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命題 寫作命題

【點閱數:24,719】

109年四月份國寫測驗命題與佳作講評-情意題(建國中學 彭成錦老師)

內容

  描繪庶民生活樣態的「風俗圖」,有豐富的細節可以仔細品味,廣受各階層觀眾的喜愛與重視。下圖一為明‧周臣〈漁邨圖〉,周臣為明代傑出畫家,善畫山水人物。〈漁邨圖〉描繪捕魚人家的日常生活,泊舟江邊或數舟合聚,通幅用筆謹細,細膩生動,充分展現周臣描繪人物各種姿勢情態的紮實功力。(取材、改寫自「國立故宮博物院」網頁

 

邨,通「村」。

圖一

圖二

圖三

圖四

圖五

 

根據圖一(圖二、三、四、五為圖一的局部放大),請仔細觀察圖中的人物,編寫一則故事,內容須包含角色、對白、情節等三要素。題目自訂,文長不限。(占25分)

 

測驗目標:情意的感受抒發能力

命題用意:

  此題取材自臺北故宮博物院所藏一幅明代畫家周臣的〈漁邨圖〉,圖中描繪捕魚人家的日常生活。觀察力、想像力、敘事力,是國寫答卷中須展現的能力。本題用意是期盼學生看圖作文,能透過局部放大圖片的提示,仔細觀察圖中人物,針對泊舟江邊或數舟合聚的各種姿勢情態,發揮情境想像,編寫一則細膩生動的故事。此題著重評量學生觀察圖畫細節、情境想像、敘述故事等情意感受抒發能力。命製方式模擬照大考中心公告之參考試卷(炙艾圖),雖追求類似題型之參考練習,但仍可能存在須調整精進之處,歡迎各界不吝指正、建議。

評分標準:

作答情形

等第

級分

分數

能靈活運用題幹材料,針對圖中人物的各種姿勢情態,發揮情境想像,編寫一則細膩生動的故事,角色、對白、情節等要素完備具足,結構嚴謹,文辭靈動。

A

A+

25-22

能根據題幹材料適度發揮,針對圖中人物的姿勢情態,編寫一則故事,角色、對白、情節等要素皆能兼顧,結構穩妥,文辭暢順。

A

21-18

能根據題幹內容,描寫圖中人物的姿勢情態,雖無法完整包含角色、對白、情節等要素,但已具故事輪廓,文辭合宜。

B

B+

17-14

僅能泛論圖中人物大致樣態,角色、對白、情節多有缺漏,但尚有鋪陳,文辭平淡。

B

13-10

雖能觸及圖中情境,但敘寫不具體,不成故事,或偏離焦點,結構鬆散,文辭欠妥。

C

C+

9-6

無法掌握題旨,文辭拙劣。

C

5-1

空白卷,或文不對題,或僅抄錄題幹。

0

0

0

 

特殊評分原則:

  1. 即使想像奇特,文辭順暢,但若缺乏題幹所要求的角色、對白、情節三要素,至多 B+(17 分)。
  2. 內容、文字均佳,但文未終篇,或一段成文者,至多 B+(17 分)。
  3. 未在指定作答區範圍內作答者,酌扣 1 分。
  4. 視標點符號使用之欠當或錯別字之多寡,斟酌扣分。

 

 

佳作共賞

【答卷(一)建國中學/江承翰同學】

  我從窗縫意外瞧見外頭日光灑落,激起河面金光點點。柳枝擺盪,在水上劃出道道痕跡。陰暗斗室裡,卻只有案頭的文字持續鞭笞我的心志。埋首書堆義理,卻一直無法融通,投筆而起,推開柴門,讓久違的陽刺醒我的盲目。當我快步離開茅屋,駕起一葉小船時,回頭望見破舊牆上那幅「懸梁刺股」正被曬得亮晃晃。

  瑟縮在柳蔭下,泊船,我一頭沉在船緣,任風擾亂。隨風捲來笛響錯落與書聲琅琅,卻始終未見其人,反而眼前萬里春意的跫音,彷彿嘲笑著我蝸居苦讀的年歲,以及停留在寒冬刺骨的心志。倏地,遠方飛來群鳥,嘎嘎佔據我獨享的船身。跋扈的黑翅,好似開展著我人生的可悲,幾次振翅也抖不去未中第的寂寞與酸楚。

