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輕經典每月輕經典

【點閱數:14,497】

  本書作者陳魯南先生,自云:「祖籍山東,生於江蘇,學於北京。好讀書而無所得,好遊歷而行弗遠。慕先祖之風範而不能及,笑時人之浮華而自沾染。百無一用,然積碎紙成冊,聊堪作書。曾為中國傳統之色相深深吸引,琢磨切磋,尋幽探微,略有所得。雖見笑於大方,亦或可增補毫末顏色於史箋。」
  作者雖非文壇大家、史學巨擘,然自作品《織色入史箋——中國歷史的色象》、《織色入史箋——中國顏色的理性與感性》二書問世,文壇立即為之驚艷,並得宋怡慧、汪栢年、林明進、陳美儒、黃月銀、曾肅良、駱芬美等大學與高中名師推薦;《羊城晚報》更譽之:「文化內涵豐厚深邃,色彩搖曳多姿,文字亦是輕盈漂亮,充滿詩情畫意。不僅能讀到源遠流長的歷史、生動優美的詩詞,美輪美奐的書畫,還能瞭解到豐富斑斕的戲曲、民俗、宗教、風尚等種種故事典故。」 
  翻動扉頁,作者帶入了經、史、子、集歷朝歷代的顏色典故,這些生硬的史料,因作者流利活潑的文字而故事化,成為篇篇清新易解的小品,眾家盛讚,實乃定評。(改寫自博客來網頁)

 

 

 

 

滿朝朱紫貴


  春秋戰國時喜愛紫色的風潮,似乎並非只有齊國有過,秦國可能也追趕過這一潮流。秦始皇在一統中國後制定官員服裝,就把其分為三品,上品為紫色,中品為赤色,下品為綠色。到了漢朝,劉氏皇族尊崇赤色,而由於紫色與赤色相近,也出現了愛屋及烏的效應。《漢書‧百官公卿表》中記載:「相國、丞相……金印紫綬。」也就是說,漢朝制度裡,官階最高的丞相等人,是佩戴金印和紫色綬帶。於是,金印紫綬就成了當時許多人的理想和追求,南北朝時的《世說新語》裡還說「吾聞丈夫處世,當帶金佩紫」。
  自秦漢以下,以紫色作為高級官員的制服顏色,基本成為一種傳統。寫「昔人已乘黃鶴去」的崔顥有一首《江畔老人愁》,描述他在青溪口渡江時碰到一個老翁,鬚眉皆白,衣衫破爛,但這老翁「自言家代仕梁陳,垂朱拖紫三十人」,原來他的祖先在南朝時乃是顯貴。據《舊唐書》記載,隋代五品以上的官員,上朝的禮服都是紫色;唐初太宗李世民曾規定,三品以上的官員都穿紫色,其下則是紅色、綠色、青色等;太宗的兒子高宗李治則增補說,三品以上的文武除了穿紫色,還可佩戴金玉腰帶。
  唐人筆記裡還記載一個小故事,說大書法家顏真卿年輕的時候,曾到一座很靈驗的尼姑庵裡去占卜未來的運程。他問主持的女尼說,你看我能當上五品官嗎?老尼姑指著旁邊桌子上一匹紫色綢緞說,你將來的官服,可是這個顏色。顏真卿是唐朝中期的四朝老臣,在唐玄宗開元年間中的進士,安史之亂中因抗賊有功,唐肅宗授他憲部尚書、遷御史大夫;唐代宗時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公,官至一品;唐德宗時因奸相盧杞陷害,被叛亂的淮西節度使李希烈縊死,死訊傳至朝中,三軍將士莫不失聲痛哭。顏體書法雄渾恢宏,顏真卿為人正直高尚,真不辱沒了這一身紫衣。
  顏真卿官至一品,但並不能證明老尼姑的預言很靈驗,因為在武則天當政時期,李世民和李治定下的服色規矩就開始混亂。當時,謠傳是武則天情夫的和尚薛懷義,糾集另外八個和尚編造佛經《大雲經》,聲稱武則天是彌勒佛下凡,來拯救世人,而李唐國運衰微,理應被武氏取代。《大雲經》當然是武則天為了神化自己而炮製的產品,目的是為稱帝作輿論準備。果然不久之後,武則天發動政變,取消了唐朝的國號,自立為帝,定國號為周,並下令把《大雲經》大規模刊印,每個寺廟都要收藏一份。而薛懷義等九個和尚因助推輿論立了功,每人都被賞賜了一套紫色袈裟,將高級官員才能使用的顏色穿在了身上。這種做法當時被稱為「賜紫」。
  連和尚都能穿紫色,一些品秩不高但虛榮心很強的官員也開始按捺不住了,會想辦法把高級官員的朝服借來穿穿,裝裝門面,這種做法則被稱為「借紫」。當時皇帝們似乎認為這種亂穿衣服的行為只是小事,並未加以制止。甚至按照《舊唐書》記載,玄宗天寶二十年時大赦天下,並獎勵安史之亂中平叛有功的大臣,許多中級官員趁機到處借用高級官員的衣服出席各種儀式,低級官員則去借穿中級官員的衣服,以致滿朝只剩朱紫二色。老尼姑說顏真卿能穿紫色,也許是包含了他能「借紫」的意思在內亦未可知。
  其實,制服的顏色,就如同現代軍人肩上的徽章一樣,是表明身分、確定秩序、凸顯權威的手段。倘若不同級別的軍官可以互相借用肩章,那麼軍隊必定大亂。而唐人官員服色開始失去規矩,也是其政治走向衰敗和混亂的一個先兆。
  宋代官服形制,基本遵循唐例,但使用紫色的範圍擴大,四品以上官員都可服紫。紫色作為高貴身分象徵的意義進一步被強化,甚至有些人把吃來自海上的紫菜也作為貴族特權。其實當時紫菜並不是什麼稀罕難得的東西,但就因為顏色發紫,所以價格高過了其他海產,以致有知識分子嘆息「天下有貴物,乃不如賤者」。
  明清以後,公服裡很少使用紫色,但民間以紫為貴的習俗還是流傳了下來。除了在服裝上,紫色其他的應用不是很廣,但凡是有應用處,皆非凡品。比如紫石硯臺、紫檀木家具等。甚至金庸先生寫《倚天屠龍記》,還塑造了「紫衫龍王」這個厲害人物,位列明教「紫白青金」四大法王之首。超凡脫俗,牢牢地附會在這似紅非紅的顏色裡。(節選自頁86-89)

