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天地自學天地

【點閱數:12,417】

明─張岱─西湖七月半─那一年的○○節

導覽
歲時節慶,是人們受到地域或節氣影響,繁衍出具有地方特質與風格的民俗。但現代社會中,許多人將其視為落伍、迷信,而漸漸遺忘了。然而,任何一個精緻文化發達的社會,必定重視蘊含地域特性與豐富情感的民俗文化。因此人們若能找回對歲時、節慶、景色與食物的感受力,或許就可以找回與土地、節氣和生活的連結,開啟既詩意又踏實的生活。
內容

短文寫作:那一年的○○節

 

以下為新聞媒體網站BIOS monthly的專欄文章。

  二月的京都,冷得讓人打顫。從節氣進入了「大寒」,我便每日因寒冷而畏縮著,殷勤倒數著「立春」的到來。而進入「立春」之前,最讓我雀躍不已的,便是「節分祭」。

  季節更迭的前一日稱「節分」,尤其是立春前一日的節分,特別熱鬧。大概是為了迎接春天的緣故,許多地方或寺院神社,會在這天舉行盛大的行事,如驅鬼儀式「追儺」、撒豆子、吃福豆、吃惠方卷等等,雖然寒冷,但人們忙得不可開支。

  吉田神社的「節分祭典」會持續三天:第一天是二月二日的前夜祭,有打鬼的「追儺」儀式,第二天是二月三日節分當天的「火爐祭」,以及第三天是二月四日的後夜祭。平安時期傳自中國的追儺儀式,雖然在發源地早已不見蹤影,卻在日本傳承了下來。戴著面具、身材高大的「方相氏」,領著小童追趕紅、黃、藍三隻鬼。只見鬼魅們狼狽地往山上跑去,方相氏在後追逐,而圍觀的孩子們,也被這景象嚇得大哭不已,大人則在一旁看得樂不可支呢!儀式尾聲,只見人們聚集排隊,原來鬼魅及方相氏、小童、以及工作人員們,竟然大合照起來了。看來雖然是傳承了千年的儀式,還是順著時代調整成了現代化作法。

  吉田山腰上還有一間小小的「菓祖神社」,是京都菓子業界最崇敬的神社。平時不起眼,而這天晚上難得地打了燈,擺上燒炭的火鉢,還端出黑豆茶、蕎麥餅乾,讓來客取暖、品嘗。人們還不忘在節分時吃「福豆」,據說只要吃下與自己年齡同數量的豆子,便可帶來福氣。一顆、兩顆、三顆……,我數著年齡吞了好多豆,卻還不滿足,因此隔天便到隔壁的「双鳩堂」,買下這只有節分時期販賣的「豆大福」。

  和菓子店有各種類型及用途之分,或專擅於茶道、或以贈禮聞名,而專賣「餅」(似「麻糬」)的店鋪,大概是人們最親近的菓子店吧。用米搗成的「餅」,包著各種紅豆與白豆餡,是最傳統也最普遍的點心。「双鳩堂」的餅,料好實在、不僅便宜,還會依照時令遞嬗推出應景商品,偶爾也有和洋混搭的新作。冬天的草莓大福、春天的櫻餅、夏天的葛饅頭、秋天的栗子大福,總是搶在季節前,預告光陰的腳步,難怪京都人說「看著和菓子就能感受到季節變化」。

  節分天氣寒冷,我在家中啜著熱茶,享用這顆嚼勁十足的豆大福,想像著立春過後的暖意。

(改寫自〈節分吃豆招福.吉田山上驅鬼〉,Doco 2012.02.29)

 

  以上是新聞媒體網站BIOS monthly的專欄文章,描述日本京都二月的「節分祭」。作者描述京都人對季節、祭典以及食物的敏銳與敬意,傳承與創新兼具,展現古都豐富而細緻的文化底蘊。閱讀文章後,請以「那一年的○○節」為題,撰寫一篇或寫人、或寫景、或寫民俗活動、或以上所述兼而有之的文章。文長約400字。

 

教學設計由暨大高中 董錦燕老師設計提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