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為《哭泣的蘇丹》(《The vulture and the little girl》或譯為《禿鷹與小女孩》),是南非自由攝影記者凱文卡特 ( Kevin Carter )於蘇丹大饑荒所拍攝。1993年,卡特與另一名記者西爾瓦(Joao Silva)前往蘇丹北部的伊阿德村採訪報導當地的饑荒和戰亂現象。
卡特在一處灌木叢中突然聽見不遠處傳來哭泣聲,循聲而去發現了這個骨瘦如柴的小女孩和跟在後面虎視眈眈的禿鷹。
1993年3月26日,紐約時報刊登了這張照片,引起各界強烈回響,多國伸手資助救援,減緩了飢荒的狀況。1994年4月,這幅作品獲得了當年度的「普立茲獎」。
而後,當大家詢問這個小女孩的下落時,卡特卻無法回應。大眾群起批評卡特在「按下快門」與「伸出援手」之間,無情地選擇了前者,踩在小女孩的屍體上得到榮耀。身心受創的他,接連碰上意外與經濟困境,最終在1994年7月27日自殺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同為普立茲新聞攝影獎得主的卡洛琳‧柯爾(Carolyn Cole),亦有人向她提出「按下快門」與「救人」的兩難問題,卡洛琳這樣回答,「我確實也遇過多次這樣的難題,當下我會視周圍情況做決定,若身邊無人能伸出援手,我當然必須救人,但我也不會忘記自己身為攝影記者的職責所在,必須問問自己的心,立即下判斷。」
在〈石壕吏〉中,杜甫最後獨自向老翁道別並離去,為何杜甫不救他們?為何杜甫只選擇躲在角落旁觀,只在最後寫下詩文?許多人讀完詩後總有相同的疑問。杜甫與卡特的作為究竟是「拯救」或只是「袖手旁觀」?難道伸出援手才能稱為「拯救」?那麼小女孩背後的千千萬萬個難民誰來拯救呢?杜甫與卡特的無奈與揪心,或許便是來自此處。
請根據引文,對於杜甫與卡特皆選擇「報導」而非「救援」的作為,抒發感想與看法。文長約300字左右。
教學文章由臺南女中楊棣娟老師、臺南女中實習老師林雅芬、高郁婷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