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學科中心高中高職寫作學習網站各校作品選登
民國一百年六月份推薦作品
北一女中九十九學年度第二學期作文比賽高二組
第三名
廖柔謙 二良
教堂之光
日本大阪,有一間遠近馳名的教堂,由建築師安藤忠雄設計,名為「光之教堂」。這間教堂整體以混擬土建造,其中最大的禮拜堂兩側沒有任何窗戶,形成壓迫感強烈的黑暗空間,然而於牧師講道臺後方,整面牆壁以十字型分割,嵌入玻璃,而陽光便從牆上水平垂直交錯的開口裡,流瀉進來,形成著名的「光之十字」。置身其中,令人情不自禁地為其神聖、純淨、澄澈所震撼。
千百年來,人們在設計教堂方面,向來注重採光,以達到讓置身其中的信徒,在旭日東昇時,感到充滿希望;在黃昏之際,體會到寧靜祥和。利用光影交織,營造出莊嚴神聖的效果,如著名的聖索菲亞大教堂,聖彼得大教堂,以各式彩色玻璃,不同樣式的窗戶,勾勒出變幻莫測的光影,讓人不由自主地沉浸於其虔誠的氛圍中。
除此之外,這些教堂在艱困的年代,更散發人性的光輝,為或是流離失所,或是飢寒交迫,或是孤苦無依的民眾們,提供庇護、心靈的救贖和靈魂的寄託,讓他們在風雨飄搖的時代下,凍餒之中,找到短期的避風港,以及支撐下去的信念。而在西羅馬滅亡後,日耳曼人掌控歐洲之際,也就是所謂歐洲的黑暗時代,許多棲身於毫不起眼的村莊裡小教堂的教士,更肩負著傳承文學著作的責任。當教士們在夜裡就著燭光,抄寫古書時,自教堂窗口流瀉出的搖曳燭光,更代表人類的文明之光。
如今,教堂的設計多採簡潔流暢,以符合現代的審美觀,早已安裝明亮的日光燈管,採光則是為了節能減碳。隨著科學觀念深植人心,無神論興起,教會的影響力日趨微弱。然而,有一幕電影場景仍令我念念不忘,在一間年代久遠的教堂中,微小的灰塵,在自高處窗戶投射下來的光線中,翻滾飛舞,反射出細小的光亮,講道臺上鑲嵌著各色寶石的十字架,散發璀璨的光芒,那份靜謐,教堂帶給人們的那份寧靜祥和,是人們亙古不變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