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一、東南亞移民工
二○一五年,臺灣約有五十八萬名外籍移以及十六萬名外籍配偶,意即,在臺灣每32人之中,就會有一位東南亞移民或移工。她/他們是共同居住這塊土地不容忽視的第五大族群;她/他們做你我不願做的底層勞動,支撐台灣基礎建設;她/他們長時間協助我們照護家中的老病殘,無眠無休;她們許多人是我們新生下一代的母親。
這次,她/他們透過移民工文學獎,寫下自己創作。
資料來源:【Facebook粉絲頁:移民工文學獎since 2014】
二、移民工文學獎
移民工文學,是以新移民(外籍配偶)與移工(外籍勞工)為主體,所生產出來的文學。此刻的臺灣,約有將近七十萬名東南亞跨國工作者、超過十五萬名婚姻移民以及五萬名失聯移工。東南亞移民工是臺灣社會不可分割的群體,異鄉人透過創作的反饋,猶如暗夜之火,指引著台灣未來的去向。
移民工文學獎的舉辦,即是為了鼓勵、並留下這段可貴的歷史。今年增列香港、澳門、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擁有眾多東南亞移民、移工的地區或國家。我們期盼與港、澳、新、馬等地區同為前殖民國家與移民社會的台灣,藉由移民工書寫與閱讀,培養更高規格的寬容與自省能力,讓庶民之聲成為歷史的主體,以實踐民主的真義。同時也創新臺灣在國際社會中開放、尊重多元、守護人權的定位。
三、第五屆移民工文學獎評審
母語評審
泰國|王道明 อนุรักษ์ กิจไพบูลทวี
越南|阮舒婷 Nguyễn Thư Đình、阮荷安 Nguyễn Thị Hà An
印尼|Anwar Sastro Maruf、Heru Joni Putra、Olin Monteiro、Ratu Selvi Agnesia
菲律賓|Conchitina Cruz、Myan Lordiane、Tony Cruz
青少年評審
陳以恆、蔡佩芙、楊欣盈、劉雨婷、董瑞欣
決選評審
于森森、侯季然、陳冠中、藍佩嘉、蘇美智
資料來源:【《渡:在現實與想望中泅泳 第五屆移民工文學獎作品集》封面裡簡介】
短文寫作
請閱讀下列文章,並回答問題
我在一艘破爛的船上撿到這本日記,裡面記載的現實情況也許比文學營造出的虛構畫面更顯得喧擾騷動。透過海路販賣的人口和苦難的現實,常常與海浪、鮮血及獸性一同變幻莫測。有些現實被埋在海面下,人類靈魂嘶吼拉扯以求生存,無數冤魂也躺在海底長了青苔,等待月圓之夜浮出水面討債。 「第一天。人口販運集團有五個人,兩名黑人、兩名黃種人跟一名白種人。有一名黃種人似乎是華裔,他好像是老大,小眼睛配著隨時緊抿的雙唇。另外四人都是肌肉發達的大漢,下巴很寬且看起來很野蠻,如壯碩的野獸。每趟人口販運,他們的利潤極高,但風險也非常大,因此所有的動作都得非常精準。那精準度的要求讓他們在每次經過危險區域時,額頭上的青筋都會抽蓄不停。有時候,為了躲藏海巡隊或避開颱風,那些船班必須繞行整個月。然而,在他們的交談中,最危險的步驟則是靠岸將我們銷售到陸地時。在我的想像中,我們可能會像豬狗般被關在籠子裡,帶去市場販賣、推進土寨中、或被開膛剖肚以將器官取出。那些恐懼的折騰讓我只想死去算了。在這寬闊的碧海藍天之中,人們只能將希望寄託於天主,以及在霧氣或陽光後方的島嶼幻影。黑皮膚的壯漢經過時,見我瞪大眼睛看著他,便往我臉上吐一口痰,接著是直指著我頭部的槍口。第一天,就在悶熱的熱帶陽光、人口販運者的緊張,以及我們這堆生肉的驚駭下結束。」 天主在離開人類之前,已將平安留在人間。我站在高聳的屋頂下,穿透玄色玻璃的陽光,和我手中這破爛的日記本,讓我對祂的遺留之物起了質疑。