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輕經典每月輕經典

【點閱數:1,243】

作者介紹

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

  心理學家、華頓商學院教授最年輕終身聘教授、紐約時報專欄作家、TED最受歡迎的演講者之一。

  專精於激勵、幫助人們找到熱情與意義,開創更富創造力的人生。被評選為全世界二十五位最具影響力的管理學思想家、美國《商業週刊》最受歡迎的教授、全球四十位四十歲以下最佳商學院教授、世界經濟論壇「全球青年領袖」,曾獲得美國心理學會與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成就獎。

  著有暢銷書《給予》(Give and Take)、《反叛,改變世界的力量》(Originals: How Non-Conformists Move the World)。另與雪柔.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合著《擁抱B選項》(Option B)。

(改寫自本書折口作者欄、封面圖片來源博客來網站)

 

譯者介紹

簡秀如

  專職譯者,譯有《上流社會》、《那年夏天的謊言》、《平地而起》等書。

(資料來源:本書作者、譯者介紹)

 

短文寫作

我:「你知道我們沒有任何證據顯示星座會影響性格,對吧?」

創辦人:「這真是魔羯座會說的話。」

我:「我是獅子座。我想找出什麼證據會改變你的想法。」

創辦人:「我的另一半在和我交往以來就一直試圖這麼做,而他已經放棄了。沒有任何事能說服我改變想法。」

我:「那麼你就不是以科學家的方式思考。這對你來說是宗教。」

創辦人:「是吧,嗯,或許有一點。」

我:「要是你在中國出生,而不是美國呢?最近出現的一些證據顯示,在中國,假如你是處女座,無論在求職或約會方面都會受到歧視。那些可憐的處女座被刻板的歸類為難相處又壞脾氣。」

創辦人:「在西方也是,亞當,同樣的歧視發生在天蠍座身上。」

雖然創辦人一開始抗拒我的論述,但是考慮到假如她住在中國,她可能抱持不同的刻板印象後,他看出一個熟悉的模式:他把一整群人的特質誤當成在他們來到這世上的那一天,太陽及月亮的方位所造成的結果。(亞當.格蘭特《逆思維》)

閱讀上文,分項回答下列問題:

問題(一):亞當為什麼說執行長「不是以科學家的方式思考」,而是「宗教」?你認為「以科學家的方式思考」與「宗教」的差別是什麼?

問題(二):改變一個人的想法並不容易,但我們可以練習這樣的溝通技巧。在這段對話中,「我」提醒執行長,在不同的國家可能對不同的星座懷抱類似的想法,引導她思考過去的堅持是否正確。李斯在〈諫逐客書〉中也用了類似的作法,他以器物和人對比,指出秦王大量收藏不出產於秦國的器物,卻要驅逐並非秦國出身的客卿,可謂自相矛盾,這篇文章最後也讓秦王收回成命。請找出一個你常見或特別有感的「刻板印象」,試著提出一個矛盾的情境,撰寫一篇首尾完整、具說服力的短文,用以引發有此「刻板印象」的對象重新思考。文長300-350字(約14-15行)。

 

教學文章由錦和高中 黃至渝老師提供

 

老師評語

推薦文

  113年學測國寫知性題以「標籤」的正、反論述命題,引導考生思考幫他人、幫自己貼標籤所產生的正面、負面效果。以演化角度來看,人之所以習慣「貼標籤」,源自於在狩獵為生的時代,為了瞬間判斷、歸類眼前的動植物好不好吃、能不能接近、要「戰」還是「逃」,所產生並延續至今的思考模式。

  即使生活在現代社會的我們,不需要繼續茹毛飲血,然而大腦每天要處理大量訊息,「貼標籤」這種可以快速簡化事情的思維模式,仍然能夠在這個快速變遷的社會中,幫助我們適應和融入世界。

  一個又一個的標籤,就是一個又一個的固有思維。固有思維幫助我們快速適應世界,決定了對人、事、物的看法,並決定每個情況要採取的「最佳」作法,有時候卻也讓我們的思考變得僵化。而《逆思維》一開篇就用了一個關於森林大火的故事,嘗試破除我們的思考慣性:

  一九四九年的美國,十五位消防員為了撲滅前一天因閃電引起的森林火災,前往蒙大拿州的曼恩峽谷。但因火勢太猛烈,本應設法滅火的消防員被迫逃生,他們必須在十多分鐘的時間內,快速攀登陡坡,抵達山頂。遺憾的是,最後只有三位消防員存活,其中二位用體能跑贏了火,而另一位在發現跑不贏大火之後,選擇先放火燒掉前方的草叢,清出一塊空地,最後躲在這片空地中成功逃生。

  想不到逃離大火的方式竟然是放火?

  正如書中所說:「我們的思考方式變成可能會壓垮我們的習慣,而我們卻不曾費心去質疑它們,直到為時已晚。」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用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在思考時,常常緊握「假設、直覺、習慣」這三種工具不放,而唯有抱持開放的態度,才能夠突破這三種工具的限制,在動盪不安的世界中闖出活路。

  他在書中指出,我們需要學會質疑自己的想法,並願意接受他人的觀點,這樣才能更全面地看待問題並做出更好的決策。書中還提供了許多例子和技巧,幫助我們突破既有思維方式。

  全書共分為四個部分:第一章談更新個人觀點的重要性,回顧思考的盲點,甚至提醒我們,團體中需要有能提出異議的角色,不需害怕或迴避衝突,若能常有建設性的衝突,團體將會發展得更好。第二章談我們如何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觀點,用話語改變人心。第三章則強調打造終身學習者的社群,用討論消除對立,並嘗試質疑既有的知識,練習批判思考並保持開放心態,這將有助於我們不斷成長和適應變化。第四章是結論,總結全書精華。

  可惜的是,這本書無可避免有著翻譯書籍常見的硬傷,就是文句讀起來較不流暢,尤其是書本後半部最為明顯。不過,書中所提出的觀點仍值得我們學習、思考。相較於中文翻譯的書名《逆思維》,我認為英文原名Think Again更能精確傳達這本書的主旨。讀完這本書之後,也許我們在計畫事情或面對意見不同的人時,能試著探討自己的想法和信念,不用習慣的方式思考事情,重新思考,也許會有其他創發。

更多輕經典回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