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作品選登 學生作品選登

【點閱數:2,348】

陳惠公大城閱讀心得---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高三愛、御班 洪聖媚、龔晏萱、廖翊安、方宇心、張瑋珊(97年12月第一篇)

內容

各校推薦作品選登九十七年十二月第一篇

推薦老師姓名:孟慶玲

學生姓名:洪聖媚、龔晏萱、廖翊安方宇心、張瑋珊

學校全名: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

班級:高三愛、

作品類別:一般習作

陳惠公大城─ 漢 孔鮒   孔叢子.嘉言

陳惠公大城,因起凌陽之臺,未終,而坐法死者數十人,又執三監吏,將殺之。夫子適陳,聞之,見陳侯,與俱登臺而觀焉。夫子曰:「美哉!斯臺!自古聖王之為城臺,未有不戮一人而能致功若此者也。」陳侯默而退,遽竊赦所執吏;既而見夫子,問曰:「昔周作靈臺,亦戮人乎?」答曰:「文王之興,附者六州,六州之眾,各以子道來,故區區之臺,未及期日而已成矣!何戮之有乎?夫以少少之眾,能立大大之功,唯君爾。」
請同學發表讀後心得。

1、這個故事昭示我們「說話的藝術」的重要性。古代君王的權威是至高無上的,想要改變君王的決定,說服君王是多麼不容易的事啊!但是孔子卻能寥寥數言就讓陳惠公放過無辜的官吏,不可謂不厲害!就和晏子一樣懂得說話要「軟中帶硬」、「柔中帶剛」,才不至於踩到君王的痛腳,又能順利勸諫君王不會偏離正道,更厲害一點的,甚至能和墨子一樣,阻止一場會使人民受到莫大傷害的戰爭發生。但是口才好也不全歸是好事,現今社會中多少舌燦蓮花、口若懸河的人卻是不懷好意,因此我們除了要鍛鍊自己的說話技巧之外,也要不忘切莫太過信任他人,以至於著了別人的道。(三愛 洪聖媚)

2、哇!原來孔子也是一個那麼有權謀的人呀!針對陳惠公的個性與地位,用靈活的語言和手腕,委婉勸諫之。雖無法使因坐法而死的數十人復生,至少解救了被囹圄的三位官員,並在給陳惠公上了一課之餘,更昭示往後的君主應善待百姓、重視生命、謹慎苛徵徭役。

    我覺得勸諫需要勇氣,而成功的勸諫更是一門藝術,想要讓聽者知錯能改,並非易事。

    印象很深刻,在我國小六年級時,全班分成六組,每組皆面對面而坐,期中考時,在我面前的右邊的同學,壓低聲音問坐在我右邊的同學某題答案是不是〈3〉,那位被問得不知所措的同學在驚訝之餘,點了點頭。事後,幾個同學和我,包括被問的人,一起向老師敘述了這個經過。老師收起平時和藹可親的笑靨,正經而嚴謹地告訴我們那樣的行為是不對的,但她強調要「給人台階下」。相信有如神一般的老師會處理這件事,我們幾個人也就聽話地不再提起這件事。經過歲月的洗滌,我漸漸了解到給犯錯的人台階下的重要,當初次犯錯或一時鬼迷心竅的人不至於被逼到無地自容的絕境,他才比較有可能放下身段承認自己的疏失,進而彌補過往或洗心革面。大家都是有自尊心的,如果一味咄咄逼人的指責,有可能導致過度防衛,變得像刺蝟一般而無法溝通,也就無法達成勸諫的效果了!

    我想孔子對陳惠公『不戮一人的』讚美,絕非出於肺腑的阿諛奉承,而是深思熟慮後,為達成目的的權宜之計啊!(三御 龔晏萱)

                                        

 3、 孔子真不愧是百世之師!他用讚美、誇獎的方式來教育陳惠公,而不是公然直指著他的鼻子,對他說教、譴責他。孔子替陳惠公留了他要的面子,也捧了他,說他想要聽的話,並且以古代聖人做為餌。我不認為孔子在這裡是要諷刺陳惠公,我想這些話是設計過的。恐怕陳惠公自己都沒察覺他的這些行為,是因孔子的話而起。孔子讓我發現要影響、改變一個人的思想和行為,你必需要了解他,並且用合適的方法。(三愛 廖翊安)

