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想直接在線上瀏覽《三國》原文,
請造訪「元智大學。綱路展書讀」網址:
http://cls.hs.yzu.edu.tw/home.htm ,再按下右方古典小說--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中的瑜亮對話
歐陽宜璋老師
【摘要】
元末明初成書的《三國演義》,經由唐、宋「說話人」的輾轉敘述,到羅貫中的整理和再創作,使《三國演義》的敘述文本呈現出多重的敘述角度和評論語言。本文將透過孔明和周瑜的鬥智情境,觀察敘述文本和評論文本的互換過程,並借鏡於清初毛宗岡評點三國故事的「一副手眼」,觀測小話評點中對三國故事的寫作詮釋。
三國故事並非由一人一時傳出,早在五百年前的唐代,說話人早以市場表演的方式,向聽眾傳播。到了宋代,「說三分」已成一獨立的說書專科;再經由說話腳本所集成的宋代平話,演變為元雜劇,其故事雛型大致與現行《三國演義》吻合。
三國故事由元末羅貫中編為章回小說,至明末乃有李卓吾評本,而現在通行的版本,是由清初毛宗岡刪增批點的定本,在書前有金聖歎的原序,推崇三國為「第一才子書」,又強調「余與毛子有同心」:(羅貫中,
三國者,乃古今爭天下之一大奇局,而演三國者,又古今為小說之一大奇
手也。……忽於友人案頭,見毛子所評三國志之稿,觀其筆墨之快、心思
之靈,先得我心之同,然因稱快者再,而今而後,知第一才子書之目,又
果在三國也。(順治歲次甲申嘉平朔日,金人瑞聖嘆氏題)
由上節所引金聖歎的序言,可見毛宗岡評點三國,基本上與金聖嘆的小說評點有類似的手法與觀點,以評者的角度,稱之為「一副手眼」。毛本三國的各回前有總批,文間又有短評以為照應,稱之為古文章法亦不為過,與金聖歎評論之六才子書有異曲同工之妙!
而耐人尋味的是,毛宗岡對於三國原文的增刪甚多,其涉入文本的程度,可能並不亞於羅貫中,單就毛本三國之凡例,即可窺其端倪:
◎ 俗本紀事多訛,如昭烈聞雷失筯,及馬騰入京遇害……之類,皆與古本不合;今悉依古本辨定。
◎ 一事有不可闕者,如關公秉燭達旦,管寧割席分坐……。俗本皆刪而不錄,今悉依古本存之,使讀者得窺全豹。
◎ 三國文字之佳,其錄于文選中者,如孔融薦禰衡表,陳琳討曹操檄,實可與前後出師表並傳,俗本皆闕而不載,今悉依古本增入,以備好古者之覽觀焉。
◎ 俗本題綱,參差不對,雜亂無章,又於一回之中,分上下兩截,今悉體作者之意而聯貫之,每回必以二語對偶為題,務取精工,以快悅者之目。
◎ 敘事之中,夾帶詩詞,本是文章極妙處,而俗本每至後人有詩嘆曰,便處處俚鄙可笑,今此編悉取唐宋名人作以實之,與俗本大不相同。
◎ 後人揑造之事,有俗本演義所無,而今日傳奇所有者,如關公斬貂蟬之類,……今皆削去,使讀者不為齊東所誤。
其中,毛宗岡所謂「俗本」指明刊本,「古本」即毛本之自稱,頗有托古改制的意味。綜合毛氏的編輯體例以及文中眉批而觀之,毛氏實以編校三國為春秋筆削,儼然有維護正統史觀,並保存時代文學之使命;因而三國故事在此定本的廣泛流傳之下,教忠教孝、識字習文的功效,亦不可磨滅!從另一個角度看,毛氏的評語,儼然成為另一個角度的創作介入。
下文引用三國中的瑜亮對話,使用語用學中的會話情境假設,在對白中括號的數字代表說話語氣停頓的秒數,而 = 號的使用,代表上下句是同一時間說出的:
【分析實例】瑜亮對話的轉寫假設(2004: 696-697)
時間:東漢獻帝建安十三年(AD.208)赤壁戰前
地點:長江中游湖北赤壁一帶(江陵.夏口之間),孫劉聯軍之營中
人物:周瑜.孔明
(毛宗岡總評:周郎之病,病在畏風;孔明順其氣而疏其風,使寒風息而溫風生,則風適為用矣!)
(瑜命請入,乃扶起坐於床榻之上。)
孔明曰:連日(0.5)不面君顏(1.0) 何期(0.5)貴體不安
(毛評1:孔明是假問病)
瑜 曰:人有旦夕禍福(1.0) 豈能自保
孔明曰:天有不測風雲(1.0) 人(0.5)豈能料
(瑜聞失色,乃作呻吟之聲)
孔明曰:都督心中(0.5)似覺煩積乎
瑜 曰:然(2.0)=
孔明曰:=必須用涼藥以解之
瑜 曰:已服涼藥(1.0)全然無效
孔明曰:須先理其氣(1.5)氣若順(0.5)則呼吸之間(0.5)自然可痊(毛評2:都是隱語。妙絕!)
(瑜料孔明必知其意,乃以言挑之)
曰:欲得順氣(1.0)當服何藥(0.5)?(毛評3: 大家藉病說啞謎,寫來真是好看。)
孔明笑曰:亮有一方(0.5),便教都督氣順。(毛評4: 此等順氣方,諒用不著陳皮幾分、烏藥幾錢也。)
瑜曰:「願先生賜教!」
(孔明索紙筆,屏退左右,密書十六字:「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毛評5: 直是四句藥性歌,恐難經、脈訣、萬病回春,未必有此奇方。)
(孔明寫畢,授與周瑜。)
孔明曰:(10)此病源之妙用也。(毛評6: 此等病源,近世醫家寫不出)
(瑜見了大驚,暗思:孔明真神人也!早已知吾心間之事,只得盡情告之。)
瑜笑曰:先生已知病源(0.5)將何治之(1.0)
事在危急(0.5)望即賜教(1.0)(毛評7: 特求急救良方。)
(分析)
1.毛宗岡在對話以及小說敘事中,先後加入了一次總評、六次對話夾評以及一次敘事的夾評,且總評和夾評互為補足,對於小說形成了前後照應完整的評論體系。
2.在毛氏的輔助觀照下,吾人可更易了解此齣瑜亮對話的脈絡和高度相關性。其主題為「借東風」,就對談雙方的立場言,孔明藉探病而提出病源為畏風,而妙用為「理其氣」;周瑜則藉問病而有求於孔明「使寒風息而溫風生」。
3.對話中明來暗往,雙方的對話充分回應,合作度高;而語帶雙關,顯示雙方對現實的語境和隱藏的攻防主題,具有一致的默契和共識。而毛宗岡的評語適時介入,有如當場第三人的旁白及對話,饒富臨場機趣!
在上述漢語句式的開放性結構之下,由句式的主題──評論到內容的敘事──評議不但屢見於中國的經傳,也是唐宋以後庶民作品的重要現象──藉由公案故事的創意激盪,相關的頌古、評唱和二重公案、評點及戲劇隨之而起,所使用的評議方式也跨越了文類的畛域,形成了豐富多樣、雅俗並陳的敘述兼評議文體。在開放傳釋的過程中,不難看出民間藝人乃至文學創作、史筆運用的智慧與風範,燭照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