  胡思亂想的當兒,娃兒的哭鬧把我喚回現實。靜謐的江上竟多出四、五艘漁船。他們打四面八方而來,在這兒交會。有人哼著小調,或三兩船尾聊天,看來很是快活。他們逐漸聚首江心,一艘船上的人高呼「諸位願意稍歇一飲不」,其他漁民連聲應和,此起彼落。有人拿出酒壇,有人拿出杯盞,談笑風聲作飲一晌的春光。突然,有人看見遠處的我,或許藏身不夠徹底,或是鳥兒的聒噪引起了注目。

  「這位大哥,喝酒罷。」

  「那敢,素昧平生,怎好一起喝酒。」

  「怎麼這樣說,酒杯還備著好幾隻呢。」

  「你們喝,我看。」

  「看酒?也真是奇人。」

  說罷,群船笑聲陣陣。有人隔船倒酒,有人在臥躺艙頭,一幅渾然天成的漁村圖,好不歡快。只是,漁村熱鬧野趣的一隅,包藏一臉厭世的落魄書生,如我。

  何嘗不願共飲?可惜我更願駐足未來。荒廢書本出賞春光已是逾矩,又怎可與鄉野一同耽溺於萍聚?但又說不上來,看著眼前舉杯高歌,徒增失落。原以為寒窗苦讀只為讓生活更加快樂,此刻怎料一切不如杯酒時光。人生追求的究竟為何?或許,就像在不同的人生河道上,偶然相遇。或可兀自駛離,或者稍停,彼此談天喝酒。我似乎長久緊抓遙遠的目標前行,卻未曾正視旁道的芳草。

  我毅然的抬頭,終於驚走囂張的群鳥。「酒杯一隻,也來乾一杯。」我把船划離柳蔭,駛進春風的滋養。

 

【答卷(二)建國中學/陳則宇同學】

  跟隨老爺搬遷來到這僻靜漁村,不知不覺時序已進入第三個盛夏。河谷邊盡是一片酒綠般濃厚的蓊鬱,富有生機的蟲鳴不時夾雜其間。漁民划著各自的小舟,遠離熱得宛若冒著蒸氣的陸地,聚到清涼的河心乘涼,好不享受。

  一如往常,我在午後漫步到了河邊。心頭卻不若既往常輕鬆,這些日,打老爺那兒聽說有劫匪就要攻進這一帶祥和的山谷,說是鬧了飢荒,加之貪官橫行,走投無路便四處燒殺劫掠。這些,原與小漁村無關,現在大夥卻將遭池魚之殃,我卻無能為力,不禁沉重。

  河的西北隅,靠著土黃凹壁停船的,一如往常是笛音、小說不離身的老張和老吳。他倆和我極為相似,偏愛獨享清幽,遠遠望著眾人享樂的美好,那很可能即將逝去的光景。東面,大頭魏似乎仍不願獨自分擔那大頭的重量,倒是樂意和水鳥花鳧們共享他的船。忽然,鳥兒那頭傳來一陣騷動,不知又是哪個運氣好的傢伙,在他小舟的細縫裡頭覓得了新鮮魚肉?

  南面近岸處,那可就熱鬧了。林家、宋家,大抵是這區最有聲望的老家族,兩家的老族長,又是出了名的好客。這不,他們又聚在一起,舉杯啜飲著濁而香甜的酒,鄉俚俗樂裡,恣意揮霍夏日的短暫與美好。宋夫人在船尾,照應著她的兩個小娃兒,剛滿周歲的娃兒真是好動,一不注意就給他爬到了船艙的竹片屋頂上,若是在不留神,跑一趟收驚怕是跑不掉。幸好宋太太機靈,趕緊輕聲細語的將他請回艙內,有驚無險。

  「來,別客氣,再來。」

  「怎麼好意思。」

  「有什麼關係,大家都是朋友、不分你我。」

  目光被吸引回人群中。兩位老人家相互勸酒,酣暢淋漓。林家長子最先注意到我。

  「陳伯伯,下來喝一杯,別愁眉苦臉。」

  我實在沒有那般閒情逸致,搖搖頭,婉謝他的好意。

  黃昏時分,眾人各自散去。「你就別擔心我們了。」老吳的聲音在我耳邊響起。「我們這幾日避避風頭,他們要搶就隨他們吧。天下比我們苦的人太多了,我們能有今日生活,著實拜這條河水恩賜。既是上蒼所給,有什麼立場拒絕與他人分享?」

