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命題 寫作命題

【點閱數:16,608】

108年三月份國寫測驗命題與佳作講評-知性題(西松高中 蒲基維老師)

內容

  1923年,佛洛德在《自我與本我》中,對無意識理論進行了修正,提出了「人格結構理論」,這一理論把人的心理結構分成「本我」、「自我」和「超我」三個組成部分。

  「本我」是指充滿了本能性衝動,為整個心理過程提供心理能量的無意識部分,它只按照快樂原則運作,也就是趨樂避苦,因此不為正常的意識所允許,常常被壓抑在人的心靈深處。

  「自我」位於人格結構的表層,是和外界打交道的知覺系統,屬於意識的部分,其按照現實的原則控制本我的運作,佛洛德認為自我是本我的騎手,本我是自我的坐騎。

  「超我」是道德化的自我,象徵著在社會文化的薰陶中形成的道德規範,其位於人格結構最高層,按照至善原則指導自我,以便達到理想自我的實現。

  這三個部分並不是相互獨立的,也沒有明確的分界,而是在相互衝突中混雜成人的心理結構,在這一系統中,本我是基礎性部分和動力源,依次派生出自我和超我,而自我和超我則在更高層面上統攝和控制本我。

 

 

改寫自〈欲望及其象徵性的釋放 佛洛德心理學文論〉、維基百科「佛洛伊德  自我本我與超我」

 

讀完上列短文,請依序回下列問題:

(一)在理解佛洛伊德對於本我、自我、超我的定義之後,請你「換句話說」,重新說明「三我」的含義。(文長60-100字)

 

(二)請以生活中自己的某一種慾望為例,說明你的本我、自我、超我在面對這一種慾望時的自處之道。(文長200字以上)

 

(三)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充滿著許多大大小小的誘惑,這些誘惑容易引人墮落,也可能引發犯罪;然而基於人性,有時候適度地釋放自己的慾望,也是紓解壓力的方法。慾望對於人性而言究竟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請參考佛洛伊德「本我、自我、超我」的理論,並以「我應不應該克制慾望?」為題進行思辨,撰寫一篇400字以上的文章。

 

評分標準

第一題:

1.能充分運用現實事以例重新詮釋「三我」的意義,文辭優美者,可得3分。

2.能提出「三我」之解釋,延伸闡發表層,文辭通順者,可得2分;

3.能依文本解釋「三我」之定義,但內容空泛,文辭淺疏者,可得1分。

4.抄襲或空白卷者,得0分。

 

第二題:

1.能呼應「三我」的意義,提出生活中的事例,並能說明合理的自處之道,文辭優美者,可得3-4分。

2.能舉出適切事例,合理說明,文辭通順者,可得2分;

3.能舉出事例,但說明的內容空泛,文辭淺疏者,可得1分。

4.抄襲或空白卷者,得0分。

 

第三題:

1.能深度敘寫自己曾有的欲望需求的經驗,並提出該或不該克制的立場,見解不凡,文辭優美者,評A+級,16~18分。

2.能敘寫自己慾望需求的經驗,並提出立場,內容充實,進而延伸進一步感思,文辭流暢者,評A級,13~15分。

3.能敘寫自己慾望需求的經驗,內容完整,文辭平順者,評B+級,10~12分。

4.能概略敘述自己慾望需求的經驗,但內容流於表層直敘,文辭平淡者,評B級,7~9分。

5.能敘寫自己慾望需求的經驗但內容空疏,取材不足,文辭欠通者,評C+級,4~6分。

6.文未切題,立意與取材皆貧乏,文辭不通者,評C級,1~3分。

7.抄襲或空白卷者,得0分。

 

學生佳作

西松高中二年孝班   陳歆

(一)

  若將佛洛伊德的三我人格理論套入生活中,「本我」就好比我上課肚子餓想吃東西,於是我便不管老師直接先吃再說,行為如同野獸追求本能般的原始意識。「自我」則是因為基於現實考量,偷吃東西可能被當,才選擇下課再吃。而「超我」是老師說不能吃,我只好下課再吃,是最為理想、受社會規範洗禮的最高人格。

【評語】以食慾為例,重新詮釋三我的定義,深入淺出,亦能悅服人心。

 

(二)

  在上物理課的時候,我時常抵擋不住老師沉穩的講課聲,沉入夢鄉,但在經過段考的摧殘下。我內心樂觀的小草慘被腰斬,只好乖乖上課。因此每當我快要睡著時,腦中總會傳來兩道聲音,一邊慫恿著我快快睡著,一邊努力不斷地說服我上課不能睡,而我在腦海爭吵中,重重地點頭,在要碰到桌面的那一刻,我眼前閃現一張四十分的物理考卷,「不能被當,要考及格!」瞬間抬頭打起十二萬分的精神,繼續聽課。因此在面對生活中的慾望,「三我」人格並不單獨存在,而是混雜於人的心理,並反應於生活的所作所為,就如同我所舉的例子,就是自我戰勝本我及超我的一例,並無絕對,一切取決於人。

【評語】用戰勝瞌睡的生活事例來說明三我並不單獨存在,非常有說服力。

 

(三)

    我應不應該克制慾望

  在當今全球化的時代下,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日益頻繁,除了經濟、科技、語言外,還有一種潛移默化間,不知不覺地融入我的生活,那就是美食。不需任何溝通談判,直接征服你的味蕾。而我身為一名專業吃貨,美食當頭,豈能忍受?

  可喜亦可悲的是,我住在眾多美食小吃盡出的台灣,尤其手搖杯的風氣盛行,讓我總是想一杯接著一杯,每日都有一杯喝,慾望如山谷般的無底深。但隨著研究報告指出,含糖飲料可能導致肥胖、糖尿病,嚴重者甚至洗腎。這個消息對我來說簡直是沉痛的打擊,只好儘量避開飲料店,以克制自己的口腹之慾,防範這些誘惑引我墮入邪惡的糖分之淵,並帶領我的身材臃腫至肥胖過重。

  不過我並不支持完全的禁止這些甜食,因為偶爾的小確幸,不但能令人開心,紓解壓力,能使自己更有動力去做下一件事。因此這種類似獎懲制度的小確幸時常被用在上班族女性,甚至考試前後的學生,以此勉勵自己再接再厲,使自己的工作進度或學業一併滿足,正向地利用慾望得到更高的目標。

  身處誘惑無限的地方,人的慾望也會無限擴大,人性本是如此。但要如何克制慾望,以防它擴大而使人貪婪,唯恐它沒有慾望,沒有目標,渾渾噩噩的過一生。其實重要的是要有好的方法、對的心態,才能在面對無窮的誘惑與慾望前,正正當當,開心地取得,亦不受其拖累。

【評語】能舉日常生活中的含糖飲料作為詮釋慾望的張本,例證非常適切。面對含糖飲料的誘惑亦能從正反兩面論述,並將慾望導向正向的能量,進而提出精闢的見解,推論邏輯亦清晰可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