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第八條第一項第三款及第四款揭示:「有權罷工」。歐盟在基本社會權憲章中規範勞工的團體行動權包括罷工權,惟罷工必須遵守國家法規及團體協約。美國、加拿大與墨西哥在簽訂「北美洲自由貿易區協定」後,又進一步簽定「北美勞動合作協定」有關勞動準則部分,明定勞工的罷工權利。 罷工權行使的消極功能,在有效解決勞資糾紛,也就是透過暫時的「集體不工作」,迫使資方或政府出面談判解決勞資糾紛。積極功能則猶如「預防保健」,若勞工可以順利行使罷工權利,將迫使資方必須採取合理對待勞工的相關協約及措施,以避免罷工所帶來的經濟及社會層面的衝擊。從先進國家的例子顯示,常常行使罷工權的國家,通常必須有強健的經濟體質,透過罷工的衝擊,反而更能夠找出經營管理上的癥結問題,改善並增強企業體質。 當法律的天平一面倒向資方,當政府由資方集體所控制,當民意代表成為資本家集團所豢養的「民主」走狗,罷工,便是受僱者防衛自己權益的唯一有效武器。在歐、美、日、韓等資本主義國家,罷工是家常便飯,連公務人員也經常發起罷工行動,可知罷工不僅是民主指標、進步表徵,而且已融入人民生活,法國媒體就曾形容「罷工是法國人的第四餐」。 罷工行動不只是放下工作,回家泡茶、睡覺,還包括採取其他積極性的抗爭行動,以確保工會「進行具有壓力效果的罷工行動」,迫使資方或政府讓步。 (改寫自黃程貫〈認識罷工——勞工的最後武器〉) |
請分項回答以下問題。
問題一:罷工使生活產生諸多不便,但何以世界各國包含我國都立法保障勞工的罷工權?文長限60字以內(至多3行)。
問題二:請以「罷工行不行」為題,論述罷工的功能與對社會的影響,並表明你贊成或反對的立場。文長限 500 字以內(至多 23 行)。
測驗目標:知性的統整判斷能力
命題用意:
近年來,由於勞動意識的覺醒,許多勞工紛紛籌組工會以對抗資方不合理的要求。但是,在資方掌控薪資以為要脅時,只要再加一句「不爽不要做」「你不做,後面還有很多人等著要呢」,勞方往往只能選擇與現實妥協。面對無法動搖的資方,以及無力承擔的壓力,最後勞方只能使出終極的抗議手段──「罷工」,期以製造不便來迫使資方與政府介入。罷工是以「不便」為代價,製造群眾壓力,迫使資方正視問題。但是,我們真的了解罷工者的訴求嗎?
以最近的航空業罷工事件為例,因罷工造成的行程不便,有些人能夠體諒勞方的苦處轉而向資方施壓,但更多的人卻在未了解情況時便指責勞方貪婪、怠惰,站在消費者的立場逼迫第一線的抗議者對不合理的待遇就範。
「如果溝通有效,誰想站在這裡罷工?」「我們願意承擔被秋後算帳的風險,但你們願意承擔飛行安全的風險嗎?」罷工絕對不會只有勞資雙方的問題拉鋸,有時牽涉到的,是消費者的安全、是社會的安穩。
本題希望透過閱讀資料結合社會議題,讓學生分析了解抗議運動的成因,並思考這些抗議運動的動機與抗議者的心理,無論贊同與否,都能夠更深刻去認知、思考,而非情緒性淺化問題。
評分標準:
問題一
◎評分原則
問題一作答情形 |
等第 |
分數 |
能確切掌握: 1. 消極面:罷工迫使資方或政府出面解決勞資糾紛 2. 積極面:迫使資方採取合理的協約與措施,避免罷工帶來的經濟社會衝擊 3. 行使罷工權的國家具有強健的經濟體質,能夠藉此找出管理癥結並增強企業體質 |
A |
5-6 |
缺少任一項,且內容不夠完整缺乏說明。 |
B |
3-4 |
只寫出一項,或所寫內容錯誤,文字紊亂。 |
C |
1-2 |
空白卷,或文不對題,或僅抄錄題幹。 |
0 |
0 |
問題二
◎評分原則
問題二作答情形 |
等第 |
級分 |
分數 |
立場明確,分析精闢,論述深入,層次井然,文辭精練。 |
A |
A+ |
17-19 |
立場清楚,分析完整,論述周延,條理分明,文辭暢達。 |
A |
14-16 |
|
立場一致,論述合理清楚,文辭得宜。 |
