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輕經典每月輕經典

【點閱數:11,391】

作者簡介

  簡媜,本名簡敏媜,宜蘭縣冬山鄉人,民國五十年生。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畢業,曾任聯合文學雜誌主編、出版社編輯,並曾與友人合創大雁書店,現專事寫作。
  簡媜從中學階段開始寫作,至今持續以文字記錄生命。她熱愛文學,自許以純粹的心面對創作。寫作手法繁複多變,大底以抒情為主軸,表現心思細密、敏感多情、結構巧妙、文采感性等特點。在題材上,則關注於鄉村風情、女性內心世界、時事現象或育兒經驗等,豐富而多元,展現對人生各階段的探索與關懷。
  簡媜力求開拓現代散文的新境,在形式與內容上,皆能自我超越,另立典型,是臺灣重要的散文家。曾獲梁實秋文學獎、中國時報文學獎、國家文藝獎等。著有散文集《水問》、《月娘照眠床》、《女兒紅》、《紅嬰仔》、《天涯海角――福爾摩沙抒情誌》、《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誰在銀閃閃的地方,等你》、《我為你灑下月光――獻給被愛神附身的人》等。(改寫自康熹文化高中國文第四冊)

 

 

 

 

文本閱讀測驗一:續寫題


  簡媜在《我為你灑下月光》一書中曾描述自己醞釀、推敲文字的過程:「被揉掉的那些文字存在腦海裡沉沉浮浮,明明知道『在路上撿了一顆橄欖,用指甲摳了摳,正在聞那股青澀,』下一句接的是『澀得像歷經滄桑』,就是不想給它那幾個字,讓筆跡留在『那股青澀,』的那個『,』上……。」
  請推敲下列文字,續寫成一篇三百字左右短文。(原文須抄錄再續寫)

天啊!這時光真是劫匪,應該被暗殺――可是……

 

 

文本閱讀測驗二:寫作題

 

  然而我焉能否認,散文,是一個聲音呼喚另一個聲音。作者與讀者在文字曠野裡目遇而成情,更是散文獨具的殊勝之處。那些擷取自人生現場的時空人事景物,豈有什麼特殊?作者以文字提煉出真情與至理,方形成吸引與呼喚:吸引情感質地相同的人進入這一場心靈深戲,呼喚人格特質類近者一起展開心智的華麗冒險。那文字砌成的世界繁複多變;有時遠望是一群黑蝶靜靜棲在幽谷石礫上,走近,蝶飛,現出一個受傷小童――黑蝶靜靜棲著日午,是字面意思,是表層指引,那彷彿低泣的小童身影,卻只有同類同質者瞥見了。有時,文字是柔靭的繩,作者造繩可能為了綑綁踐踏後院的野山豬,讀者取來拋向河裡,說不定救了意外落河的人一命。有時,純粹只為了獨遊,造一座古松林風,兀自低語,風塵僕僕地趕路的讀者放下行李,也進來徜徉,享受片刻清閒。只有在散文的轄區,筆勾往事,文露真情,作者與讀者攜帶各自的行囊、各自的喜樂與哀歌共遊;行吟澤畔懷著自己的孤獨,躺臥於星空下哭著自己的悲。那作者預先想像著知音,故修煉操守、萃取智慧、流淌情義,加以淬礪筆力,以不負知音一讀。而讀者沿著字裡行間如走入遍野的黑芒花叢,迷眩於傾訴與聆聽之雙重震盪:彷彿作者只對我一人傾訴,我是神祕的聆聽者;又彷彿我的心事被作者洞悉,只他一人願意聆聽,遂於捧讀之間,獨白、呼應,流連、嘆息,心心相印如見故友。闔上書頁,亦願意修煉操守、萃取智慧,不辜負作者與我紙上相識一場。
  唯散文如此。

(節錄自〈三個夢、兩趟旅途與一次奇遇〉)

 

  根據引文所述,作者因為散文特質而醉心於散文書寫或閱讀。請選擇你最喜愛的一種文體,散文、新詩或小說等,書寫一篇作文,文中須含(一)說明引文中散文的特質(二)你最喜愛的文體特質(三)你與這種文體的互動過程與心得。

 

教學文章由北一女中 鄭元傑老師提供


 

老師評語

《我為你灑下月光》推薦文

 

