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輕經典每月輕經典

【點閱數:659】

作者介紹

  禹鐘榮(우종영)是位有三十年資歷的韓國「樹木醫師」,自認「所有學習的東西都是向樹木學習」的。偶然的機會下,他進入園藝農場當學徒,把種樹當成一生的志業。在農場接受前輩「移動樹木時,不要讓樹木知道自己搬家」、「砍樹的時候先要問樹」、「在處理關於樹木的事情時,一定要先站在樹木的立場判斷」等教導,這也成為他畢生的信念。

  他曾經懷抱夢想開設園藝農舍,但僅成立三年即宣告失敗,而後,又開設了一間名為「綠色空間」的樹木醫院,三十年來治療、照顧數千棵染病的樹木。有人問他如何能醫好這麽多的樹,他回答道:把樹木救活是爲了報恩,當初他失去人生的方向時,也是樹木把他拉了回來。對他來説,照顧樹木就等同於照顧自己。

  作者近年逐漸將治療樹木的工作交給後輩,自己埋首於授課和著述。希望改變人們對樹木的認識,如此樹木才有未來。著有《懶惰的山行1、2》、《完全樹木旅行》、《樹木醫師大手爺爺》、《渲染》等十一本書。(改寫自博客來介紹)

 

 

 

 

短文寫作

  樹木似乎比人類更明智,從發芽的瞬間,開始向上生長,除了樹幹和樹枝不明確的瓜灌木以外,所有樹木直到死亡的那一刻都望著太陽,向著天空生長。這時起到中樞作用的就是樹梢。所謂樹梢,是指位於樹木頂端的樹幹,如果是直直生長的針葉樹,則會垂直向天生長。並控制下面的樹枝,讓它們不隨意生長。樹梢末端長了一節,下面的樹枝才會跟著長一節。看著向天空直立的樹梢,似乎可以聽到它們對下面的樹枝說的話:

  「雖然你們很鬱悶,但是多忍耐一會吧!我需要往上長一點,這樣我們才能健康地成長。」

  樹梢扮演核心角色,因此樹木生長過程中才能維持一定的樹型。特別是杉樹或水杉等針葉樹,之所以能長成長而直的圓錐形,是因為樹幹頂端的樹梢強力地統率下面的樹枝所致。用人生來作比喻,似乎可說是夢想或希望。就像樹梢治理下面的樹枝向天空伸展一樣,人類只有擁有夢想或希望等活下去的理由,才能戰勝生命中大大小小的問題,向前邁進。

  對任何人來說,都需要有活下去的理由,以及引領生命的方向盤,無論是多麽華麗豐富的人生,如果沒有生活的核心,也只能被無力和空虚所折磨。如果認為生命沒有意義,沒有樂趣,那是因為眞的沒有想實現的事情。這時最需要的。就是能安慰想放棄的心,並獲得前進動力的燈塔。就像樹木擁有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分心,專注朝向天空伸展的樹梢一樣 所以我在講課的時候,偶爾會問聽眾:「你的樹梢是什麼?」

  對某些人來說,這可能是他們親愛的家人,也有可能是小時候無法實現的夢想。不管是什麽,只要有活下去的理由,就會產生克服困難、重新站起來的勇氣。時間對所有人來說雖然都是相同的,但根據自己内心的樹梢有多鲜明,今天一整天,或者十年後的我都會有所不同。但是沒有必要因為現在沒有樹梢而焦慮,如果沒有,就去尋找、就去實現就行了。因此。在試煉或痛苦面前意氣消沉之前,應該先思考自己的樹梢究竟是什麽。

(改寫自禹鐘榮《樹木教我的人生課》P.78-79〈怎麽活?〉)

 

  根據上文所述,樹木的樹梢具有何種作用?作者問讀者「你的樹梢是什麼」,所指為何?由此思考:人生的樹梢具有何種意義?是否需要樹梢?