B |
B+ |
10-13 |
立場稍嫌模糊,論述大致合理,文辭尚稱平順,但說明不夠具體。 |
B |
7-9 |
|
立場搖擺,論述空泛,文辭欠通順。 |
C |
C+ |
4-6 |
立場矛盾或未言之,論述雜亂,文句不通。 |
C |
1-3 |
|
空白卷,或文不對題,或僅抄錄題幹。 |
0 |
0 |
0 |
※特殊評分原則
佳作共賞
北一女中 二年勤班 蔡昀涵
問題一
因為罷工是受雇者防衛自己權益的武器,透過罷工可迫使資方必須面對勞資糾紛,進而讓資方必須合理對待勞方,以達到勞資和解、社會進步的最終成效。
問題二
罷工行不行
去年的台灣掀起一陣「罷工熱潮」,某航空公司的員工集體罷工以對資方施壓,希望革除不合理的工時與其相關待遇。於是,原本熙攘的人潮,一個個手提公事包、用耳朵和肩膀夾著手機議談的忙碌凌亂聲,瞬間如遭活塞壓縮,滯塞在本該紛沓的跫音上。公事包漸漸成了行李箱,機場似乎被居住成了第二個家,充斥著一片混亂與憤怒。
罷工,使得許多人被迫有家歸不得,甚至迷失方向。
我不贊成「罷工」,但並非反對勞方在資本主義的威嚇下採取反擊措施。我認為,罷工雖能迫使資方對勞方的訴求有所回應,但效果卻是短暫而淺薄的。或許妥協只維持數月,及時迴避媒體的鎂光燈、政論節目名嘴的指責、和閱聽人的不良觀。但風波一息,舊有的制度再起,勞工再行罷工抗爭……,社會經濟將如一池水漥被反覆攪擾,永無止息。
再者,因為航空業的罷工,或許造成一位公司決策者無法與廠商協商而流失生意;因為手工業者的罷工,可能造成產業鏈之一的批發商倒閉。他們損失的權益又該歸咎於誰?最後,像是醫生、老師此類與生命、人文相關的職業,若發起集體罷工,不只經濟會受影響,健康、教育又該如何維護與執行?
勞方的罷工真的能夠影響資方的態度嗎?我想,改善勞工處境的根本之道,唯有政府嚴格把關對資方施壓,才是保障權益的最佳方法。
評語:
對於罷工的功用、動機、情形與可能的發展有具體的書寫,層次分明、文辭流暢。本文的立論在於「罷工不行」,但如果不透過罷工來能解決勞工問題,文中缺乏可行的方向與具體作法,最後一段的結尾稍嫌薄弱。
問題二
北一女中 二年勤班 柳晴若
罷工行不行
勞工是靠資方吃飯的,在勞工眼裡,資方掌握著他們打拼的報酬;資方是靠勞工生財的,在資方眼裡,勞工的報酬就是企業的成本。在利益上不一致卻需要互相依存的矛盾關係,是勞資衝突的根源,而資方掌握的資源多,容易遊說政府修改政策配合需求,於是勞工只能用非常手段來讓世界看到他們的困境,最典型的便是「罷工」。
罷工,能達成的目的有:強化輿論以強迫資方正視勞方需求、警示政府勞方能夠承受的極限、增加勞方的力量。政府不見得能深切體會人民的心聲,因為在政府組成中,必然有資方的資金支持,而資方也能蒙蔽政府對於勞方困境的理解。因此,罷工可以讓勞方站起來影響封閉耳目的政府。
罷工,必定造成他人生活上的不便,招致罵名,同時也會影響企業形象,更會阻礙短期經濟成長…等,但罷工的意義,長期來看,必定造就社會與企業良性發展。
亞洲人逆來順受習慣了,我們從小的教育總是教導我們堅毅、堅忍,甚至是忍讓、多勞,但勞方的退讓只會造成資方的囂張。我們必須理解,勞資平衡本身就是一種互相試探,當資方的壓榨成了常態並逐漸麻木,總有一天勞方反撲會是經濟圈無法承受的災難。
備用、工作、罷工、協議、改善,沒有人在罷工中獨得最佳利益,但社會將在勞資雙方不斷的協商與進步中共同獲得最大利益。我支持罷工,它是企業與社會成長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為勞工發聲的最佳手段,不可被廢止。
評語:
清楚說明勞資雙方的立場以及罷工的功能性,對於罷工的正面意義與負面影響都有所著墨與評析,層次分明、條理清晰,但如能夠將罷工的「正向影響」具體書寫,會使文章更為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