我自問,罪惡從何時開始如此理所當然,且對於懺悔毫不在乎?惡,成了理所當然。我虔誠地為那罪過喃喃懺悔。晶瑩剔透的聲音從上方傳來:往窗外飛吧。我闌珊走過喧囂且擁擠的路上,在人潮中尋找可以逃避那猛烈殘酷的慰藉。…… 「第N天。生還的人已開始吃起屍體,連從屍體流出的水也喝了。我在飢渴的感覺中迷迷糊糊。我努力保留人的本質,鄙視同類相食。但,飢餓、極度的餓。讓我的腳步變得遲鈍,失去理智。經過幾天的掙扎,我失敗了。我咬下的第一口,是開始腐爛的大腿肉。我開始作嘔,將染血又悲傷的過往歷史全都嘔出來。但到第二次,我開始平靜地吃著腐爛的生人肉。我不想繼續描述這感覺,因為那確實非常噁心且不文明、不道德。那些曾經在我身邊、曾經拯救我的紳士,當時皆在啃著骨頭。面對死亡,放縱的獸性和極致的恐懼,讓他們又成了強姦我的人,姦淫以忘卻苦痛。我在此只能沉默,因為我知道有很多人不喜歡如此極致的殘酷。」 我也覺得我們正在遺忘同類的痛苦,這是殘酷的現實。我很少看到作家、詩人直視人類的問題。正因為怯儒而不敢走到底,讓他們的描寫也變得乏味又天真,他們只停留在夢想中。當然,責任不能只歸咎於他們。那些少數的人,他們只是無意擁有比他人更痛苦的人生。 日記的末端已破爛。其實,我並不想為那些我們稱之為人道的災難找尋結尾。但實際上,海上可能有成千上萬這樣的船,比販賣人口的船、逃難的船來得更加殘酷。而人類文明的美,不容許我們對其有所想像。我只能自己想像,並提出兩個結尾…… (節選自阮日輝《渡:在現實與想望中泅泳 第五屆移民工文學獎作品集.人肉》) |
1.根據上文,請說明阮日輝此篇作品題目「人肉」所指為何?而在寫法上,一邊用「」來呈現日記內容、一邊則順勢提出自己對這段日記的看法及感受,請問這樣的表現手法能達到什麼效果? (100-150字)
2.上文末作者故意以「日記的末端已破爛」來結束人肉的故事,但如果你是受作者影響的讀者,認同「我們正在遺忘同類的痛苦,這是殘酷的現實。我很少看到作家、詩人直視人類的問題。正因為怯儒而不敢走到底,讓他們的描寫也變得乏味又天真,他們只停留在夢想中。」請問你會如何接續這本破爛日記的發展。請選擇以「我仍活著」或「我已死去」為題,接續故事發展,文長不限。
教學文章由大理高中 許碧惠老師提供
渡:懷著想望與忐忑,翱翔在海洋大地之上
徘徊在不屬於我的喧囂與寂靜,承載著孤寂與希望的異鄉。
移民工文學獎五年有成,本屆擴大舉辦,除台灣本土,也向港、澳、新、馬等地的跨國移民工徵集稿件,更具國際風采,破紀錄收到553份投稿,內容雖大多圍繞在移民工的移動與勞動經驗,但題材與視角卻是越來越多元。
移工遠走他鄉的原因,除了家庭的經濟困境,母國的政治貪腐、社會階級不平等、高失業率,乃至對自我認同的追求,都促成了他們跨國境的移動,但這些移動並沒有隨著世代轉換而有太多的改變,很多時候,離鄉更像遺傳、像宿命,成為命運不得不的選擇。
今年依照投稿的題材內容,將作品分成「愛,無以名狀」、「人,無以為人」、「囚,無以自由」、「家,無以歸返」及「異地.他鄉」五大類別。文學的功能,在於打開視野,讓讀者遊歷文字背後的世界。我們得以在移民工的作品中,看見鄉愁,看見殖民者與獨裁者的幽靈,看見創傷內化成人民的宿命觀。更重要的是,藉文學思索個人與家國命運的同時,我們也得以看見移民工立體的模樣。
【節錄自《渡:在現實與想望中泅泳 第五屆移民工文學獎作品集》書底文字】
名人推薦
◆作者們從生活之中採擷靈感和養料,又用藝術之手讓作品極具文學性。這些作品中,不乏對自我和他人生活的關照之後所獲得的深度思考,令人讀罷掩卷沉思。--于淼淼(新加坡移工詩文比賽主辦人、作家)
◆當我從文字裡抬起頭來,眼前的世界已不再是閱讀前的那個世界,那是因為移民工的眼睛疊影上了我的眼睛,讓我有能力看到世界的另一個面貌。--侯季然(臺灣電影導演、作家)