  唉,他說得灑脫、極好。老百姓一向是最真誠感恩的一群,但願良善真摯不若暮光西下消逝,能隨江河漸行、漸遠。

 

評語:

  題幹圖片為2019年臺北故宮博物院「看畫‧讀畫—歷代名蹟選萃」展覽的主視覺,〈漁邨圖〉描繪捕魚人家的日常生活。圖二、三、四、五為圖一的局部放大圖,分別描繪「泊舟江邊側臥讀書的怡然自得」,「數舟合聚飲酒作樂的歡欣喧鬧」,「漁夫與鵜鶘一同捕魚的合作無間」,「母親照料餵食孩童的溫馨親暱」,學生宜仔細觀察圖畫細節,尋思、設想情境,以一則完整的故事敘寫。等第A、B、C的區分,在於故事的結構完整程度,以及是否兼具題幹要求之「角色、情節、對白」。再以文辭之嚴整、靈動性,判斷是否在各等第獲得「+」的級分,最終評定整體答題分數。以下茲就前述二位同學的答卷情形,簡要說明其文字特色及評定結果。

 

【答卷(一)】

  這篇文章以窮書生的自省作為故事主軸,敘寫一位埋首書堆的窮書生,因一味執著反而錯過享受平凡因緣聚會的醒悟。全文由困於義理、功業而錯過眼前美景的失落為開端;接著,透過與群鳥的敘寫,一則凸顯失敗者感知嘲諷的心魔,一則拈出個體與群體的對比性。作者設定自己是圖三的主角,並著重敘寫圖二,反而將圖一、圖四作為過渡的情節,雖剪裁有度,仍略顯可惜。

  在「角色」部分,作者以屢試不第的窮書生作為圓形人物,以漁民為扁形人物。角色設計不多,反而使讀者能聚焦在主角的心情變化;在「情節」部分,主要敘寫主角由「困」而「達」的歷程,結合對話來推展情節,安排尚稱合宜;在「對白」部分,形式上以漁人相邀勸飲的對話為「顯」,一句「看酒」則勾勒出主角窮書生的尷尬心境,文末的「也來乾一杯」,則化解此一尷尬,將窮書生的「獨」,由「也」字融入了漁村圖之中。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此文以主角的內心對白為「隱」,在敘寫中有許多屬於潛在的內心「獨白」,若有似無地與讀者對話,是此文書寫特色之一。

  綜合整體答卷情形,此文能根據題幹材料發揮,且能觸及圖中人物的姿態,編寫一則故事,角色、對白、情節等要素皆有兼顧,建議評為等第A;此外,通篇結構穩妥且文辭流暢,建議評為級分A,得19分。

 

【答卷(二)】

  這篇文章以跟隨老爺遷到僻靜漁村的「我」為故事主角,一路從其憂患漁村可能即將面對的危險,寫到他從漁民的純真、善良中,體會共享的意義。故事中穿插對於貪官污吏的批判,山賊盜匪的威脅,漁民自在自適的豁達,情節承轉有其趣味與指涉。作者善用題幹圖二、三、四、五的資料,以相應方位分別描繪人物姿態,設計合宜的情節,完整應用題幹之提示,是國寫作答中關鍵且可取之處。

  在「角色」部分,雖然作者將「我」設定為旁觀者,而非圖中特定人物,卻以細心經營「老爺、漁民、貪官、盜匪、老張、老吳、大頭魏、林家、宋家、老族長、宋夫人、小娃兒、林家長子、陳伯伯(我)」等諸多角色,為文章增色不少,人物的多元與連貫,補足了將「我」設定為旁觀者的缺憾,反而因為細數於民,以熟稔的互動增添可看度。特別是「老爺」的角色,雖非圖中人物,卻有點睛與入勝之妙。在「情節」部分,主要敘寫主角(陳伯伯/我)從一個相對上位的角色,由「憂」而「通」的歷程,早先因擔憂盜匪對漁村的威脅而憂,最後藉以「老吳」之語(為何是老吳亦有其趣味),警醒主角對於生命的憂難、自然的資源等,可以有一番新的思量角度;在「對白」部分,不僅順承情節,也是點出故事核心的關鍵,包括「不分你我、共享」等,都是經由對話來點明。

  綜合整體答卷情形,此文能根據題幹材料發揮,且能觸及圖中人物的姿態,編寫一則故事,角色、對白、情節等要素皆有兼顧,建議評為等第A;此外,通篇結構穩妥且文辭流暢,建議評為級分A,得19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