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輕經典每月輕經典

【點閱數:9,897】

作者簡介
  阿道斯·雷歐那德·赫胥黎(英語:Aldous Leonard Huxley,1894-1963),又譯阿道司·赫胥黎,英國小說家,祖父是著名生物學家、演化論支持者湯瑪斯·亨利·赫胥黎。
  他曾經在位於比靈赫姆的布魯內爾蒙德化工廠工作一段時間,在《美麗新世界》(1932年)的最新版序言提到這段經歷便是他創作的來源。下半生在美國生活,1937年移居洛杉磯,直至1963年去世。通過他的小說和散文,赫胥黎充當了社會道德、標準和理想的拷問人,有時候也是批評家。著述豐富,代表作尚有《再訪美麗新世界》、《文學與科學》、《瞬息的燭火》、《天才與女神》等。
  (資料來源:整理自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奥尔德斯·赫胥黎及《美麗新世界》(2001)。志文出版社。封底頁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李黎,本名鮑利黎(1948年---),生於南京,原籍安徽省和縣,筆名李黎、薛荔,臺灣文學作家,本籍安徽和縣,畢業於高雄女中、台灣大學歷史系,後赴美印第安那州普渡大學攻讀政治學,曾從事編輯與教職,現居美國加州帕羅奧圖﹐專事寫作。在兩岸三地出版小說﹑散文﹑翻譯﹑電影劇本等逾三十部。作品多次被選入台灣年度小說選﹑散文選﹔代表作被收入《中華現代文學大系》小說卷及散文卷、《廿世紀台灣文學金典》小說卷﹔並列為《台灣小說二十家》(1978-1998) 之一。丈夫薛人望,現任史丹福大學醫學院教授。
  (資料來源:整理自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李黎及《美麗新世界》(2001)。志文出版社封底頁譯者簡介)

  薛人望,畢業於台灣大學動物學系,赴美留學,獲休斯敦貝勒醫學院博士學位。曾任聖地牙哥加大醫學院生殖醫學系教授,後擔任史坦福大學醫學院教授及婦產科系研究組主任。
  資料來源:(整理自《美麗新世界》(2001)。志文出版社封底頁譯者簡介)

 

 

閱讀寫作練習:請閱讀下列短文,回答以下問題。

 

  每兩週一次,柏納必須參加團結禮拜,在音樂、舞蹈及摻有大麻的藥物、飲品的聚會中,滅絕小我的存在,感受大我的降臨,十二個人的存在是融為一體的。當眾人亢奮激動地跺腳、跳舞時,柏納什麼感覺也沒有,但他仍努力揮舞雙臂,盡可能地放聲大吼,跟著別人也跺腳、跳舞。大家繞著圈子走,隨著音樂的拍子跺著腳、拍打著,十二雙手拍打著如同只有一雙,十二個清脆的響聲如同只有一個,十二合一,十二合一。突然之然,極大的音樂低音轟然宣告:團結的大功告成,十二合一的到來、大我的現身,但柏納仍然什麼感覺也沒有。
  團結禮拜結束後,在寧謐溫暖的夜色裡,「今晚真美妙吧?」菲菲.柏萊拉說。「實在奇妙吧?」她看著柏納,帶著歡娛的表情,這份歡悅是得自平衡的生命,得自靜止和平衡的能量,是一種豐富而饒有生氣的平和。「你認為今晚奇妙嗎?」她還問,用那雙超乎自然地閃亮著的眼睛凝視著柏納的面孔。
  「是的,我認為真奇妙。」他撒了謊,把眼光避開,她那張歡悅的面孔,立刻成為對他自身隔絕的一種指控、一種諷刺的提醒。他現在還是孤立得可悲。當別人融合於一個大我時,他卻是隔絕的、沒有得到救贖,即使在伙伴的身旁也覺得孤獨---而且更孤獨,他確切地感到平生所未有的孤獨無助。他自覺已經到痛苦的極致了。他真是可憐極了,或許她閃亮的眼睛在指控著他,或許這是他自己的過錯。「非常奇妙,」他又說了一遍。(改寫自《美麗新世界》P95-103,2001年。志文出版社)

