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作品選登 學生作品選登

【點閱數:1,829】

娑羅樹子閱讀心得---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三年善班、莊班 陳瀅竹、李欣瑜、孔繁璇、方慈安、呂宛璇(96年10月第四篇)

內容

各校推薦作品選登九十六年十月第四篇

推薦老師:孟慶玲

學生姓名:陳瀅竹、李欣瑜、孔繁璇、方慈安、呂宛璇

學校全名:北一女

就讀班級:三年善班、莊班

作品類別:一般習作

作品正文:閱讀心得

娑羅樹子         宋.洪邁.夷堅志

中人每於秋夜得虛空所墜木實,以為娑羅樹子,曰是月中桂子也,天竺山尤多,然未能明為何品樹。林子長云:「其苕溪所居,一夕間,屋瓦歷鹿有聲,若一種物,從高而雨者。俄紛紛不止,呼童持帚升梯掃之,得成顆者數百計,全類皂角莢中所生,但一一堅重,無損蠹者。而屋四畔,原不曾有此樹,姑藏之。明日,取而審視,益信不疑。試以十餘顆付園吏,依種植法窖於菜畦內,及春發芽,盡為真皂角莢子,枝幹與世間者亡以異,其理殆不可曉。」唐李邕所作楚州娑羅樹碑予既載之容齋四筆,所云特奇崛,蓋非此也。

1北一女三善 陳瀅竹

  天下怪事委實無奇不有。記得小時候在陽台上種花栽草,盆栽上總有莫名長出的野草,明明是臨著馬路的二樓陽台,也不知道種子是從哪兒飛來的。然而不同於帶著棉絮的細小種子,本篇卻是堅重的皂莢木實,也難怪吳中人認為是月中所落了,對古人而言,屋四畔既無此樹,抬頭望向夜空,閃爍星子也許變換不定,但月娘卻是恆久不變灑下銀光的,無怪乎會想到月中桂樹的神話。

  嘗以科學方法解釋,此事並非絕無可能,也許山中勁風刮起樹子,經過民宅上空時便嘩啦嘩啦地落了下來。連英文課本上都提過龍捲風將嬰兒捲到遠處樹上而毫髮無損的例子,中國雖不像美國有固定的大型龍捲風頻繁的地區,但也許該地的氣候和地形偶爾會刮起小型、地域性的龍捲風也未可知呢!然不管真相如何,若真有此事,便當成地方異聞,姑且以月中桂子的傳說來解釋,倒也頗為浪漫,說不定還可以當作旅遊景點,賺點觀光財。

2北一女三善  李欣瑜

得虛空所墜木實,ㄧ般懵懂之人,ㄧ定覺得這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或不祥之兆?),尤其在科學不發達的年代,宗教、信仰更容易使人相信,此乃天上之物,此為神佛所賜!

   而林子長難能可貴之處就在於科學研究過程的四步驟「觀察、假設、實驗、學說」,他幾乎都做到了!先是收集樹子,再細細審視,猜測是何種植物的果實,並且實際種植,看結果是否真的符合推測。

   可惜的是,在那個科學尚不十分普及的時代,最後林子長還是未能解出樹子究竟從何而來。而我猜,或許是入秋後,季風將樹子颳來此地,也可能是在別處颳起了龍捲風,而到這兒下起「樹子雨」,ㄧ如罕見的「魚雨」、「蛙雨」一般。

3北一女三善  孔繁璇

這篇真的有點玄,明明房屋四周就沒有這種樹,怎麼會在一夜之間從天而降了數百顆樹子,而且待其發芽,竟和一般樹無兩樣,若要稱仙物嘛!也沒有仙物應具有的奇樹異花等性質,真令人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

莫非是吳中此地區會有類似龍捲風,又稱為羊角風等奇風,可能風力其大無比,將這些堅重的他處樹子全移駕到此了?美國亦不是時有所聞這種事嗎?常在龍捲風過境後,在數十公里外之地發現了災後殘骸,而吳中這地很有可能因地形等要素,而常使風力至此削弱,一弱後原本強風所攜之物便一一地釋出,而造成了像此文中的奇事吧?

