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輕經典每月輕經典

【點閱數:12,525】

  《藝術的故事》目前已有超過二十幾種以上的語言譯本,其身為世界藝術史入門書的地位,迄今仍無其他著作可以取代。本書作者宮布利希(E. H. Gombrich)教授,1909年出生於維也納,1936年至英國,任職於倫敦的沃柏格中心(Warburg Institute)。從1959年開始,擔任倫敦大學古典傳統史的教授,直到1976年退休為止。他榮獲許多獎章與榮譽,著有《寫給年輕人的簡明世界史》(Eine kurze Weltgeschichte für junge Leser, 1935),《藝術與幻覺》(Art and Illusion: A Study in the Psychology of Pictorial Representation, 1960),《秩序感》(The Sense of Order: A study in the Psychology of Decorative Art, 1979),以及十冊的論文集。(改寫自聯經網站)

 

 


  《中國繪畫三千年》是當今有關中國繪畫最為全面的論著,其內容涵蓋史前至現代各個時期。本書作者則均為中國藝術史著名大家,有:中國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暨研究員楊新、美國耶魯大學藝術史教授班宗華、中國故宮博物院研究員聶崇正、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藝術史教授高居翰、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近代美術研究室主任郎紹君、美國芝加哥大學中國藝術史教授巫鴻。
  《藝術的故事》及《中國繪畫三千年》二書,雖為橫跨數千載的藝術通史巨作,然因文字說明與圖片搭配合宜,藝術前後發展脈絡清楚,所以數十年來均暢銷不輟,仍然是進入中西藝術世界的最佳入門經典。(改寫自聯經網站)

 

 

《藝術的故事》
光線與色彩
威尼斯與義大利北部,十六世紀早期

        圖210

  提善(Titian﹐c.1485?-1576)生於阿爾卑斯山南麓的卡多爾(Cadore),謠傳他九十九歲時死於瘟疫。在他長久的生命中,得到了幾可與米開蘭基羅相匹配的聲譽。早期傳記作家崇敬地告訴我們,連大皇帝查理五世都替他拾過掉落的畫筆,以示禮遇。我們或許會認為這沒什麼了不起,可是一旦想到彼時宮廷的嚴格規則,便能體會到這位至高無上的世俗權力之化身,在天才的尊嚴前,也不禁要象徵性的屈就了。不管這則軼聞是真是假,但在後代人眼中,已成為藝術的一大凱旋。又因為提善並不是像達文西這樣淵博的學者,也沒有米開蘭基羅的突出個性或拉斐爾多才多藝與迷人的性情,所以就更顯得是全面的勝利。他主要是個畫家,一個處理與掌握色彩的技藝跟米開蘭基羅一樣高超的畫家。這番傑出技巧,使得他能夠忽視一切歷史悠久的構圖規則,而仰賴色彩去重組被他故意解散的一致性。要明瞭他的藝術對同代人產生的效應,只消去觀察他於西元1519至1528年間,為威尼斯一教堂(Sta Maria dei Frari)所繪的祭壇畫(圖210)就可以了。從來沒有人把聖母移出畫面中央,而把兩位側輔聖人——帶著聖痕(十字形的傷痕)的聖法蘭西斯,和把鑰匙(尊嚴的標記)放在聖母寶座名階上的聖彼得——的位置也弄得不對稱,卻成了這一幕的活躍參與者。提善復興了威爾登雙折畫裡的捐贈者肖像傳統(頁216-217,圖143),但卻是以全然新奇的方式進行的。這幅畫的用意,在感念威尼斯貴族培撒洛(Jacopo Pesaro)打敗土耳其人的一次戰役。培撒洛跪在聖母前面,舉著軍旗的武士身後拖著一個土耳其囚犯。聖彼得和聖母仁慈地看看他,另一邊的聖法蘭西斯正把聖嬰的注意力引向跪在角落的培撒洛家屬身上(圖211)。這一幕好似發生在一個露天的中庭裡,兩根巨柱聳入雲天,雲端上有兩個天使嬉戲地抬著十字架。提善的同代人一定非常驚訝,他竟然敢打破前人既定的構圖規則;他們本來期望看到一幅偏斜不平衡的畫,但事實卻完全相反。提善這個意料之外的構圖,剛好造就了欣喜活潑的畫面,而且不致破壞整體的和諧性。主要的理由是提善努力藉著光線、空氣與色彩等手法而統一了畫面。他使旗幟與聖母像互相均衡的念頭,可能會震驚前輩;然而這個旗幟豐富溫暖的色彩,形成畫中最出色最精彩的一部分,使他的冒險得到了徹底的成功。(頁330-332)

 

 

《中國繪畫三千年》
明代(西元1368-1644年)

