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命題 寫作命題

【點閱數:12,273】

三十篇核心古文寫作練習題目暨參考答案-赤壁賦(北一女中 國文科教師)

內容

赤壁賦

閱讀框線內文字後,回答下列問題:

(一)    蘇軾在文中以「水、月」為例,說明「變與不變」之理,試就你對自然現象的觀察,舉例申說其理。(9)

(二)    文中所提到的「變與不變」看似對立矛盾,請說明蘇軾面對此一矛盾的相應之道。(9)

答案必須標明()()分別書寫,()()合計文長限250~300(11~14)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食(亦作「適」)。」(蘇軾〈赤壁賦〉)

【參考答案】 

(一)  蘇軾認為「變」與「不變」的事理,是「現象」與「本質」的差異。「現象」恆變;如繁華繽紛,終有枯槁衰敗;所以不必依戀「現象」的美好,因為現象轉眼即逝。至於「不變」的事理,則存於「本體」之中,花開花落,是現象;四季有更迭,也是現象。但本質未變,因此得以循環反復。

(二)  「變與不變」看似對立矛盾,實則並行不悖。人世間的盛衰榮枯,都只是「現象」的變化,如清風、明月、流水,乃至於大自然的「無盡藏」皆是如此。所以要找回「常心」面對,才能超脫於物外,進而領悟到取捨與安身立命之道,找到了生命的活力和出處,這才是智者。若隨外物而喜悲,不能明白事物恆變之理,則無法擺脫「困境」帶來之悲苦。惟達者得享恆樂,而悲者恆以自苦。(304)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