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作品選登 學生作品選登

【點閱數:925】

101年2月推薦選登──我看昭君

內容

國文學科中心高中高職寫作學習網站各校作品選登

民國1012月份推薦作品

 

推薦老師:郭慧鴒

學生姓名連亭瑄

學校全名:新竹女中

就讀班級:二年十六班

我看昭君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塚向黃昏。畫圖省識春風面,環珮空歸月夜魂。千載琵琶做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杜甫的「詠懷古蹟」以五十六字道盡明妃一生中的美麗與哀愁!

王昭君,字嫱,晉時爲避司馬昭諱,又稱明妃。漢元帝時,因品貌端良被選作宮女,接下來有如電視八點檔的荒謬劇情卻在漢書中記下了令人扼腕的歷史。元帝因後宮甚多,無法一一得見,乃使畫工爲宮人著畫,再按圖召幸之。為此宮人皆散盡珠寶予畫工但求能得皇上青睞,獨王昭君品性高潔不隨波逐流因此得罪畫工,畫工毛延壽遂於繪圖時惡意醜化,使得王昭君「入宮數歲,不得見御,積悲怨。」昭君入宮時,雖不過只是個十六、七歲的少女,但她想必已知曉後宮深苑、樓台疊嶂,難進更不易出,若沒能在這些鉤心鬥角、各工心計的女人堆裡掙得一席之地,就只能任青春紅顏在深宮裡凋零枯萎、孤老終生,那她是抱著怎樣的心情拒絕賄賂的呢?是自信其容止出眾必不致埋沒?或不屑毛延壽的貪財無恥,堅持潔身不同流合污?

後宮佳麗無數,得罪畫工的結果使王昭君在宮中鬱鬱寡歡、孤寂多年。竟寧元年(公元前三十三年),匈奴呼韓邪單于前來請求和親,這個首入中原的匈奴人早在漢宣帝時便主張與漢室和平共存而聲勢高漲,漢元帝為求和平,自是不可拒絕這大好機會,便下令,宮人凡是願意出嫁匈奴者,以公主之禮相待,王昭君幾番思量後自請出嫁,自此「絕豔驚人出漢宮,紅顏薄命古今同」。

出行日,但見「昭君丰容靚飾,光明漢宮,顧景裴回,竦動左右」。想漢元帝乍見驚豔之餘,必想起詩經中「手如葇荑、膚如凝脂」「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吧!這麼一個藏在宮中的美人,因長居深宮所涵蘊出的韻致,令人一見傾心,漢帝意欲反悔將其留下,卻懼於失信匈奴,不得割捨昭君送至匈奴和親,只落得林黛玉嘆道:「君王縱使輕顏色,予奪權何畀畫工?」

最後漢元帝大怒將毛延壽殺了,有呼大快人心者,也有人認為反應感謝毛延壽,至少漢室因此維持了六十多年的和平,而皇帝也不會耽溺女色。但證諸她嫁至朔北致力推廣中華文化,輔佐呼韓邪治國安民,相信縱使昭君留下,以她的聰慧也不會成為禍水紅顏,不過如此一來,昭君其人亦將如歷代的無數後宮女子,淹沒於歷史洪流中,早為人所遺忘了吧!

昭君自願出塞至苦寒蠻荒之匈奴和親,被呼韓邪單于冊封為「寧胡閼氏」,希望她能為匈奴帶來安寧和平,而她確實也求得胡漢間數十年之安定歲月。「及呼韓邪死,其前閼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書求歸,成帝令從胡俗」。她最難能可貴的是,於呼韓邪單于死後雖上書欲歸鄉,但仍奉漢帝令,打破中國禮教再嫁呼韓邪之長子,此舉雖然和中原的倫理觀念相抵觸,但她從大局著眼,犧牲小我,維繫胡漢情誼,卻因此終其一生無法再見故里,著實令人感佩。

傳說中,昭君出塞時,在馬上彈了出塞曲,百般無聊下信手彈的琵琶,看似無心,實是內心離愁萬千,聽得經過的大雁也肝腸寸斷而掉落,因而有沉魚落雁的典故。王昭君,她的故事已傳誦千年,她的美貌、她的智慧,都使這段歷史更添綺麗、悲悽。最後王昭君被葬在塞外,匈奴人為她立碑紀念,相傳塞外草皆白時,獨昭君的墳上長著青草,故後人稱之「青塚」。青塚在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西南處,自古至今許多騷人墨客到此憑弔緬懷,遙想當日明妃絕世之風華。

    古來無論詩人、詞人都以「怨」作為她一生的結論,或許有怨吧!怨那貪污迂腐的毛延壽、怨那必須靠和親來維護和平的大漢、怨自己多舛坎坷的命運、怨至死仍不得回歸故國、……。但我反而認為選擇嫁至塞外是她人生中最好的決定,她雖遠離熟悉的故鄉,但她在匈奴有皇后的高貴地位、有可教養呵護的兒女、有愛載她的子民,比待在不見天日的漢室後宮孤老終生好得太多了!我想,美貌並不是她讓人傳誦千古的主因,她的剛毅不屈、勇於面對未知的世界,扭轉自己的命運,犧牲自我為國和親的那份心,才是世人心目中真正敬仰的四大美人之一---王昭君。

 

郭慧鴒老師評語:在敘述交代生平之餘,亦能穿插詩文加以呼應,文采豐富而有見地,從中亦能省思出生命的價值與認定。

 

 

 

相關檔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