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作品選登 學生作品選登

【點閱數:1,008】

別時容易(國立科學實驗中學 王靖云、蘇映蓉)

內容

國語文學科中心高中職寫作學習網站各校作品選登

民國108年7月份推薦作品

 

 

題目:別時容易

學校:國立科學實驗中學

班級:高中304班

姓名:王靖云、蘇映蓉

指導老師:國立科學實驗中學 吳佩玹老師

 

一、題目

  張大千有幾方印記是我喜歡的,如「三千大千」、「大千好夢」等;而我最喜歡的一方是「別時容易」。

  對於一個精於鑒賞的人來說,曾經自己收藏的珍愛之物,一旦不得已要拱手讓人,的確有難以言喻的感慨。這一方小小的「別時容易」,雖然鈐在不起眼的角落,卻使我感覺著一種愛物如人的傷逝之情了。

  我自己是不收藏東西的,藝術上的珍貴之物,經歷了久遠的年代,也彷佛是久經劫難的生命,使人要起痛惜之心。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懼怕這心的痛惜,我對一切人世可眷戀美好之物,反倒寧願只是歡喜讚歎,而無緣愛,也無緣佔有吧。

  納蘭容若有一句詞說「情到多時情轉薄」,我想是可以理解的。

  小時候我其實很有收藏東西的癖好。一些本來微不足道的小物件,如玻璃彈球,朋友的信、照片、卡片等,因為保存了幾年,重新翻看把玩,就似乎有了特別的意義,使人眷戀珍惜,而每次到抽屜堆滿,不得不清除時,便有了難以割捨的痛惜。

  我們能有多大的抽屜,去收藏保有生活中每一件瑣屑之物中不舍的人情之愛呢?

  幾次的搬移遷動,在地球的各個角落暫時棲身,我終於習慣了「別時容易」的心情。

  小時候有收藏東西的癖好,其實也是因為東西實在不多。在物質困難簡陋的年代,往往一件東西可以用好多年,那從儉省而生的珍惜,最後也就成了一種對物件的不捨之情吧!

  隨著物質的繁盛多餘,有時候不經意地捨棄一件東西之後,才發現,原來物質的富裕已經變成了對物的薄情了。

  在許多以富裕繁華著名的大城市中,每天夜晚可以看到堆積如山的垃圾,各種尚稱完好的傢具、電視機、冰箱、質料細緻的服裝等,都被棄置路旁。我行走於那些街道之間,留戀於那月光下淒然被棄置的物件,感覺著一種大城的荒涼。是因為富裕,使我們對物薄情,是因為對物的不斷厭棄、丟擲,變成了這城市中人與人的薄情嗎?

  工業革命以後的大城真是荒涼啊!彷彿在繁華最盛的時刻已經讓人看到了以後的頹圮,彷彿所有的富裕卻是為了把現世裝點成一個廢墟。

  我的不再收藏東西,我的不再保有太多東西,我的不再執著於情愛的纏綿,也許正是害怕著那對物對人的薄情吧。

  我願意,每一次告別一事,每一次告別一物,仍然有那「別時容易」的痛惜。有許多遺憾和悵惘,也有許多歉意和祝福。(選錄自蔣勳〈別時容易〉)

 

  請閱讀上列文章,分項回答以下問題。

問題(一):「別時容易」脫胎自李後主「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但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如何理解、詮釋「別時容易」的意思?請從作者對「物」的態度轉折加以分析、說明。文長限120字以內(至多6行)。(占7分)

 

問題(二):蔣勳的〈別時容易〉提及割捨平日所收藏的小物件的感受與體會,請以「別時容易」為題,寫一篇文章,描寫你如何從收藏一個小物件到割捨的過程,並抒發心中的感受與領會。(占18分)

 

