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歲時我已單獨上了私塾。如一般風氣,凡是私塾中給予小孩子的虐待,我照樣也得到了一份。但初上學時我因為在家中業已認字不少,記憶力從小又似乎特別好,比較其餘小孩,可謂十分幸福。第二年後換了一個私塾,在這私塾中我跟從了幾個較大的學生,逃避那些書本去同一切自然相親近。這一年的生活形成了我一生性格與感情的基礎。 改寫自沈從文〈我讀一本小書,同時讀一本大書〉 |
請閱讀上列文章,分項回答以下問題。
問題(一):作者說他「逃避那些書本」、「逃學成習慣」,請問這些行為,對作者生命有何啟發?請就文本加以闡發敘述。文長限 250字以內。(占7分)
問題(二):閱讀完上述文章資料後,請以「那些課堂沒教的事」為題,敘寫個人的經驗,並抒發心中的感受與領會。文長限500字以內。(占 18 分)
測驗目標:情意的感受抒發能力
命題用意:
《從文自傳》中的〈我讀一本小書,同時讀一本大書〉,敘述其童年至少年時期的蛻變與成長,文淺意深。在他典雅敦厚的文字中,娓娓道來幼時的撒謊、逃學,放下那本小書,只為去閱讀課堂外那本大書。在多元化時代之下,沈從文的認知過程別具啟示與意義。測試目的其一,省思自己學習過程,認識教室外的世界、社會方為一本大書,宇宙萬物皆學問,人生沒有畢業的學校。其二,學習運用感官回憶及思考想像,書寫情志,了解經歷是寫作的養份,多觀察、體會,開拓知識範疇、使寫作入情入理,胸懷萬里,成為對生命有所體悟的新時代青年。
評分原則:
第一題:
1.能就文本詳述作者逃學後,學習及認識了何事何物,能闡發己見,說明逃學對作者生命的意義及啟發,文辭優美者,可得5-7分。
2.能擷取文本訊息,卻未能發抒己見,文辭通順者,可得2~4分;
3.內容粗疏,稍引原文,言未及義者,可得1分。
4.抄襲或空白者得0分。
第二題:
1.具體敘寫課堂外所學事物,並有深刻見解,能提出自己的感受與領會,文情並茂並內容精當者,可評A+級,16~18分。
2.能敘寫課堂外所見所學,有所感思及見解,並且文辭清通者,可得A級,13~15分。
3.敘寫所見切題,結構平穩,體味粗略,文辭通順者,可得B+級,10~12分。
4.敘寫不充分,且感思平淡,流於泛論,缺乏情辭者,可得B級,7~9分。
5.敘寫空洞,缺乏體會,且結構鬆散,語意未盡者,得C+級,4~6分。
6. 文不切題,內容貧乏,且毫無結構,文句不通者,得C級,1~3分。
評分特殊原則:
1. 空白卷,或文不對題,或僅抄錄題幹,可評0分。
2. 即使體會深刻、想像豐富、敘寫優美動人,但未完整詮釋二項要義,至多B+級(12分)。
3. 內容、文字均佳,但文未終篇,或一段成文者,至多B+級(12分)。
4. 內容、文字、結構均佳,但未訂題目,至多B+級(12分)。
5. 視標點符號使用之欠當或錯別字之多寡,斟酌扣分。
佳作共賞
(一)
竹東高中 2年01班 謝伃柔
在文章中作者說:「我的智慧應當直接從生活上吸收消化,卻不須從一本好書、一句好話上學來。」這句話與作者小時候逃學有關。在讀私塾時,作者的表哥帶他逃學,讓他領悟了生活中大自然的美好,也教會他如何說謊。在一次次的逃學中,看到形形色色的事物。「萬物靜觀皆自得,處處留心皆學問。」這句話正說明作者的情形,不一定要讀書才能得到學問,世間萬物也蘊含著大道理。雖然作者失去了一些知識,但卻學會了一般人在私塾學不會的「對美的思索」。逃學的過程中,作者體會到許多生活經歷,這些對作者生命必有很大的啟發吧!
