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天地自學天地

【點閱數:16,159】

孟子說3:孟慶玲老師的晏子傳奇

封面圖片
導覽

  「晏子」是春秋時代的光環人物,也是學測作文第一次的古文題型男主角。   請試著閱讀下文中,晏子與齊景公的對話,並分享你(妳)的讀後感: 景公冬起大臺之役 漢劉向校 晏子春秋 晏子使於魯,比(等)其返也,景公使國人起大臺之役,歲寒不已,凍餒之者有焉,國人望晏子(希望晏子勸止景公)。 晏子至,已復事,公延坐,飲酒樂,晏子曰:「君若賜臣,臣請歌之。」歌曰:「庶民之言曰:『凍水洗我,若之何(將奈何)!太上靡散(靡敝)我,若之何!』」歌終,喟然歎而流涕。公止之曰:「夫子曷為(何為)至此?殆(大概)為大臺之役夫?寡人將速罷之。」晏子再拜,出而不言。遂如(往)大臺,執朴鞭其不務者(不努力執行者),曰:「吾細人也,皆有蓋廬(民宅),以避燥溼,君為壹臺而不速成,何為?」國人皆曰:「晏子助天為虐。」 晏子歸,未至,而君出令趣(促)罷役,車馳而人趨(人跟著車歡呼奔跑)。 仲尼聞之,喟然歎曰:「古之善為人臣者,聲名歸之君,禍災歸之身,入則切磋(規勸)其君之不善,出則高譽其君之德義,是以雖事惰君,能使垂衣裳(形容無為而治,安坐江山。),朝諸侯,不敢伐其功。當此道者,其晏子是耶!」

內容

     景公冬起大臺之役    漢劉向校 晏子春秋

  晏子使於魯,比(等)其返也,景公使國人起大臺之役,歲寒不已,凍餒之者有焉,國人望晏子(希望晏子勸止景公

  晏子至,已復事,公延坐,飲酒樂,晏子曰:「君若賜臣,臣請歌之。」歌曰:「庶民之言曰:『凍水洗我,若之何(將奈何)!太上靡散(靡敝)我,若之何!』」歌終,喟然歎而流涕。公止之曰:「夫子曷為(何為)至此?殆(大概)大臺之役夫?寡人將速罷之。」晏子再拜,出而不言。遂如(往)大臺,執朴鞭其不務者(不努力執行者),曰:「吾細人也,皆有蓋廬(民宅),以避燥溼,君為壹臺而不速成,何為?」國人皆曰:「晏子助天為虐。」

  晏子歸,未至,而君出令趣(促)罷役,車馳而人趨(人跟著車歡呼奔跑)

  仲尼聞之,喟然歎曰:「古之善為人臣者,聲名歸之君,禍災歸之身,入則切磋(規勸)其君之不善,出則高譽其君之德義,是以雖事惰君,能使垂衣裳(形容無為而治,安坐江山。),朝諸侯,不敢伐其功。當此道者,其晏子是耶!」

 

閱讀心得觀摩

  晏子一番造作,似乎旨在使國人相信,驅使罷役的是國君突如其來的惻隱之心,而非他晏子的勸諫。孔子盛讚他不居功的忠義,可是我卻以為,「鞭其不務者」乃謙謙君子不屑為之,此事,晏子展現的是他過人的智慧,而非他真有什麼凜然高義。

  其一,他明哲保身。彰顯他對國君有足夠扭轉決策的影響力,或是強調他比國君更加悲天憫人,這般樹大招風,反而容易使他在日後成為君主的心腹大患,人民稱頌的若是晏子,景公定會芒刺在背,雖風光卻非長久之計。

  其二,在那個時代,人民的性命屬於國家,力役稅賦全憑國君喜好,平民百姓別說沒有置喙餘地,更沒有抗議自由和申訴管道,任那皇宮酒池肉林,路有凍死之骨而徒呼負負。對晏子而言,既然離去時他已心知國君的決定,與其沾那「善諫」的虛名,不如讓黎民百姓高唱君王有德,也以此長久保全自己的官位吧。(三善 陳瀅竹)

 

  以往對晏子的印象一直停留在「身材矮小,機智過人」的模糊輪廓,讀完晏子成功勸止景公的此篇文章,讓我覺得晏子不僅是位優秀的外交官,守護著國家的尊嚴,更是個懂得維持君王形象的忠臣。

  原本我接受清廉、有政績就是好官的說法,但是看看古人對「善為人臣」的標準,才知道一切並不是這麼簡單的!原來更高段的臣子,不僅是要為人民喉舌,還要考量到君王是否站在合乎道義的位置上,才能夠放手去做任何動作,這真的是令我既佩服又感動!

  也許,這就是一種替人著想,又盡自己責任的最佳典範了吧!(三善 李琬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