  唐寅(1470-1523)是明代少數有成就的人物畫家之一。於人物畫中,比較偏重於畫仕女,而仕女中又喜歡畫妓女題材。《秋風紈扇圖》(上海博物館藏)(圖208)、《陶穀贈詞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圖209)、《李端端乞詩圖》(南京博物院藏)等,都是他優秀的仕女畫作品。通過這些題材的描繪,表達了他對人生世態的諷諭,對假道學的抨擊,對妓女的同情。《秋風紈扇圖》畫一年輕美麗的少女,手持紈扇,面帶憂寂,獨立於秋風前。唐寅的題詩借用了古老的典故,以扇寓人,表示對人與人之間完全的利益關係的不滿,諷刺趨炎附勢之徒。主題所表達的思想內容,在唐寅的自身的經歷中有深切的體會,他是有感而發。《桐蔭清夢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圖210)描繪在一株槐樹下,一位文人仰坐在藤椅上,閉目養神。他在題詩中寫道:「此生已謝功名念,清夢應無到古槐。」這應是他科場挫折後的自我精神寫照和自我的安慰,無疑也是許許多多失意文人共同的心聲。清代羅聘所創作的《冬心先生蕉蔭午睡圖》(上海博物館藏),都參照了這一件作品。1519年的《西洲話舊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是唐寅的最後傑作。此時他正在病中,朋友來探視,回憶起往事,無限感慨,他用乏力的手指,抑制不住內心的起伏,創作了這一作品。雜亂的樹石,低矮的茅屋,兩人對坐話舊,清曠而凄清。景物的集中下移,與長篇的題詩,也增加了視覺的壓抑感。畫上的題詩說:「醉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樂月中眠。漫勞海內傳名字,誰信腰間沒酒錢。書本自慚稱學者,眾人疑道是神仙。些須做得工夫處,不損胸前一片天。」與《西洲話舊》同時他一共寫了八首律詩(書卷今藏上海博物館)。這首詩是頭一首,可以說是唐寅對自己一生的總結,表述了他所遭受到的榮譽與屈辱,外在的瀟灑與內心的痛苦,他人的評說與自己的實際,種種矛盾。詩與畫的結合,感人至深,人們不得不同情這位英年早逝的天才。(頁221-222)

 

 

牛刀小試

1.( )下列何者最不可能是提善成為一位成功藝術家的原因?(A)處理與掌握色彩的技藝(B)平衡而左右相稱的和諧構圖規則(C)高壽且長久的創作生命力(D)貴族的欣賞與資助。

參考答案:B,正確應為他能夠忽視一切歷史悠久的構圖規則,而仰賴色彩去重組被他故意解散的一致性。

 

2.( )下列有關唐寅的敘述,何者是正確的?(A)唐寅因喜繪妓女的圖像,因而被譏為狂浪不羈(B)唐寅常在畫作上題寫詩文,以明心志(C)秋風紈扇圖中所立女子,即其所鍾愛的秋香(D)西洲話舊圖以景物的下移,象徵了唐寅內心的痛苦與壓抑。

參考答案:B。A無此說;C應為班婕妤;D應為景物的集中下移,長篇的題詩,增加了「視覺的壓抑感」,此為視覺的「直觀感受」。


3.提善與唐寅均擅長人物的繪畫,請你閱讀上面兩篇文章後,摘要與重整資料,論述兩者作品的特色。
 a.可從你理解的任何角度書寫:如創作目的、繪畫技法、藝術哲學……等觀點論述。
 b.題目自訂,字數不限。

 

 

教學文章由北一女中 蔡永強老師提供

老師評語
  藝術對你而言,是否曾是難登的學術黌宮?其實若找對入門書,藝術的大門就將自動為你開啟,宮布利希的著作就是最好的一把鑰匙。《藝術的故事》讓讀者在閱讀文本的時候,插圖就呈現在眼前,隨著躍入眼簾的文字與圖畫,一切是如此明晰易懂,每個人都可以輕鬆地建構起藝術史的譜系、概念與潮流。宮布利希引領著讀者從史前壁畫優游至二十世紀的實驗創作,在其文字中,奠基於傳統又不斷創新的藝術,是一個沒有結尾的美麗故事。
  《中國繪畫三千年》六位藝術家則各依其時代專長,建構了自史前時代至二十世紀的中國繪畫史。在依年代論述之先,楊新與高居翰直陳了中國繪畫鑑賞,除了技術之外,美學思想也是不可捨棄的範疇。全書除了畫派、作家生平與畫作技術品評之外,更可見時代美學精神的展現與畫家風骨風采的再現。此書所選取的畫作,均為來自世界各大博物館與美術館的珍品,因此本書也就成了讀者研讀中國繪畫最為完備而又易於入手的經典之作。
  綜觀此兩本藝術巨作,均從史前橫跨至現代名家的珍品,其搜羅之精、廣,無人得出其右。此二書最難能可貴處,為深入淺出的文字與圖畫搭配得宜,就算是沒有任何藝術基礎的門外漢,都能藉由這兩本圖文並茂的作品,輕鬆建構中、西藝術的知性史觀。
更多輕經典回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