  請由情意書寫的面向,以「樹梢的聯想」為題,寫一篇文章,結合個人生活具體經驗或見聞,書寫你的感思與體悟。文長四百字以上。

 

教學文章由中山女高 李明慈老師提供

老師評語

113學測國寫情意題「縫隙」的引文這麼說:

  看到山上那麼多參天大樹時,會勾起我的惻隱之心。在無法順暢呼吸的空間裡,樹木之間為了生存必須展開激烈的競爭。……森林想要成為孕育新生命的希望之地,就需要有縫隙。如果樹木壽命結束或因為意外災害而倒下,該位置就會產生空間,那麼,溫暖的陽光就會照射進來,被陽光照射的地面混雜著前一年秋天凋落的樹葉,於是積聚起能夠孕育新生命的養分。因此,樹木的縫隙,既是結束和開始共存的空間,也是由缺乏轉化為希望的空間。

  這是取材自《樹木教我的人生課》中〈越是歷史悠久的森林,越是有適當距離的原因〉的段落,由森林、樹木縫隙引發人生聯想,從中引導考生抒發關於孕育希望的可能,呈現藉事抒情,寓物於理的聯想能力。

  這本《樹木教我的人生課》,副標題是「遇到困難時,我總是在不知不覺間,向樹木尋找答案」,作者禹鐘榮是一位白手起家,由學徒做起,從事園藝管理的韓國「樹木醫生」。開設了一間名為「綠色空間」的樹木醫院,投身治癒樹木超過三十年;雖然以愛護樹木為天職,但深深覺得並非自己照顧樹木,反倒是樹木讓他體會到生命的真諦。因此認為樹木是世上最古老的哲學家,越是理解樹木,就不禁為他們的生存智慧感到嘆服。

  其實,禹鐘榮的人生經歷非比尋常,書中他訴說與樹共處的種種體會,自年輕到邁入人生下半場,奔波各地,接觸並救助過形形色色的樹木,從而體察人世百態,自己也走過種種的挑戰與逆境。面對時代變遷,沒有大學學歷,原本無法考樹木醫師證照,但他鍥而不捨,以從事實際治療各地樹木的實際經歷及繳稅證明,為自己爭取應考機會,後來獲得保育樹木技術人員、治療自然紀念物文化遺產技術人員,和山林技師的證照。關愛樹木的他,推廣生態教育,名片上寫著「森林裡的呢喃者」,護樹並向自然學習,更延伸出一系列的「樹木教我的人生課」動人體悟。

  全書分為五大章:第一章開宗明義,向世界上最年長、最有智慧的哲學家——樹木學習;第二章「樹木不會因擔憂明天而讓今天失敗」,由樹梢談人生目標、像種子般勇敢跨出第一步、由樹木的適應環境談放下。第三章「身為三十年的樹木醫師,我所領悟到的事情」,談從年輪學習生命的記錄、孩子們應該在樹林裡成長的原因、工作的意義、存在的價值。第四章「和樹木一起活著的喜悅」,和第五章「像根深的樹木一樣,堅強地活在這世上的方法」,以十六種樹木為主題,觀察描述之外,連結植物特質,印證人世生命故事,極具特色。

  因為有豐厚的專業背景,和行遍各地的閱歷,首先本書的生態描寫極具科普素養,作者細膩生動的陳述森林中的植物面貌,令人讀來津津有味。其次,呈現出自然書寫與心靈啟發的連結與轉化,例如:「樺樹之所以獨自在岩石上紮根,是因為無法承受樹蔭。……因此它們決定放棄一起成長的朋友、柔軟的土壤、適當的溼氣等活下來所需的所有東西,獨自在高聳的岩石上成長……唯有如此,一年四季才能夠無障礙地盡情獨享陽光」,作者進而產生「如何取捨」、「想獲得什麽,就得付出什麽」的體悟;這種由外物引申感發的轉換,非常值得同學們學習。最後,篇中不只有個人體悟、聯想,每每還引用詩句、名言、書籍重要概念作深化,如韓國詩人詩作,老子《道德經》「大盈若沖,其用不窮」,美國契克森米哈伊的《心流》等,可見作者的視野寬廣,全書極能激發讀者的正向心理,亦對厚植寫作實力有所助益,頗值得推薦給大家。

更多輕經典回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