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命題 寫作命題

【點閱數:13,187】

109年五月份國寫測驗命題與佳作講評-情意題(新竹高工 黃湘云老師)

內容

  和病人之間最適當的距離,是一隻手臂。

  不要太遠,太遠顯得疏離;不要太近,太近會使彼此有壓迫感。這是好幾年前還在接受訓練,門診錄影教學時,老師告訴我們的事。印象中的錄影教學總是令人捏緊了心臟。不過,我確實從裡頭學到了許多眉角。如今想想,那些眉角,泰半都與距離有關。

  比方說,理學檢查該由接觸面積最小的做起,從最不具有侵略性的開始。於是,翻眼瞼應優先於診視喉嚨,摸頸部優先於掀衣聽胸腔——一步一步,不要驚擾、不要唐突,那感覺,相近於真心與某人來往。

  幾回教學,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我對病人的稱謂被提出討論。那支影帶裡,我稱呼初診病人的名而不是姓,老師說,初次見面就這樣,似乎太親密了,距離應當要再拉遠一點。

  時近,時遠,如相機鏡頭般時刻調整著焦距。我內在的齒輪不斷嚙合拿捏:怎樣才是適當的呢?什麼語言行為才又是合宜的?後來,便不自覺留心觀察著距離這樣微妙的尺度。

  中學時學過生物距離,指的是兩個同類彼此感到舒適的範圍,切換成現實,可能是車廂裡不得不被填滿的最後那個座位。顯然,這段距離與國族和文化有相當大的關係。曾經讀過一篇關於「芬蘭距離」的報導,文章以詼諧語氣,傳達芬蘭人無論排隊、獨處、互動,都傾向於保留較大的個人空間,這寬大的留白,在我到其他國家旅行時,相對感覺被消弭得很窄、很近。但目測距離並不等於心理距離,或許也因無可奈何的地狹人稠,在香港茶餐廳搭枱共桌,墨西哥城的地下鐵通勤,人們皆得肩肘互擊,臀腿相依。我一個異鄉客廁身其中,挨蹭幾天,竟也有種跟著過日子的恍惚了。(節選自吳妮民〈我所知道的距離:讀陳沛珛《暫時先這樣》與61Chi《城市裡,有時候》〉)

 

閱讀上文,分項回答下列問題。

問題一:請根據上文內容,以文中所舉。診療的兩則例子,試推論醫病診療距離拿捏的理由。文長至多80字(至多4行)。(占4分)

 

問題二: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全球大流行,由於係屬嚴重特殊傳染性疾病,為避免接觸感染,一時間隔離人數暴增,人人自危、舉國恐慌。不少族群需要「居家隔離」或「在家上班」,除了減少與人互動和外出,更不禁省思人與人之間的最佳距離。請參閱上文,以「最好的距離」為題,描寫生活經驗中與人保持距離所帶給你最深刻的感受,並抒發你在其中的體悟,文長不限。(占21分)

 

測驗目標:情意的感受抒發能力

命題用意:

  在這個新興科技與資訊爆炸的世代,傳統的人情味、人際間的溫暖已經漸漸由冰冷的觸控螢幕所取代;然而在看不見的網路世界裡,又產生新的人際禮儀、新的互動模式,在當今青少年群體中,人與人之間更有各式各樣複雜的關係,有善亦有惡。本題旨在引導學生閱讀理解現代文本,並能從中擷取訊息,應用在人際生活的觀察中,進而對熱門時事進行詮釋與省思。

 

評分標準:

問題一:

 配分

作答情形

3~4分

能述及醫病診療過程中,距離太近可能對病人造成的壓力,且能說明醫病之間如同與人真心的往來,需要拿捏的合適,方能建立信任感等因素

2分

能按照文章內容擷取出一或兩個診療例子,但未能深入推論背後可能的理由,或理由並不充分。

1分

僅能寫出診療行為因距離遠近而有不同的理由,即可給分。

◎參考答案:

  文中提及診療距離的拿捏尤為關鍵;太過親密可能會造成病人過度的依賴、太過疏離而直接又過於突兀,醫病之間如同人與人真心的往來,需要步步為營,方能建立良善的信任關係。

 

問題二:

