玩味書的封面,作者自述:
我總是回到這個「進步」世界,才能察覺人類極大的惡意。
這個世界是進步了,有進步的科技成就了物質文明的高度享受,也締造了豐裕充足的幸福生活,但是道德淪喪了,品格也沒有進化,代表著人類惡意的慾望、自私、佔有、偏執、固守與盲從,卻不斷地擴大,作者運用靈敏自我覺察的天賦,透過新聞記者的專業訓練,不斷地觀察挖掘這世界的人類善惡,寫下塵世之間普遍存在的悲喜、歡快、怨怒與炎涼,其筆調犀利卻又溫厚,視角滲入俗眾卻又冷眼旁觀,帶我們去體會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所呈現的寫實生活,在臺灣、在中國、在亞洲、在歐地,在穿梭過去與現代的魔幻時空,永遠有不同的體驗,有令人驚奇的全新意象。
全書分為五輯:
輯一「浮世」,收錄作者對這塵世的所見所聞與所感,透露著對世俗的深刻體悟,如〈聊齋〉描述都市上班族群的人生與茫然的未來;〈暴政〉則藉由描述夏日的酷熱以凸顯白領階級對底層勞動者的漠視。
輯二「畸人」,收錄作者所描述的底層社會人物,如〈一路向北〉在描繪一個被傳統工廠解職的工人,一路向北望向迷一般的未來;〈你需要粗工嗎?〉記錄作者採訪嘉義芳春公寓的人與事,包括五十多歲的離婚婦女小貞、獨居的老榮民秦伯伯、當保全患有憂鬱症的王先生,以及住在一、二樓夾層的打零工工人。
輯三「顛簸」,收錄作者行旅世界各地的真實記錄,如〈塵世〉記錄了中國內陸的二線城市,描繪這裡塵埃滿天、灰撲霧蒙的景象,而這裡討生活的人每天吞吐粉塵毫無怨艾,拉胡琴的賣唱盲老頭、挑擔的精壯男子、代人手機包膜的小攤、販賣水果的小販、為蓮蓬挑蓮子的婦人、三五個樹下乘涼的老人以及賣糖雕的老伯,作者對這塵世沒有任何主觀的評價,只是輕輕來、匆匆走,筆觸既瀟灑又牽掛;又如〈天上人間〉敘述隻身到倫敦附近的南亞風情小鎮,此處時令顛倒,日夜錯置,一個彷如天上人間的小鎮,如文中描述的「天上仙人夏天時穿著皮草,冬天穿著極薄的絲綢」,作者經歷了一次既寫實又浪漫的奇幻之旅。
輯四「回眸」,收錄作者在學生時期及青澀少年時光的記憶,如〈煙花〉描述不結婚、不生小孩的老少女,自以為掌控了自我的人生,然而在自然生理機能中,每月一次的生理期,卵子仍然等待著受孕而排出,終究等不到而化為一灘血水,如煙花般地徒勞一場,煙消雲散;又如〈長假〉在描寫自己學生時期的寒暑假,夾雜著「櫻桃小丸子」的卡通記憶,述說著自己退學、逃課、延畢,終於在三十七歲遠離校園,結束了漫長的暑假。
輯五「盡頭」,收錄作者報導文學的鉅著,如〈草莓與灰燼〉揭露了德國在二戰時期屠殺猶太人的殘忍行徑,透過採訪報導雷納‧霍斯,描述了他的祖父魯道夫‧霍斯(關押猶太人集中營奧茲維新的最高指揮官)在集中營裡的矛盾作為,一方面他每天處決猶太人超過七千人,深受蓋世太保長官希姆萊的賞識;另一方面他回到離集中營不遠的別墅家,表現出是一個極愛家、極疼子女的好父親。當焚化爐處理猶太人屍體的灰燼,飄到別墅外的草莓園時,象徵殘忍屠殺的灰燼與代表和樂家庭的草莓,融合成一個「慈愛父親背後的那團黑暗」,也成為霍斯家族在二戰之後永原無法抹滅的罪惡。
如楊佳嫻教授在推薦序所言:「融合生命書寫、城市觀察、顛簸旅記,以及直面歷史屠殺現場的人文論述。這本書帶領人們逼視被層層抹去的,裸命者的眼神」,所謂「裸命者」,就是書中所有被描述的人物,一種赤裸裸的真實面貌,抹去塵世虛偽的霧障,讓我們看清通俗的世界——既俯瞰地氣,卻又視野高遠。這正是本書值得閱讀的原因,也適合高中、大學作為閱讀寫作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