 

 

牛刀小試

1.( )假設你是唐太宗朝的官員,朝廷以品級大小排定上朝之位,官位高者居先,卑者從後,請你依據下列詩文,選出正確的官員排列選項:
    甲、綠袍因醉典,烏帽逆風遺
    乙、金章紫綬千餘騎,夫婿朝回初拜侯
    丙、不如學取孫供奉,一笑君王便著緋
    丁、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A)丙乙甲丁(B)乙丙丁甲(C)乙丙甲丁(D)丙乙丁甲

參考答案:C,唐初太宗李世民曾規定,三品以上的官員都穿紫色,其下則是紅色、綠色、青色等。宋代官服形制,基本遵循唐例。


 

2.顏色運用得當,文句瞬間便能增色,以張愛玲《第一爐香》為例:「薇龍那天穿著一件磁青薄綢旗袍,給他那雙綠眼睛一看,她覺得她的手臂像熱騰騰的牛奶似的,從青色的壺裡倒了出來,管也管不住,整個的自己全潑出來了。」用磁來加強青,旗袍的絲滑觸感便躍然而出。以下請你也試著在顏色前置入某一事物,讓你的文句更顯生動。

 

顏色

文句

例:那一盞「鵝黃」的小燈泡,使得淒寒的夜,至少添了一絲微溫。

 

 

3.不同的文化,常賦予同樣顏色不同的意涵,如紅色在中華文化裡為吉祥的象徵,美國人則是以危險視之。請你以「色彩與文化」為題,論述顏色與文化間的聯繫,文長不限。

 

 

教學文章由北一女中 蔡永強老師提供

 

老師評語
  色彩,是中華文化的底蘊,也是最繽紛璀璨的外顯生活,改朝換代五行終始,正服色是廟堂大事,而街頭巷尾的緋色新聞,則豐富了常民生活的談資。陳魯南《織色入史箋——中國顏色的理性與感性》一書,以黃、青、白、赤、黑五色為基底,透過一則又一則的典故,將政治、歷史、文學、民俗、藝術與生活,生動地帶入文章當中,透過其清新可喜的文字,色彩便輕而易舉地暈染在讀者們的心田。
  透過本書,中學生可以輕鬆習得:唐朝詩人李商隱為「茜袖捧瓊姿」的歌妓陶醉;大詞人周邦彥徘徊在小橋外的「新綠濺濺」春色之下;「對鏡貼花黃」的木蘭因代父從軍而名留千古;《墨子》則記載了楚靈王好細腰之士,投其所好的朝士竟餓得都面有「黧黑之色」;《世說新語》中皮膚白皙的傅粉何郎,更讓現代追求美白而不得者欣慕。交織時空經緯,陳魯南筆下千紅萬紫的色色小品,正是中學生認識中華歷史一幕幕華麗色彩的最佳輕經典。
更多輕經典回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