評語:
能就文本闡發亦有所創見,掌握文本意涵,並能探究生活及大自然對沈從文的啟發養分,深中肯綮,印證「處處留心皆學問」的道理。 (5分)
竹東高中 2年01班 陳曦
透過表哥帶作者「逃避那些書本」,「逃學成習慣」,讓作者到日光下去認識這大千世界微妙的光,稀奇的色,以及萬匯百物的動靜,也開始帶作者到他家中橘柚園中玩,到城外山上去,到野孩子堆裡去玩,也教導作者說謊,甚至讓作者體會到「智慧應當直接從生活上吸收消化,卻不須從一本好書、一句好話上學來。」他知道自己在外面可以得到比私塾多的東西,所以他追求直接從生活上吸收,去認識美,去學習如何思索,得到屬於自己的智慧,作者以行萬里路證明自己讀萬卷書。
評語:
善用文本加以析述大千世界給予的美妙,並引用原文,闡釋認識美、學會思索、得到智慧都是從生活中所得,正所謂以行萬里路驗證所學,甚有所見。 (5分)
竹東高中 2年14班 林育喧
當作者學會逃離學校,他也學會用自己的時間感受生活,體驗那不僅限於書中的美好。本來同於一般小孩,乖巧的坐在私塾中,讀著框限於書中的文字,卻在表哥的領導下,學會思索─從一切最平凡的自然中得到智慧。作者認為他的學校是那清清河水,心情隨著水波而流動,聽著潺潺水聲,而不是朗朗讀書聲。
作者自一切逃避的行為上,獲得了從未有過的新鮮,因為對外面世界有了深刻體味,發現這是在讀書時所感覺不到的。大自然是有生命的,它會告訴我們關於「生活」及「生命」的事,而這些事得要我們親自去碰觸、去聆聽去觀看。
評語:
侃侃而談逃學一事對沈從文生命的啟發,闡釋出平凡的事物對作者心靈的重大影響,正如湯湯河水教導作者學會美與思索,此種人生觀的定錨,正是課堂外所學。敘述闡發得宜(6分)
(二)那些課堂沒教的事
竹東高中 2年01班 謝伃柔
那些課堂沒教的事
「好鳥枝頭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讀書不一定要在課堂上和書上,只要用心體會,大自然處處皆是文學。正如同上述詩句,知識不是死寂的,而是生動活潑的。大自然就是一個百寶箱,等著我們來探索。
舉自己的親身實例。生物課在教高接梨嫁接時,不用老師教我都知道流程,因為家裡正好有栽植高接梨。每年寒假都去山上幫忙,因此我直接觀察,並可找出問題所在及解答。
高中後因為沒有補習的緣故,我多了一些時間可以利用,我開始學習種植。第一次是種薑,我當時都尚未知曉將老薑的芽切下來直接種到土裡即可生長,歷經一次春秋季,就可以收成。我等了兩、三個月禮拜,果真見到盆栽中冒出了薑的幼苗,這件事刷新我的認知,萬萬沒想到如此容易。而栽種的時候, 祖母說要一直堆土上去才會長大,在一年後才可以有收成,按照祖母的話,我照做,一年後成就感汩汩流淌在我心中,這些事是在課堂中無法學習到的。
另外我個人的觀察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在課堂外學習的。以前上課時已經知道細菌感染會使樹木生病,但卻不知道是因為樹根腐敗導致樹瀕死。自家院子前面有一棵含笑花樹,是祖母四十幾年前所種植的。小時候,我常在樹下玩耍,然而高一那年,樹木開始枯垂,父親將樹下的雜物清開後,發現樹根腐敗,而我們束手無策,只能眼看著樹一天一天的枯萎。後來,父親請教別人,教導先將腐爛的地方清理乾淨,再用硫磺粉和木炭粉混和塞樹上樹洞,再封上白膠即可救治。不久,含笑真的由枯萎轉榮華,花繁葉茂。由這件事,我認為課堂上教的只是理論,沒有實際探索過、實踐過,那都只是紙上道理而已。
書本及課室所教都是理論,沒有親身驗證過,就不會真正了解,然而「實踐」這件事是課堂上沒有教的,這要在生活上經歷。正如做一件事,適時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這些能力只有在用心從事一些事情後才能得到,因此許多事都是老師課堂無法教的,也是課室外才能學習的,一切唯有親身體驗過才是真知。
評語:
伃柔敘寫親自驗證,真實經歷,所學不再是空洞理論,而是確實解決問題的能力。舉自家高接梨及薑的植栽經驗,說明許多事都是課堂外所學。
全文真實生動,文字樸拙懇切,舉例切題,敘述完整,雖非有意為文,卻正是一篇自然生動的佳文。(15分)
竹東高中 2年9班 胡書萍
那些課堂沒教的事
在課堂獲得知識,已經是現代人們信奉的真理,但世界並不淺薄,萬物不止於書籍記載,人生不止於追隨文憑,社會更不是用聽講體會 。我不甘於坐在斗室裡咀嚼文字及接受灌輸的東西。我深知,課堂外是一片探索人事風情與智慧的地方,是比學識重要的廣闊天地。
十歲以前,我的生活主要由住在小鎮的外公外婆照顧,比起住在城市的孩子,我的童年相當自由,回家作業又少又簡單,補習也不是蔚為風潮的事。中午營養午餐後,便是我們精彩的遊歷時間,比起偏鄉郊區,我的小鎮現代的多,雖沒有山明水秀讓我們發揮野性,但是小丘樹林也是美麗的,並且充滿了傳統的吃食。小鎮有許多古早味的飲食,都是百吃不厭的,以古法所製醬油及粿仔,健康又美味。
