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輕經典每月輕經典

【點閱數:32,229】

在〈斷章〉裡遇見馮延已「獨立小橋」

 

詩作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
  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由來


取名爲斷章,是因爲是這是他一首詩裏面寫得最好的四句.以至其他的詩句都被人遺忘.


  【詩作下半章】


  隔江泥銜到你梁上,
  隔院泉挑到你杯中。
  海外的奢侈品舶來你胸前,
  我想要研究交通史。
  昨夜賦一片輕喟,
  今朝收兩朵微笑。
  賦一支鏡花,
  收一輪水月,
  我爲你記下流水帳。

 


  

  【賞折】:


 

  節選四句精巧短小、明白如話,乍一看並不難懂,細思量卻覺得意味無窮。詩人通過簡單的幾個對象:人、明月、窗子、夢,表達了世間萬物相互關聯、平衡相對、彼此依存的哲理。


  斷章寫于193510月,原爲詩人一首長詩中的片段,後將其獨立成章,因此標題名之爲《斷章》。這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文字簡短、然而意蘊豐富而又朦胧的著名短詩。


  李健吾先生曾經認爲,這首詩“寓有無限的悲哀,著重在‘裝飾\'兩個字”,而詩人自己則明確指出“我的意思也是著重在‘相對\'上”。對于自己和詩人的分歧,李健吾先生又說:“我的解釋並不妨害我首肯作者的自白。作者的自白也並不妨害我的解釋。與其看做沖突,不如說做有相成之美”(李健吾《答〈魚目集〉作者》)。實際上,無論是詩人所自陳的“相對”,還是李健吾所指出的互相“裝飾”,都是對于“確定性”的消解。“你站在橋上看風景”,這裏的“你”,無疑是在從確定的主體視角觀看“風景”,有著一定的“確定性”或“主體性”;而在“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這一詩句中,“明月”在“向你”或“爲你”而存在,這裏的“你”,無疑亦有著明確的“確定性”或“主體性”。很顯然,該詩兩節中的首句,都顯示出某種確定性的“喜悅”。而每節中的第二句,卻又是對“確定性”的消解。“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你裝飾了別人的夢”,“你”在首句所獲得的“確定性”與“主體性”,卻又被這兩個詩句所“相對化”與“客體化”,“確定性”的“喜悅”演變爲“相對性”的“悲哀”。如此種種,卻又落入了“詩人”的“觀看”之中,詩作以“你”這樣的第二人稱寫成,又使前面的一切落入了另一重的“相對”。從這首詩中,我們無疑能夠領略到悲哀、感傷、飄忽、空寂與淒清的複雜情緒。但另一方面,如果我們能從這首詩中領悟到宇宙萬物包括現實人生息息相關、互爲依存的哲理性思考,卻又能夠獲得某種人生的欣慰……。短短的四行詩句,給了我們相當豐富的感受與啓示!

  在藝術上,這首詩所表現的主要是抽象而又複雜的觀念與意緒,但是詩人並未進行直接的陳述與抒情,而是通過客觀形象和意象的呈現,將詩意間接地加以表現。詩作有著突出的畫面感與空間感,意境深邃悠遠,又有著西方詩歌的暗示性,使得詩歌含蓄深沈,頗具情調。(南京師範大學何言宏)

 

  卞之琳很喜歡晚唐五代詩人、詞家李商隱、溫庭筠、馮延巳等人的作品。他有一種“化腐朽爲神奇”的創造性吸收與轉化的能力。翻開俞平伯先生的《唐詩選釋》,我們讀到馮延巳的《蝶戀花》後半阙:“河畔青蕪堤上柳,爲問新愁,何事年年有?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不禁驚訝地發現,《斷章》中的立橋眺望、月色透窗兩幅圖畫的意境,與馮詞的“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之間,有著多麽神似的聯系啊!但是,卞之琳畢竟是現代詩人,他的創造性吸收與轉化達到了不露痕迹的程度。我們不能簡單地判斷《斷章》即是馮延巳《蝶戀花》中兩句詩的現代口語的“稀釋”,正如不能簡單地認爲戴望舒的《雨巷》就是李璟的“丁香空結雨中愁”的現代口語的“稀釋”一樣。馮詞《蝶戀花》寫別情愁緒,沒有更幽深的含義,《斷章》拓展成意境相聯的兩幅圖,畫中的人物、橋頭、樓上、風景、明月、以及想象中的夢境,不僅比原來兩句詞顯得豐富多姿,且都在這些景物的狀寫之外寄托一種深刻的哲理思考,自然景物與人物主體的構圖,造成了一種象征暗示境界。每句詩或每個意象都是在整體的組織中才起到了象征作用,甚至“斷章”這個題目本身都蘊有似斷似聯的相對性內涵。這種幽深的思考與追求,是現代詩人所特有的。其次,馮詞“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還是以寫情爲主,友人別後(“平林新月”之時),一種無法排遣的憂愁含于詩句之中,而卞之琳的《斷章》則以傳智爲主,詩人已將感情“淘洗”與“升華”結晶爲詩的經驗,雖然是抒情詩,卻表現了極大的情感的“克制”,淡化了個人的感情色彩,增添了詩的智性化傾向。詩並不去說明哲學觀念,《斷章》卻于常見的圖景中暗示了大的哲學。它包蘊了詩人對宇宙人生整體性思考的哲學命題,而“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精致、優美,卻陷入了個人窄小的感情天地,不能與《斷章》的意境與思想層次相比擬。第三,由于詩人“淘洗”了個人感情,即實踐詩的“非個人化”,而增強了詩的普遍性。如作者說明的,由于“非個人化”,詩中的“你”可以代表或換成“我”或“他”(她),就與讀者更爲親切,因爲用了“你”,又使讀者有一定的欣賞距離,詩人于是跳出了藝術境界的小我,詩本身的思想境界也具有了更大的開放性,爲讀者美麗的想象留下了更開闊的創造空間。一旦讀懂了《斷章》,哪一個富于想象的讀者不會在自己的精神空間升起一座“靈魂的海市蜃樓”呢?  

 

 

【作者小傳】

 

卞之琳(1910/12/08-2000/12/02)“新月派”詩人。

作品語言凝練含蓄,體現了其詩作朦胧曲隱的藝術特點。  

代表作《斷章》。  

筆名:季陵 

 性別:男 

 生卒年月:1910.12.8-2000.12.2 )

老師評語
卞之琳很喜歡晚唐五代詩人、詞家李商隱、溫庭筠、馮延巳等人的作品。他有一種“化腐朽爲神奇”的創造性吸收與轉化的能力。翻開俞平伯先生的《唐詩選釋》,我們讀到馮延巳的《蝶戀花》後半阙:“河畔青蕪堤上柳,爲問新愁,何事年年有?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不禁驚訝地發現,《斷章》中的立橋眺望、月色透窗兩幅圖畫的意境,與馮詞的“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之間,有著多麽神似的聯系啊!但是,卞之琳畢竟是現代詩人,他的創造性吸收與轉化達到了不露痕迹的程度。
相關連結
更多輕經典回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