問題:
  柏納為了得到他人的認同,掩蓋自己真正的感受去迎合他人,但卻因此感到更為孤獨。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類似的經驗?或聽聞他人有類似的經驗?
  請寫出事件及當下的感受,並思考在事件過後,對當時的感受有何想法?如果同樣情境的事件再度發生,是否還會做出相同的決定?為什麼?(文長不限)

 

 

教學文章由馬公高中 林麗芬老師提供

 

老師評語

《美麗新世界》 阿道斯.赫胥黎 譯者:李黎、薛人望 志文出版社。2001年。台北市

推薦文:
  
「人類有多麼美啊!啊,美麗的新世界,有這樣的人在裡頭!」《暴風雨.莎士比亞》
  1932年,阿道斯.赫胥黎告訴世人一個西元2523年發生的故事,彼時已是科技高度發展的時代,大多數人是由「人工孵育中心」生產線的一貫作業方式產出,受精卵藉由程序控制發育過程,不同的過程會決定每個人的能力及社會階層,「生育、父親、母親」成為粗俗、猥褻的詞彙,沒有神、宗教、國家,只有箴言「共有、劃一、安定」成為眾人共同的思想準則,透過種種制約科技,使所有人的思考方式一致,只有少數自然保護區不受科學制約,仍維持古老的信仰及生活方式,但這些自然保護區是被隔離的,而在其中生活的人,被視為野人。
  柏納是在制約社會裡藉由胚胎控制培養出來的高階知識份子,卻未能和大家一樣接受制約,因為有自己的想法被視為「怪胎」,因此被眾人排拒;約翰的母親原本是制約社會的人,因為到自然保護區旅遊,失足跌落山谷,只能留在自然保護區生活,生下約翰之後,用制約社會的觀念教養約翰,他能讀書識字,甚至因閱讀莎士比亞全集,約翰時常脫口而出莎翁劇本中的名句,因母子倆不同於保護區的生活觀念,也不能為當地族群接受。當柏納到保護區旅遊,認識約翰,了解他的身世之後,決定將他帶回制約社會,約翰懷抱憧憬來到他以為的「美麗新世界」,但故事的最後,柏納被放逐到離島,與世隔絕,而約翰則以自殺結束一切。
  這是一本很老的書,也許比所有現在能上網讀這段文字的人都老,但故事裡的時代是現在仍未及的時間--過去的作者寫未來的時代,本身就是一件有趣的事,因為這類的作品若不是胡思亂想的空中樓閣,就有可能是作者洞察時代的變遷趨勢,藉此警示世人。
  故事刻劃人類在科技高度發展的文明社會中,失去人性的獨特及美善,若有覺醒則不見容於社會的孤絕無助,唯有捨棄個人意志,才能在群體中生存。如今科技亦是高度發展時代,資訊無孔不入的環繞在身旁而未覺,有多少不經意脫口而出的想法是自己的創見,或只是從網路擷取的隻言片語,而自以為是智慧的原創?有多少批判或讚美是出自於全盤的了解,而非網路上人云亦云的風潮?有多少學習是出於理解,而非機械式的背誦?
  踏入21世紀,再回頭細讀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仍有不寒而慄的感覺。科技的進步、資訊的快速流通及快速經濟的大量消費,我們已不知不覺活在美麗新世界,在制約之中生活而不自知。也許偶爾有些覺察,或不知所以然的煩悶,不想和大家講相同的話,做一樣的事,只因怯懦被排除於團體之外,也不得不裝得和大家有相同的感受或看法;勇敢表達自我的人,則會被視為「怪人」,被拒於群體之外。
  閱讀這本預測未來的書之後,究竟我們應該如何選擇自己處世之道?赫胥黎沒有給野人多少選擇,野人只能融入制約社會或發狂後自戕。我們比野人能擁有的選擇多很多,而我們是否能擁有比野人更多的智慧去做選擇?

更多輕經典回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