小鎮算是黃昏產業的聚集地,每條巷弄至少有一間是掛著老舊招牌的鐵皮屋,有些是雜貨店、豆腐店、裁縫店、棺材店、命相館或壓根不曉得裏面是在賣什麼的小店;有時有烤地瓜和爆米香的攤販車遊走在街弄上,我常快速隨興地將作業寫完,便用下午時光穿梭巷道,去參觀各種樣式的店面或攤子,入迷地看著老闆熟練的操作腳踏式裁縫車、食品模具、壓力爐、刨木刀等器具或是手工編織塑膠竹籃及如何組裝五金等,有時我待得太久還會被勸告回家讀書,我們也只當作參考。在眾行業中,我最喜歡的莫過於看著命相館的老先生揮毫為抱在母親懷中哭泣的嬰孩畫符收驚,那充滿傳統神秘與玄妙感,讓我有虛幻的想像,令我著迷。
我雖沒有進入安親班學習,但光看這些工作進行的樂趣便無窮,而我也從中學到這些產品的出產方式、小秘訣。
還記得身為菜販的外公告訴我用放置兩週的尿液灌溉出來的高麗菜特別鮮甜甘脆…。雖然我們也只是聽聽的了解,但起碼脫離了以為爆米香是用玉米做的無知。
這樣的生活給我的最大收穫是讓我知曉了人情世故。有時被外婆帶去街頭街尾「過家」的時候,總是能聽見一些故事,諸多是不宜公諸於世的鄰家閒話(戲謔地說,那些簡直是真實八點檔,叫人直稱「憨古」)看著平實和藹的隔壁大嬸愁苦地對著外婆哀嘆哪個家人不成材,或有時走進雜貨店或入過榕樹下亦能聽見老人們坐在藤椅上自嘆老而不中用或是擔心子女的嘮叨。更常叫人無奈的是常常有與我們熱絡的阿伯阿婆突然在某一陣子沒有出現,不久便在他家門口看見粉紅或紅色的布簾與花圈,也常有搭棚突然在某個早晨出現,占了整條小巷,又整天吹響嗩吶與誦經聲,使得我們既是哀悼又是埋怨。從諸般感嘆世事中,我學到了所謂人情與無常,我被這般無奈著紅塵與衰老的氣氛浸染整個童年,課本教不了這般感情,也不能教受世故的看法,也許我的心靈在這不知不覺之中較同輩老成。
讀書知識固然重要,但隨著時代變遷,我們體驗生活的時間越來愈少,書本無法教我們體驗生活,社會人際不可能用閱讀得到。上了市區國中後,我深刻體會都市人把課堂當成生活場景,忘了體驗人生,也忘了接觸由人與人之間構成的社會風情。我很幸運,在被關進填鴨式的牢籠前,我學習了小鎮帶給我的啟發與智慧,還有那份屬於土地的溫情,因為在往後的學習生涯裡,我絕對學不到這些課堂外所賦予我的林林總總。
評語:
書萍娓娓道來、文不加點,似乎隨筆所寫、下筆千言,卻深中肯綮,自有意趣。
敘述小鎮所見所學,一一讓人如入大觀園,又驚喜又好看,頗得沈從文神髓。而首段總論萬物並不止於書籍記載,末段總結書本無法給我們生活的體驗,前後綰合,最後總論課堂外是探索智慧與人事啟發的所在,全文一氣呵成,令人擊節嘆賞。作者元氣淋漓,內容飽滿,架構完整,深有所見,情采並發,允為不可多得的好文章。(17分)
竹東高中 2年13班 彭珮珊
那些課堂沒教的事
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與其把自己也侷限在一本本書裡面,我寧願踏出房門,一步步去認識這個世界。
在學校課堂中,學到的很多,學不到的卻也不少,「想」和「做」是截然不同的事,因此我覺得學以致用是必須的。何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呢?國內企業門檻都是學歷優先、能力第二,那讀萬卷書不正是矯正現代人的敝病嗎?是的。現代人都拼命地念書,除了念書還是念書,但其實在生活中許多的實質技能,是在書裡面找不到、老師也不會教的,例如操作印表機、使用ATM等等,在生活中很破切,但課堂不會教,這就是為甚麼要行萬里路的原因了,只有自己實際去接觸,才會學得更有效率,也更能實用它,而不只是匆匆略過的那一行字。
在課堂上學習只侷限在「知識」層面,沒有教我們日常生活的常識、做人的基本道德,或是如何面對壓力、如何談戀愛等等。身為學生的我,無時無刻都面對堆得越來越高的「知識」,每天接觸這些乏味的事物。我開始懷想,「我的心總得為一種新鮮聲音、新鮮顏色、新鮮氣味而跳,我得認識本人生活以外的生活。我的智慧應該直接從生活上吸收消化,而不須從一本書一句好話上學來。」
誠然,學習課堂、書本上的知識固然重要,但學習如何運用、實踐、更是關鍵要素。我現在真切體會到「行萬里路」的重要性,希望我以後能勇敢邁出步伐,走到外界見見世面,拓展自己的視野。課堂裡,一切都是紙上談兵,學不到如何看人臉色、如何隨機應變等,所以,多利用課餘的時間到外面探索,到大自然徜徉,你會學到「那些課堂沒教的東西」。
評語:
珮珊論述課堂所學多為知識層面,生活技能是課本學不到的,頗切合題旨、言之有物。惟全文較少生動舉例及真實經歷,多為點到帶過,雖亦有所見,但說理居多,生活敘述及體悟較少,情味稍無,若抒情及敘事能力再加深厚,就更可觀了。(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