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輕經典每月輕經典

【點閱數:1,111】

作者簡介

劉慈欣
  大陸新生代科幻的主要代表作家,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山西省作家協會會員。畢業於華北水利水電學院(現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水電工程系。後於山西娘子關電廠任高級工程師。自一九九九年處女作《鯨歌》問世以來,劉慈欣已發表短篇科幻小說三十餘篇、出版長篇科幻小說六部。並創下連續八年榮獲中國科幻最高獎「銀河獎」的紀錄。二○一五年以《三體》成為第一位獲雨果獎長篇小說獎的亞洲作家。
  《三體》與《三體II:黑暗森林》連續於二○二○年及二○二一年獲日本星雲獎海外長篇首獎。

相關著作:《三體II :黑暗森林(全球銷售突破三千萬套燙銀簽名版)》《三體III :死神永生(全球銷售突破三千萬套燙銀簽名版)》《球狀閃電》《三體III:死神永生》《三體II:黑暗森林》《三體(華人第一人雨果獎得主)》

以上節自博客來: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50747

書影出處:博客來網站https://okapi.books.com.tw/article/17829

 

短文寫作

  科技思想家凱文・凱利在《科技想要什麼》一書中將科技(文明)說得前衛:「科技比人性更早出現。動物開始使用工具的歷史比人類早幾百萬年。黑猩猩用細長的棍子製成狩獵工具,從蟻丘中掏出白蟻,也用石頭砸開堅果,這些習慣到今日未改變。白蟻用泥土構造出巨塔當作家園。螞蟻在庭園中牧養蚜蟲和種植菌類。鳥兒用樹枝編織出精巧的鳥巢。有些種類的章魚會尋找貝殼帶著走,就跟寄居蟹一樣。採取馴服自然的策略,使自然融入自己,這個訣竅在生物界起碼已經運用了五億年。」所以,面對異文明與人類文明自身,英格蘭人文主義者塔佛納說得最為貼切,在其著作《智慧園》中如此寫道:「自然…是很有威力、很有功效的事物,但建制(institution),亦即人為作為,力量更大得多,能修補、改造、強化歪曲且邪惡的自然,將其轉變為好的自然。」至此,我們發現,在強調實證方法、物質產出與發展成效的科技文明中,我們還是得非常注重科技文明的內涵、動機與目的。

(節錄改寫自oeo 《泛科學》發表的文章〈三體一位〉2013/12/19)

請分項回答下列問題:

問題(一):請依據上文,說明作者認為「我們還是得非常注重科技文明的內涵、動機與目的」的理由為何,文長限80字以內(至多4行)。

問題(二):上文中提到科技比人性更早出現,許多動物已經會使用「馴服自然的策略,使自然融入自己」,又引塔佛納「人為作為,力量更大得多,能修補、改造、強化歪曲且邪惡的自然,將其轉變為好的自然。」的說法;請問你是否贊成塔佛納的觀點?請以「科技與人性」為題,引自己的經驗或所見所聞為例,說明你心中人文與自然之間的關係為何?文長限400字以內(至多19行)。

 

教學文章由景美女中 江家慧老師提供

老師評語

推薦文 《三體》

  你喜歡科幻小說、科幻電影嗎?看完串流平台上《三體》影集,是否仍意猶未盡呢?推薦你閱讀《三體》原著,這部小說榮獲了世界科幻文學最具影響力的獎項之一雨果獎(Hugo Award),是亞洲作家作品首次獲獎。這部小說在紅遍全球之後,幾度被改編為影視作品,從2006年出版到2024在串流平台上再次受到全球矚目,討論熱度不減。在《三體》原著中,讀者將會見證更宏偉的宇宙維度展開,身處更浩瀚的暗黑森林之中。

  《三體》原名《地球往事三部曲》是長篇科幻小說系列,共分為三部:《三體》、《三體2:黑暗森林》、《三體3:死神永生》。作者劉慈欣1963年出生於北京,在山西娘子關電廠擔任電腦工程師;但在工程師的職業之外,更是一位科幻作家,曾表示法國小說家朱爾凡爾納的《地心歷險記》是他的啟蒙之作。王德威曾言「《三體》想像奇詭,氣勢磅礴,寄托深遠,堪稱百年中文科幻小説的首選。」科幻作家何夕也評論劉慈欣「是一個冷漠的宇宙觀察者,冷酷的道德評判者,再加上一個冷靜的思想者。」在《三體》小說中,我們的確可以看到驚人的宇宙觀察角度,以及對人性道德的再三反思。

  本書從中國的文革時期寫起,描寫物理學家葉文潔在目睹自己父親因被批鬥而死後,對人類社會感到絕望,因緣際會之下,對宇宙中的「三體」世界,發出了邀請:「到這裡來吧,我們的文明已無法自救,我將幫助你們獲得這個世界。」在四百光年之外的三體文明,獲得地球座標後開始透過「智子」監控地球的一切資訊。

  在人類理解到地球世界將被三體文明佔領攻擊之後,開始啟動不同的計畫進行反抗,其中一個項目是「面壁者」計畫。「面壁者」將在「智子」全面監控下,完全依靠自已的思維制定戰略計劃,以此迷惑「三體」的耳目,使得地球有機會獲得在黑暗的宇宙中獲得生存的可能。

  書中建構了一門「宇宙社會學」,其中有兩條不證自明的法則: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二、文明不斷增長和擴張,但宇宙中的物質總量保持不變。透過這兩個法則,衍生出「猜疑鏈」和「技術爆炸」的概念,小說家透過「面壁者」羅輯之口,說出了他對宇宙的觀察與想像:

  「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像幽靈般潛行於林間,輕輕撥開擋路的樹枝,竭力不讓腳步發出一點兒聲音,連呼吸都小心翼翼...他必須小心,因為林中到處都有與他一樣潛行的獵人。如果他發現了別的生命,不管是不是獵人,不管是天使還是魔鬼,不管是嬌嫩的嬰兒還是步履蹣跚的老人,也不管是天仙般的少女還是天神般的少年,能做的只有一件事:開槍消滅之。在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獄,就是永恆的威脅,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將很快被消滅。這就是宇宙文明的圖景,這就是對費米悖論的解釋。」

  宇宙,竟是一座獵場,滿是墓塚的獵場。即使不受三體文明的威脅,在這樣黑暗的宇宙中,地球永遠踽踽獨行。這座無邊無際的獵場中,小說情節的推進,似已到了緊繃的極限,作者在第三部開頭卻悠悠插入閒筆,描寫一位歌者,朝黑暗中丟出了一張紙箔,這張紙箔瞬間將三維的宇宙收入二維中;宇宙的跌落、靜止,以及維度的重新展開,讓第三部的故事讀來如夢似幻。

  此外,書中也構築了在未來裡,星際艦隊的發展與宇宙基地的可能。而艦隊與母星的連結、肩負的人類責任、個人或群體追求生存的執念,這些種種與人性、道德之間的抗衡掙扎,作者精彩地在地球以外的空間,點化出一個又一個的故事。

  雖名為《三體》,但作者實際講述的並非外星文明的故事,而是地球人類終將走向何方的深層叩問。那些無法被眼見、被述說,並隱身於星星之外的維度,透過本書,朝我們眨了眨眼。

更多輕經典回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