4北一女三莊 方慈安

  天上掉下附近根本沒種的樹子,乍看真是一個奇怪的景象,但是其實不少地方都出現過天上下“魚”、下“粟”的傳聞,後來證實是風的緣故。風捲起地面上的東西挾帶到其他地方;風本身力量越強,就可以帶走越重的東西。文章一開始也說撿到樹子是「每於秋夜」,可見或許是一種與季節有關的現象。

    儘管現代的我們已經不會對這種事感到奇怪,但就古代人而言,他們的氣候知識都是經由觀察自然的變化而得,像是二十四節氣。而這種無從觀察起的現象,對他們就真的是難以解釋的異事了。

5北一女三善 呂宛璇

我常以為古人是迷信的,對於大自然的異狀,總是以虔誠敬畏的態度將一切解釋為福禍的降臨;不過林子長卻是以理性科學的角度去研究異狀的來源。他並沒有將木實視為月神賜給他的寶物而供奉膜拜,而是很聰明的把木實收集起來,加以研究推敲假設結論,最後做實驗證實他的理論果真不是月中桂子,而只是凡間普遍的皂角莢子。

之前夷堅志中的文章不少是關於怪力亂神的故事,所以看這篇題材特別的小短文有耳目一新的感覺,描述研究過程的那段更是讓三類的我讀得津津有味。

※老師說

  秋天夜空中灑下的樹子,顆顆堅重飽滿,任誰都要聯想是嫦娥恩賜的月中桂子,而林子長是有科學實證精神的人,經春天種植後,證實非天上仙種,而只是凡間皂角莢子。洪邁的記錄是可貴的史料。

  東漢王充論衡感虛就有「天雨穀」的記載,王充認為「福穀之雨,亦從地起,因疾風俱飄,參於天,集於地,人見其從天落也,則謂之天雨穀」,王充在東漢(和耶穌差不多年紀)的年代就能以疾風來解釋雨異的現象,真是非常了不起的識見。

  下面是幾則古史上有關雨異的記載:

  周成王三十四年,雨金於咸陽。(竹書紀年)

  漢惠帝二年,宮中雨黃金、黑錫。(陝西通志)

  漢元帝竟寧元年王昭君出塞,下嫁呼韓邪單于),南陽郡雨穀,小者如黍粟而青黑味苦,大者如大豆、赤黃豆、如麥。下三日。(庶徵典)

  漢成帝鴻嘉四年秋,雨魚於信都,長五寸以下。(漢書)

  漢成帝末年,宮中雨一蒼鹿,殺而食之,其味甚美。(徵典)

  宋太宗至道二年四月,福建縣廨雨黃黑豆;又長樂、太平二鄉雨黑豆,皆堅實異常。(八閔縣志)

  宋高宗紹興二年,宣州天雨錢。(江南通志)

  宋高宗紹興二十六年七月辛酉夜,天雨水銀。(宋史)

  元英宗至治元年,雨鐵,民舍山石皆穿,人物值之多斃。(雲南通志)

  明太祖洪武元年正月,黃梅雨如墨汁,池水盡黑。(湖北通志)

  明孝宗洪治九年秋八月,天雨麥。民煮食之,味不殊今麥。(饒平縣志)

  明武宗正德八年六月,代州八角等地雨魚,皆黑,小者寸許,大者二、三尺。(山西通志)

  順治十六年三月十九日,汀州寧化雨麥,拾者呼為鐵米。(福建通志)

  康熙三十一年壬申,下紅雨,著衣皆赤。(潮州府志)

  由此可知雨異現象古往今來也不少見,內容包括穀類、果類、魚類、獸類、金屬礦類、錢、沙塵,五花八門::。現代科學昌明,除了少數可能是隕石外,大部分已知是龍捲風的搬移作用。

  我比較感興趣的是:掉在屋頂上那歷鹿有聲的樹子,「一一堅重,無損蠹者」;八閔縣志也說宋太宗時掉在長樂、太平二鄉的黑豆,「皆堅實異常」;福建通志說順治十六年掉在汀州的麥,被叫做「鐵米」。我想當初被龍捲風帶上天的一定夾有大量的樹葉、樹枝、花朵::等雜物吧?但最後落下的卻是精純的果實,且顆顆飽滿堅重。可見氣旋一路旋轉時就一路把大體積的、或輕飄的物件用離心力給甩出去了,一路轉,就等於一路篩選淘汰一般,最後剩下的都是體積小又堅重的最良品。

  這讓我聯想到一位游泳教練說,在水中若遇到漩渦,要盡量放鬆,伸展肢體,到漩渦的邊緣時就會被拋出去了。千萬不要縮抱住身體,那會被緊緊吸在漩渦裡,就像顆顆堅重的皂角莢子、黑豆、還有「鐵米」樣的麥粒,非得氣旋自己解體,而釋出,否則是無法得救的。(孟慶玲)

相關檔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