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樓記
閱讀框線內文章後,回答下列問題:
(一) 作者為何提出「古仁人之心」,與滕子京有何關連?古仁人何以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9分)
(二) 何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請以實例印證說明。(9分)
答案必須標明(一)(二)分列書寫。(一)(二)合計文長限250~300字(約11~14行)。
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之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歟!」噫!微斯人,吾誰與歸!(范仲淹〈岳陽樓記〉) |
【參考答案】
(一)
1. 滕子京遠謫巴陵,猶未喪志,仍戮力公事,范仲淹有感於此,延伸出古仁人的處世智慧,隱含勸勉之意。2. 古仁人處世關注的重點,不在個人遭遇的順逆及際遇的好壞;而是以民生疾苦及國君施政的良窳為念。凡事以開闊的胸襟面對,放懷得失,故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怡然自得。
(二) 先憂後樂是指將天下人的福祉置於個人憂樂之前,凡事以他人為優先考量。比如早期諸多來台宣教的異國神職人員,生活清苦,薪俸微薄,即使病苦纏身,依舊以服務他人為首務,積極奉獻,不以為苦;甚而將微薄的薪俸轉用於照顧他人。而在所扶助之人得到妥善照顧之後,也因實踐其人生意義、因他人之樂才得到心靈的喜樂。如此正展現范氏所謂「先憂後樂」的精神。(29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