等第

級分

分數

作答情形

A

A+

21~19

1.立意取材:能完全掌握題幹(題目及引導文字)要求,精確扣緊題旨。能展現深刻體悟、豐富想像及動人情感。

2.結構組織:構思巧妙完整或結構嚴謹、脈絡清楚。

3.字句表達:邏輯清晰,用字遣辭精確;文筆生動流暢,修辭優美。

A

18~16

1.立意取材:能完全掌握題幹(題目及引導文字)要求,扣緊題旨。能展現體悟、想像,並抒發情感。

2.結構組織:構思或結構完整、脈絡清楚。

3.字句表達:邏輯清晰,用字遣辭暢達;文筆流暢,修辭優美。

B

B+

15~12

1.立意取材:尚能掌握題幹(題目及引導文字)要求,依照題旨發揮。取材尚稱恰當,有若干體悟、想像,感情抒發略能動人。

2.結構組織:結構大致平穩完整,脈絡大致清楚。

3.字句表達:文筆平順,修辭尚可。

B

11~8

1.立意取材:尚能大致掌握題幹(題目及引導文字)要求,大致能依照題旨發揮。取材尚稱恰當,思路尚稱清晰,但體悟過於平淺,想像及情意抒發不足。

2.結構組織:結構大致完整,脈絡稍嫌鬆散。

3.字句表達:文筆平淡,修辭能力不佳。

C

C+

7~4

1.立意取材:未能掌握題幹(題目及引導文字)要求,不盡符合題旨或明顯偏離題旨。材料運用不當,思路不清,內容貧乏,缺乏體悟、想像,未能抒發情意。

2.結構組織:結構較鬆散,敘寫不具體。

3.字句表達:字句欠通順,表達不清晰,囗語化表述,文句邏輯不通,論述零亂。

C

3~1

1.立意取材:無法掌握題幹(題目及引導文字)要求,不符合題旨或明顯偏離題旨。思路不清,內容空洞。

2.結構組織:沒有明顯結構,敘寫條理紛亂。

3.字句表達:字句不通,論述紊亂。文筆蕪蔓,囗語化嚴重。

空白卷,或文不對題,或僅抄錄題幹,可評0分。

◎特殊評分原則

1.內容、文字均佳,但文未終篇,或一段成文者,至多B+級(15分)。

2.內容、文字、結構均佳,但未抄題或自訂題目,至多B+級(15分)。

3.視標點符號使用之欠當或錯別字之多寡,斟酌扣分。

 

佳作共賞                            

新竹高工   室二甲 沈立恆

最好的距離

  距離是兩個物體相距的數值概念,在物理的世界中,如此位置可以用公式測量,將測量目標化為單純的兩點,我們甚至能以此求出地球到太陽之間的遙遠光年、亦能推算出原子間的些微相近。然而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則不在話下,心與心之間的距離卻變化無常,難以揣測、難以估算。

  一點五公尺是防疫期間最佳的社交距離,這樣的防範能有效的阻絕病毒傳染,但也在無形中拉開了人群,間隔出一道門扉。這樣的距離有違我生活的經驗。現代都市人口密集,人群像是沙丁魚群,摩肩擦踵,早晨的公車更是水洩不通,人們臉貼著臉,彷彿被奪走呼吸的權利。此刻的擁擠卻只存在表面的流動,內心的波動平靜如水,就算生理的距離遙於千里之外,測量心與心的距離總能超越一切。

  環視方正的教室,桌椅間看似緊密無縫,但放大檢視,才發現原來一行一列的距離不會太遠也不會太壓迫,同學能夠輕鬆自在的交流,卻不會感受到肢體的碰觸。我認為這教室的桌椅正是朋友間最佳的距離。在和朋友相處的期間,不論是身體的接觸、眼神的交錯,都是需要拿捏的分寸,過份靠近的緊密,會讓人喘不過氣,就算是親近的好友也需要屬於自己的自由空間和個人隱私,如果刻意窺探,這段關係將會出現裂痕。

  為了和朋友拉近距離,從前的我喜歡和對方聊天,過程都非常順遂,但當我想進一步了解更隱密的生活細節時,發現自己太急著縮短彼此的距離,會忽略了對方的感受。於是心與心不再靠近,漸漸遠去。所以最好的距離是讓人身心舒坦的,沒有標準答案,而是存在於兩人間的默契,一舉一動都將成為距離的推手亦或是惡化的因果。

   

評語:

  1. 能以「距離」為主軸討論各種不同的相處形式,且能扣合主旨,闡發「最佳的距離」在不近也不遠,呼應閱讀素材的醫病關係。
  2. 整體架構能撐起主題,分別從物理距離的至遠至近帶到人心卻不如此,人與人之間不能單純視之為兩點,強調人內心的複雜程度。
  3. 能從防疫期間的一點五公尺切入生活經驗的差距,將高中生每天早晨通勤時的擁擠與窒息感和防疫的距離形成明顯的對比。
  4. 在段落中結合教室桌椅的遠近,帶出學生所認為的「最佳的距離」,也引用自己的人際相處經驗,將「距離」和「人際互動」連結,帶出「讓人舒服」的關鍵條件,也隱含著人際互動中的同理心,儼然成為彼此相處的重要因素。
  5. 遣詞用句部分不夠精準,在段落與段落之間的轉折和情感的延續仍需加強。用例部分較為簡化,若能點出親身經驗的苦樂,再扣回時事熱議的一點五公尺,進行省思和評鑑,帶出生理距離無法隔絕心理距離,「最佳的距離」是「身在隔離,心卻在你那裡」的那種超越障礙、絕望與困境,但卻能千里共嬋娟的超然境界會更有文學氣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