4、孔子不愧是智慧的導師。至今,眾人仍尊他為至聖先師。他的影響並未輸給時間的考驗。其中為人稱道的,就是所謂孔子的「因材施教」,即就個人的情形的差異來調整管教方法。即使是在現代,此法仍不斷被學者專家強調,同時,這也是教學上最困難的部分之一。
讀完本文,直感覺趣味橫生!箇中滋味即在於孔子的言語及態度。顯然,他當然不是在稱讚惠公 。反之,而是以這樣的表達來責備惠公的做事不當。從頭至尾,無一處責罵、無一處說理,但所要表達的義理卻溢於言詞,已達勸諫目的,這是智慧。且關鍵在於用對了方法,成功地喚起惠公的羞恥心。
其他方法,諸如不言之教、不屑之教等等,皆孔子曾使用過,且對於不同人。好比伯樂相馬,能遇到一位了解,且能啟發自己潛力的老師,是幸福的。這也是孔子聖名能歷久不衰的原因之一吧!(三御方宇心)

5
、我覺得在這篇文章中,孔子展現了他高明又富有智慧的勸諫技巧。他並不是直接指責陳惠公為了一己之私欲而殺人的不是,因為過於一針見血的批評,有時反而會讓被指責者惱羞成怒,反而招致反效果。孔子用的是表面上讚美,但暗藏勸諫而諷刺的話來讓惠王反省自己的所作所為。
自古以來,就有許多臣子擅長用不同的手法勸諫君王。如孟子用雄辯與故事比喻方法闡述自己理念、東方朔以幽默詼諧話語提點皇帝、甚至有人用戲曲表演方式來表達意見,這些表達方式的不同都要取決於他人的接受度。其實現在和人溝通也是一樣的道理。如果原本是一片美意,卻因為言語得罪人就得不償失了。因此我們應該在說話前三思而後行,盡量為對方設身處理著想,指責時也要留給對方餘地,才是最聰明的溝通之道。(三年愛班 張瑋珊)

老師講評

這篇讓人見識到孔子原來也有巧舌如簧的一面。
陳惠公擴建城樓,人民獲罪而死的有幾十個,連監吏也被抓了三個待殺。孔子知道這事之後來見陳侯,稱贊城築得真美!並說:「自古以來,聖王蓋城臺,沒有不殺一人,就能有若此之功的啊!」大大誇陳侯不殺人,就能把城蓋好,比歷來的聖王都了得。陳侯默然而退,趕快偷偷放了被抓起來的監吏。然後問孔子說:「周初建靈台也殺了人嗎?」文王是周的開國聖祖,是後人心目中一個光芒萬丈的人,怎能說他殺人,破壞他完美的形象呢?於是孔子改口說:「文王有六州人民來依附,用六州的人民蓋個小小的台,還沒到期限就完成了,哪需要殺人呢?不過用少少的人,成大大的功,你還是第一名呀!」一味稱美到底,讓陳侯面子十足,極力配合假扮仁君形象,不敢再殺人。
孔子用贊美的方式,製造一個仁君假象套在陳侯身上,陳侯明知名實不符,卻又不捨漂亮光環,就只好假戲真作,樂得改變原來自己的戲路,極力配合眾人的期望來演出。這就是現代教育理論裡的「比馬龍效應」的實例,看孔子運用得可多順手呢!說的是好聽的假話,其實正是誘人的紅蘿蔔,比鞭子在馬屁股後打要有用得多了。
由此可知孔子口才便給,擁有如簧巧舌,但因孔子一片救世心腸,運用起來,自然慈眉善目,頂露毫光。但他也深知此中分寸難以拿捏,只要心術稍有不正,便成為花言巧語的佞邪小人,所以他平生最排斥的就是滑不溜丟的「佞」人,喜歡「剛毅木訥」的正人君子。他自己平日在家鄉可是忠厚老實,「似不能言者」,只有在宗廟朝廷,才「便便言」喲!(孟慶玲)

留言板有更多,歡迎瀏覽

相關檔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