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作品選登 學生作品選登

【點閱數:729】

假新聞來襲之因應對策(建國中學 劉○佐)

內容

國語文學科中心各校作品選登

民國110年3月份推薦作品

 

題目:假新聞來襲之因應對策

學校:建國中學121班

姓名:劉○佐

指導老師:國立竹東高中 簡丞佐老師

 

一、題目

  「假新聞」(fake news)只是「資訊錯亂」之一,錯亂的型態與本質有程度上的差異;有時候只是查證不確實的「錯誤訊息」;有時候是扭曲事實、真假混合的「作假訊息」。上開兩種訊息的破壞力與禍害效果,遠遠不如「惡意訊息」對於社會秩序甚至國家安全的威脅與損害。

  依據歐洲理事會2017年9月27日對於「資訊失序」的研究報告,依據訊息的傷害性(harmful)與錯誤度(false),可將所有資訊分成三種類型:

  (1)「錯誤訊息」(mis-information)

  (2)「作假訊息」(mal-information)

  (3)「惡意訊息」(dis-information)

  「錯誤訊息」縱有錯誤內容,但不會製造損害,社會大眾容易判斷內容的錯植或誤接;「作假訊息」置入錯誤資訊且與真實資訊混合,一般狀況下不容易辨識何者為真、何者造假,整體內容企圖對特定人或特定團體造成損害;「惡意訊息」則是有系統性作假,故意造成有目的性的損害,對於特定人士或特定團體、組織能夠發揮一定程度的殺傷力。(相關報導:他們相信地球是平的、登陸月球是假的,為何人們相信陰謀論?專家:因為這些人太自戀更多文章

  「假新聞」至少有兩種傳播效應,其一是擾亂資訊的真實與虛假,致使社會大眾不容易辨別內容的真實性,也無法順利剃除虛假資訊;其二,對於可以驗證的真實事實,假新聞可以發揮干擾作用,致使社會大眾困惑與質疑,分化社會、弱化信任,製造人民與政府之間的對立。「假新聞」的組成要件,依上開三種類型的訊息分類而論,一定包含「作假訊息」與「惡意訊息」,並非純粹是「錯誤訊息」。不會造成任何損害的新聞,就不是「假新聞」。(617字)

文章改寫自風傳媒https://www.storm.mg/lifestyle/507839?page=1

 

題目:假新聞來襲之因應對策

二、審題建議

  根據引文,先釐清假新聞之樣態,再就不同樣態及傳播效應,思考並擬定因應對策,可分別從「政府及企業責任」、「媒體自律」及「民眾媒體識讀素養」等方面著手切入,說明不同角色對於假新聞應負之責任為何。

 

三、作品選登

    假新聞來襲之因應對策

  在這個網路交流頻繁的時代裡,資訊的傳遞比以往飛鴿傳書等傳統方式不知道快上幾倍,現代人們只要在網路打上關鍵字,出現的訊息就如大海一般不見盡頭,然而這片大海卻隱藏著暗流,那就是似是而非的假新聞。

  新聞,是對社會事實的報導,而媒體則負責客觀統整,並提出主觀的見解。但是有些不肖媒體卻為了賺取利潤,不惜竄改事實,不再報導能讓閱聽人了解真相的新聞,只報導能讓媒體賺取金錢的假新聞。

  有不少人覺得既然假新聞如此猖獗,為何不立法阻止呢?事實上,法律只能規範外在行為,而且如果製造假新聞能輕鬆獲得大把大把的鈔票,犯法又何妨?因此要真正防範假新聞應該以教育著手。

  假使學校能給予學生正確辨別假新聞的技巧,製造假新聞的業者自然也會失去讀者,如此一來,就能有效防範假新聞。防範假新聞必須從提升閱聽人素質開始,並使其對新聞抱持懷疑的態度。我思故我在,人必須去思考事物的真實性,不應該輕易聽信謠言。

 

【老師講評】

  晉佐以海中洋流的譬喻帶出假新聞潛在危害性,並從媒體責任與營利兩方面開展論述,分析假新聞流竄的原因。惟末段僅聚焦於「教育」,對於現今假新聞氾濫之情形而言,似乎力有未逮,可參考課堂引導,從不同角色的責任來思考因應之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