  請小心閱讀這本書。
  讀完此書,「惆悵」這個詞縈繞心中,因為人世間的愛情功課往往教人著迷,也使人神傷,因此閱讀的心情隨著書中人物而起伏,甚至劇烈衝擊,讓讀者產生共鳴外,還有心痛。
  湯顯祖《紫釵記》:「這恩愛前慳後慳,這姻緣左難右難。」正是這本書透露出的困境。事情從簡媜處理好友維之的文件開始。相交多年、頻率也接近的兩人,維之在學術界已奠定基礎,簡媜在文學界打拼,因為維之前往美國療養身體,將自己所有的信件、札記等交給簡媜,也算是回應多年前簡媜的邀稿之約,但沒想到這一給,就是永別。當簡媜翻閱這些文字,才發現這是維之從沒說過的愛情,深深埋藏在心中,化為文字寫給紙張聽。這是何等的信任才願意將極度私密的情事交給好友整理,維之把一袋札記信件交給簡媜時,說「當中也許有值得整理的,但我的心已不在這裡了,妳全權處理吧,能變成什麼就是什麼,不能處理的話,丟掉也行。只不過是拉里拉雜的字,只不過是一場夢而已」,看似雲淡風輕的言語其實藏著一輩子的秘密與苦痛,都來自於有始無終的愛情。愛情最令人惆悵的不是終成眷屬、單戀一枝花,而是兩者已經在「朋友以上,戀人未滿」的狀態下,未能更進一步,最終各自分離。
  因為這裡面愛的情意太重,導致簡媜經過多年之後,在對的年紀對的心情下,終於梳理這一袋札記信件。這是維之與淵學長的愛情,透過札記信件,簡媜整理事件的來龍去脈,因此簡媜必須採取一種書寫策略,以第三者角度講故事。維之本來就是擅長文字的女子,加上喜愛中國古典文學,因此以文字、文學和有才氣的淵學長交流而產生好感,進而發展出情愫。兩人在哲學文字中互訴心聲,在互贈書籍中互相關懷、彼此成長,不探問彼此的世俗身分,例如家庭背景、飲食喜好等,反而在心靈上交互激盪。但也因為心靈需有所寄託,淵學長走入宗教,反而成為兩人重要阻礙之一。維之在愛情中徘徊,不敢往前,「娶一個不信主的女子,對他而言是背叛了主,為了婚嫁去受洗成為教徒,對她而言是背叛了自己。愛情可能在橫逆中茁壯,但從未聽聞可以在背叛中更加甘甜。……在「信仰」面前,他們同樣具有無法妥協的特質。這種特質,極容易啟動痛苦。」加上故事中途,一位朋友「群」對淵學長的主動追求,更讓維之將情意寫入文字,不讓外人知道。淵學長出國再回台已有家庭,維之在學術界佔有一席之地,淵仍然關心著她,但維之知道,她不能逾越、不能奢望,因為橫亙其中的宗教因素太強大,而她也不是當年青春的自己了。
  因為全書以札記信件呈現兩人情節,所以簡媜以字體讓讀者分辨敘述者,標楷體是維之的信件札記,細明體是簡媜作為第三人稱的敘事者。在書中有灰色書頁部分則是簡媜的四個徘徊,因為梳理好友的徘徊,恰巧也呼應自己現實世界對人情、對故鄉、對文字、對愛情的徘徊。因此本書在結構上以紙張顏色區分故事主人翁為簡媜或維之,以字體分辨文字歸屬於誰。這樣的安排使維之的愛情故事到最高潮時,先舒緩一下,進入簡媜的世界,不讓讀者(或作者)情緒過於氾濫,有舒緩效果,同時也梳理作者自己面臨現實難題的徘徊,例如宜蘭老家土地被收購而失去了根。
  因為維之的古典文學涵養,札記與信件引用繁多,自詩經到唐宋詩詞,藉古典與古人對話,因為情意已經由古人說盡了,維之相當容易產生共鳴。因為愛情徘徊與失落,維之最喜愛以屈原的離騷、九歌寄託心情,例如兩人之追求、喜愛,因為種種現實因素而緣慳,有如湘君、湘夫人不得見的惆悵。閱讀此書,往往能將現代愛情的曲折心情與古典文學連結,讓古典活在現代中。
  自《女兒紅》以來,簡媜愈來愈能將女性書寫凸顯出來,本書敘事者的角度、主人翁維之的札記與愛情宣告,皆以女性為主體,男性的淵學長看似為主角之一,卻少有發言權詮釋愛情。這沒有對錯問題,因為這是維之的視角,維之的愛情,也是維之的一生。
  簡媜梳理完畢這場祕密故事,將維之札記信件燒了,這個動作不是丟掉,而是一種圓滿,化給維之,告訴她「老友啊老友――『待結個,他生知己』」。

更多輕經典回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