二、審題建議

(一)「別時容易」是一種對「物」的傷逝之情。作者幼時所珍藏的小物件,總會遇到不得不與之別離的時候,這便是作者所謂的「別時容易」。然而「別時容易」其實是不容易的,因而話說「容易」,卻包含一種惜物之情。解題時需掌握作者情感上由「不易」到「容易」,再到珍重告別之間的幾度轉折,察覺之所以「容易」告別的背後原因。

 

(二)寫作題材可從周遭事物出發。現代學子的「別」不一定是具體物件,也可以是手機裡的照片或是電子郵件,甚或以手遊旅行青蛙中的明信片,都在考驗取捨的工夫。

  段落安排上須說明自己收藏的物件是什麼,並交代收藏與割捨的過程,最後對不得不別之際抒發心中的感受與領會。

 

三、作品選登

(一)

班級:高中304班

姓名:王靖云

 

  「別時容易」有兩個層面:自物質面看,現代人之所以容易分別,是因為物質過於繁盛,而在捨棄一物時,心中沒有眷戀。另一個則是心情上對物雖有痛惜的心,卻放得下,而知一切皆是緣分。作者自幼時因儉省而對物的珍惜態度,到成長後因屢次遷移而習慣。現今則是雖心中仍有痛惜眷戀之物的遺憾,卻能以祝福歉意和灑脫面對,態度有極大轉變。

 

【老師講評】

作者文中的每處心理轉折皆交代得十分清楚,且分析時層次井然,能指出作者的批評對象與自身的差異。

 

 

(二)

班級:高中304班

姓名:蘇映蓉

  太平洋沁涼的海水,一波一波的拍打著我的雙腳,在這烈日高照的夏日午後,我獨自一人蹲在花蓮海邊的礫灘上,撿拾著那些大小不等、色彩不一的石頭。「地理上叫磨蝕吧?」我手撫著那些身材圓潤、膚色嫩白的鵝卵石心裡暗想著,眼角隨即瞥見一旁別具特色的石子──白底卻長著一條灰藍色的浪帶。這些石頭讓我聯想到夏日大海的模樣,於是我俯身拾起,並拍了拍褲子上的碎屑。

  一直都有撿拾一些「自然產物」的習慣,春天的落花、夏天的蟬殼、秋天的楓葉抑或是冬日溪水邊的石頭,我喜歡收藏所到之處的路邊小物,像是連同著把整個季節的回憶都鎖入櫃子裡般,我格外珍惜這些。但大概是風化的緣故吧,櫃子裡的其他東西總覆著一層石屑灰;曾經火紅的楓葉因過於乾裂,碎成多片;而那些花瓣雖經乾燥,仍皺爛成一團。媽媽每回看到,總說那些東西留著也沒用,還導致櫃子裡鋪滿灰塵、凌亂不堪,還是丟掉較實際一些。我想,她不懂吧?

  直到某年春節大掃除,母親忍無可忍拿著大垃圾袋直闖入我房間,看著東西一件件被扔進袋裡,淚眼相對卻也無能為力。是一種割愛的感受,但隨著哭泣,心情也漸漸沉澱。我發現自己其實不如想像中難過,回憶都還清楚留著,只是那些美好所依附的實體不見了,而那些記憶裡的曾經反倒昇華。或許是過於喜歡、過於懷念,而不捨丟棄,卻又因為失去,反倒解脫了心靈上的枷鎖,放開了對過去的執著,反而能讓他們永存心中。

  我走了幾步路,把握在手裡的那幾枚石頭放下,回頭望了望在艷陽照射下波光粼粼的湛藍海面。這炎熱的夏天、濕熱的海風、深藍的海水,那些石子握在手裡的觸感,我會記得。

 

【老師講評】

1.我喜歡你首尾相應的設計,前以撿拾石子為開頭,後以放下石子收束,也是心理的兩度轉折。

2.中間段落對收藏之物有精煉且細膩的描寫,用語成熟,語句不拖沓。

3.有些短句可敘述得更完整,使你要表達的意思更明確、清楚,如第二段末尾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