◆看到她/他們在台灣、香港、澳門、新加坡、馬來西亞等五地務工期間的體驗,讓我對移民工的遭遇有了多面的認知和深刻的感受,期待這些作品被更多人看到,讓移民工的心境和福利能更受關注。--陳冠中(小說家)
◆移民工文學獎五年有成,本屆擴大舉辦更具國際風采。但究竟什麼是「移民工文學」?有待更多的思辨。其範疇界定在於身份,還是主題?書寫的是真實經驗,抑或虛構想像,兩者有何差異?如果是虛構的故事,具有移民工身份的作者,與非移民工作者的書寫又有何不同?這些問題我沒有答案,值得大家一面展讀這些作品,一面思量。--藍佩嘉(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原來透過文字符號傳遞出來的情感和力量,或思念、或企盼、或委屈,都是人類共通的。倘若有人不能理解,大概只是未能成功摘下有色眼鏡,又或者未曾有機會好好理解。--蘇美智(香港媒體工作者、作家)
【節錄自《渡:在現實與想望中泅泳 第五屆移民工文學獎作品集》決選評審推薦序】
推薦文
這是一本移工文學得獎作品集,會看一篇、痛一次、哭一回。因為故事題材很像縹緲虛構卻情節精采的戲劇,但沒了聲光娛樂的刻意效果、純用異國文字或翻譯語言呈現出來的時候,它卻真實的嚇人,讓人招架不住,而且完全合情合理。原來真正「生老病死」的排列組合,可以組出這麼多的殘酷悲劇!除了讓人清晰看見赤裸裸的人性之外,也忍不住要思考:生而為人的「價值」難道只能用階級、金錢來衡量嗎?誰不想快樂健康平安的「生」?但生而為人終究逃不過「生老、生病、生老病、生老死、生病死」的過程,而這些階段都是不受人歡迎的存在,就該丟棄到世界暗黑角落,就讓暗黑人群收拾善後,眼不見為淨,就好嗎?就不用去理睬不良仲介的剝削?就不用去理睬移民工該有的權利?就不用去理睬雇主需索無度的虐殺?就不用去理睬移民工安全的工作環境?就不用去理睬生而為母親的移民工情感的撕裂?就不用去理睬移民工身體的極限……
沒錯,整本書十五個故事,來自印尼、菲律賓、越南、泰國的作者,幾乎都是這一類收拾善後的灰黑背景,都充斥著危險、不安、恐懼、崩潰、掙扎、委屈、思念、死亡邊緣的無助無力感,絕對無法讓人一口氣看完,因為實在太沉重了,情緒負荷不了。他們很多是素人作家,又因為翻譯的關係,部分原意被打了折扣,但仍能活生生的見證「我們沒辦法對抗世界的殘酷,所以要創作」的這句話。閱讀這本作品集,我們能聽見殘酷世界的聲音、我們能理解人類共通的情感、我們能產生悲憫情懷、我們能喚醒對移民工社會議題的關注。
一直很喜歡聽東南亞口音式的國語,充滿親切溫柔的魅力。一如這本作品集,處處都是讓人動容的真誠文字。即使己身遭遇到多麼慘烈暴虐的對待,依舊沒有謾罵、控訴、怒吼,有的只是一則則無奈的生命故事和一顆顆晶瑩的淚滴,例如:
「珊蒂、巴渝,請原諒媽媽,你們要知道,對媽媽來說,妹妹(台灣雇主的女兒)和你們一樣重要,她就是你們兩個的妹妹。你們能理解嗎?目前媽媽還沒辦法放下妹妹不管,媽媽仍需留在這裡照顧妹妹。媽媽答應你們,三年後妹妹可以照料自己、可以顧好自己、也明白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永恆的事物——包括她與媽媽的緣分——之後,媽媽答應你們,等妹妹能理解人生,媽媽就會回去了。你們要知道,媽媽無法忍受對你們的思念,媽媽真的思念你們,我的孩子們,這一切真的不容易啊!但是,請你們給媽媽一個機會,將上帝旨意的道路走完,幫助妹妹學會面對現實的人生。」
(節錄自〈關於愛〉)
