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公雞」,是中國民間對慳吝者的通稱。清朝的袁枚對於這類一毛不拔的人,會藉著故事表達什麼想法呢?
鐵公雞 清.袁枚.子不語
濟南富翁某,性慳吝,綽號鐵公雞,言一毛不拔也。忽呼媒納妾,價欲至廉,貌欲至美,媒笑而允之。未幾,攜一女來,不索價,但取衣食充足而已。翁大喜過望,女又甚美,頗嬖之。一日,女置酒勸翁曰:「君年已老,需此多錢無用,何不散之貧人,使感德耶?」翁大怒拒之,嗣後且防之,慮其花費。如是者半年,啟其所藏,已空矣。翁知女所竊,拔刀問之。女笑曰:「君以我為人乎?我狐也。君家從前有後樓七間,是我一家所居。君之祖父每月以雞酒相餉,已數十年。自君掌家,以多費故罷之,轉租取息,俾我一家無住宿處,懷恨在心,故來相報耳!」言訖不見。
閱讀心得觀摩
為富者不可不仁,更不可做出壓榨別人求取暴利的行為,否則易在「人界」樹敵,連鬼神精怪都忍不住要捉弄一番。文中富翁一開始納妾的立意即詭計多端,他應該多少想利用自己財力的威勢,強娶貧困但貌美的女子吧(這豈不是趁人之危?)否則狐精也不會看準了這一點,而找上門來。其實狐精有試著暗示富翁「散財助人」,但富翁怒而拒之,又更刻薄地對待她的起居。於是狐精也鐵了心非懲罰一下富翁不可了。由此可見,精怪也是通曉人情的,她大概體念富翁祖父的恩德才願意給富翁一個改過向善的機會吧!
綜觀中國民間故事,我發現富人的刻薄與不仁,常常成為抨擊的對象,袁枚的這一篇無疑是再補上一刀。傳統農業社會對富人的排斥觀感造就了階級的對立,也許還影響了共產黨的革命。我認為在高度現代化的社會,富人投身於慈善事業,不是「散財而使民感德」,而是對社會的義務回饋,因為是一個社會環境成就一個人成功而致富的吧!(三善 廖翌喬)
動物人性化似乎在許多故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不論國籍,這種寫作手法廣泛的被應用於略帶「神話色彩」的故事中。
日本有個故事,描述一個男人在雪地救了一隻白鶴後,這隻白鶴幻做女子前去報恩,後來在被發現原形後,即消失不見了。中國也有一故事,是蜆精報恩,蜆精幻為一女子,且在男主角發現其原形後即消失不見。事實上,此種形式的故事不論中西皆多不可數,而有趣的是,似乎幻化而成的人形皆為女子(尤以狐狸最為廣知),而且常在被發現原形後就離開男主角,而故事也多在這時劃上句點。
袁枚的此篇鐵公雞也依循了這種寫作模式,唯一不同的是,來者的目的不是報恩而是報仇,而且最後是自己現出原形而非被人揭發。該說袁枚是老歌新唱嗎?或許他只是藉狐之口責罵天下小氣男人吧!(三莊 李靖誼)
如此一毛不拔的鐵公雞,也難怪狐妖會出面懲戒他了。想要納妾也只肯出這樣的低價,還要求容貌是極美的。祖先一直以來從事的祭祀活動也將它罷置,並將狐妖們本來居住的房子租與他人賺取利息。此種種不給人留後路的行徑,讓人懷疑狐妖懲罰的是否有點過輕了。只取走他的積蓄,而且還讓他得到半年的美人在抱,應要讓他落到流浪街頭的下場,他才會了解人與人之間憐憫與互助的可貴吧?
但或許狐妖這樣的行為,只是想給他個小小警告。畢竟他們家也曾受到鐵公雞的祖先照顧已久,而且這個鐵公雞其實也無做過什麼大惡之事,狐妖此舉勸戒之意應多於懲罰吧。(三莊 陳昭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