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誰識英雄?-----對「項羽」與「劉邦」的青春點評
推薦老師:大安高工 林淑芬老師
作者:大安高工機三乙學生
如果可以選擇,你要當項羽或劉邦?或是你願為何人效勞?
三、兼融劉邦、項羽之優,益增智識
1. 大安高工機三乙唐俊傑
我不會特定學單一個人,而是學習他們的優點:項羽的果斷、魄力,能夠成大業的帶兵將才,再加上范增的周詳計畫,立出了卓越的成就;另一個我想學習的正是沛公的識時務,他善於觀察環境,虛心地聆聽意見,並且能夠沉得住氣,只要學到劉邦掌握對的時機配上項羽的果斷,便能事事成功。另一方面來說,如果要我選擇在誰底下做事,我想我也不會特別選擇誰,因為身為一個臣子我想要具備范增的直諫敢言,及張良的運籌帷幄的特質,只要誰能讓我發揮的空間,我即會全力以赴,效死盡忠。
2. 大安高工機三乙廖永豐
若要我選項羽及劉邦兩人,我想綜合其兩人的優點,項羽一夫當關的霸氣,著實令其屬下士氣大振而使敵對望之怯然而臣服;然而劉邦在氣勢上,雖未有項羽的鮮明,但論其企圖及團隊合作所展現的縝密周延,也同是值得多方學習。接著論其幾位下屬,例:張良與范增,雙方的謀士,儘管手段皆各出奇招,相信都是各為其主,然而經過幾番智鬥之後,雙方勝負漸有分曉,論張良實有才華,而行事也頗是拘謹小心,論范增雖同有滿腹謀略卻有喧賓奪主的缺失,又遇到主將不識用人,同為優秀的謀才,最後的結局卻令人感慨不已。
3. 大安高工機三乙吳鼎元
我想選項羽的果斷,得重心;選劉邦的遵從、耍心機。從這篇故事中可以看出劉邦雖是無賴,但他懂得聽從軍師(張良)的話,在危機的時候派遣屬下在後面斷路,確保自己的安全,就算是部屬皆死,也要保證自己能存活。也可看出項羽對部屬的愛護,「英雄惜英雄」的胸襟,但缺點就是「太過於感情用事」,以至於最後兵困垓下,自刎於烏江。「重情重義」是一個很好的優點,也是一個很大的致命傷,取捨真是兩難。
4. 大安高工機三乙黃尚瑋
以劉邦為偶像,項羽為借鏡。劉邦整體上雖皆略差項羽,但其知人善任,洞悉人性,乃是當時年輕的項羽所缺乏的。因此,如果想要成大事,必以最後的結果來評價,能屈能伸才是王道。如果過於感情用事,那將落得項羽一般的下場,只令英雄淚滿襟。劉邦雖在後世受世人褒貶不一,但他稱帝卻是一世功業。有時候,太過注重情義、道德,可能成為聖人,但多半是「死後稱頌」,人只要沒了生命,就算後世給予再大的肯定,自己也不甚了解!與其守著仁義道德,最後得了個萬世芳名,我想,我情願當劉邦,縱然過程不風光,但至少在此生中,我活得有成就。
5. 大安高工機三乙俞法彤
我想有項羽的個性,劉邦的智慧。劉邦有著聰穎的天資、善用人才、把團隊組織得井然有序。項羽的個性果斷、雖不具心機,卻很有自己的主見,因此當兩人的結合便是一個不世出的卓越大英雄。一個人具有男子漢大丈夫的氣概但不流於魯莽,甚至成就一番大業,這是多麼令人景仰的典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