「我大伯因中了美軍的橙劑,那是一種會影響人體健康同時破壞人的基因、讓接觸的人無法生出健康後代的毒素,因而大伯的精神和身體同時受到痛苦的折磨。一次想不開竟拿了手榴彈跑到地下室自殺。只留給奶奶一封信:「媽!美軍好殘忍,如果您知道他們放的橙劑有多可怕,您就會原諒孩子這不孝的行為。在我最痛苦的時候,我只想知道媽和弟弟妹妹們現在過得如何?有沒有東西可以吃飽?有没有衣服可以保暖?若你們愛我,請你們要多多保重身體,堅強地活下去,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安心。戰爭結束了,噩夢再也不會出現了。我相信在不久的未來,會有美好的日子迎接你們。媽!我愛你們,永遠愛你們。再見!」
(節錄自〈奶奶的故事〉)
「雪絲還沒讀完大禹母親寫的信,就失去意識。過了一段時間,雪絲才醒過來。警官問她是否要繼續讀或是讓他們先保管,等她情緒穩定了再讀,雪絲拿了信件帶回房間繼續看,看完之後泣不已。醫師替她注射了鎮靜劑還給她喝安眠藥,以便讓她好好睡覺和休息。大禹(雪絲的丈夫)自殺去世了!他沒有等到雪絲的判決出來!雪絲為大禹而傷心,命運對她開了一個很糟糕的玩笑。一年過去。她被判死刑。她没哭、沒傷心,只是默默接受。不要失望,不要灰心,我們可以上訴的,大家鼓勵她說。」
(節錄自〈破碎的夢想及四面圍牆〉)
而整本書最讓人印象深刻、震撼力爆棚的,非〈人肉〉這篇文章莫屬。因為這一篇的文學技巧最高明,是喜歡詩詞的作者阮日輝在交大求學受到課堂關於人口販運的社會研究而啟發的作品。細膩刻劃國家邊界的罪行,呈現絕望的困境。這樣的翻譯文學及主題對台灣人來說是陌生的,卻也可以提供反思的機會:我們總想遺忘或閃躲世界最黑暗的地方,因為太驚慌、會震驚又不知所措。因此,我們是否總故意漠視黑暗正在吞噬我們的現實?原文舉例如下:
「第二天。我仰躺著。女性身軀毫無遮掩地袒露於大海上。我看著天空,天空依舊平靜,清澈無雲。從嘴裡和鼻腔流出來的血已凝結。我如石頭般靜止,身體和精神上的疼痛,以及對於愛情的意念,在我體內已如泡沫般破裂。人口販運者正把我們送往某個屠宰場或攪拌機,直接在蒼天面前營造地獄。昨晚,五個壯漢一起輪姦我。他們的快感、拳頭跟槍柄一起到達。我只是一無所有又孤苦伶仃之人,在做出僅有的反抗之後,我如石頭般任他們糟蹋。當下,服裝、金錢和名望的魅力,此時此刻對我來說,不過是迎著浪濤的海草罷了。
起初,他們用槍柄敲擊我的頭。昏厥又甦醒,只見血液已模糊我的視線,而身軀正被那些粗壯曬黑的肉體所折磨。在即將達到高潮的時候,他們扯我的頭髮、抓破我的肌膚。我癱軟,胸部幾乎被咬爛。如今,只剩下藍天仍陪伴著我。對家庭的思念是我最後的動力,好讓自己還能夠爬起來,將那些他們扔給我的骯髒食物吞下。我吃,像狗一樣地吃著。為了和這些我從不曾想像到的殘酷並存而吃。」
許多經文都有提到末日,人們受到審判的日子。這正是天主安排的末日場景。
作者阮日輝說他一直想在富麗堂皇的城市,找到浮華虛榮的背面,寫下時代的痛處,找到世界最黑暗的地方。而這篇〈人肉〉就很痛、很暗,藉由有「」的文字呈現日記女主遭遇,交錯著沒有「」文字的作者感受,都用第一人稱表達,這種偵探式的開頭會啟人疑竇,引誘著讀者的好奇心;再以平靜美麗的自然景致來反襯殘酷暴力的原始人性,藉此手法讓讀者能自然靠近勞工生活,感受他們赤裸裸的真實經驗。阮日輝說他會一直在這條寂寞的創作路上走下去:「因為文學像一片稻田,可以為自己播下仁慈的種子,並意識到要成為一個友善的人。」這種企圖喚醒自救的力量,對21世紀的我們來說都是重要的。
《渡,在現實與想望中泅泳 第五屆移民工文學獎作品集》這本書可以帶我們看到世界的另一番面貌、能認知移民工千百種我們無法想像的遭遇、能體驗跨文化差異的生活樣貌、能打破國與國人與人的隔離之牆,世界會在我們眼前更立體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