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命題 寫作命題

【點閱數:6,200】

109年八月份國寫測驗命題與佳作講評-情意題(溪湖高中 林芳均老師)

內容

  四五歲兒童,拿著柔軟的毛筆,在描紅紙上習字,規矩緊嚴,一筆一劃,橫平豎直,不能有一點隨便。我真實的回憶裡,當時父親嚴格的唐楷書法訓練,孩子大都不瞭解意義何在。

  寫書法變成非做不可的功課,知道父親要檢查,才匆匆忙忙,抓起筆來亂寫一通,專挑「人」「一」「上」「大」這些筆劃簡單的字寫,只為了交卷敷衍。

  父親當然看得出我們在應付,因此常常坐在身後,握著我的手,一筆一筆,練習「橫平豎直」。他在習字的練習裡強調的是姿態的端正,雙腳要平整打開,手肘懸腕,手掌握筆,手指緊,掌心虛。那也是記憶裡跟父親很親近的時刻,感覺到腦後父親的呼吸,手掌溫暖有力。

  中學以後,國文課還是有書法,連作文也要用毛筆寫。那時愛上文學,對寫作有興趣,但是毛筆書寫,總覺得手的障礙重重,阻擋著文思的流動,也不能瞭解為什麼「作文」一定要用毛筆。「作文」到底是訓練文學,還是訓練寫字?

  我對拿毛筆寫自己的字的疑惑存在很久。一直到讀研究所,在故宮上課,有機會看到歷代的名帖,看到王羲之,看到顏真卿,看到蘇軾,忽然懂了,他們正是手中拿著毛筆書寫自己的句子啊⋯⋯。

  「祭侄文稿」是顏真卿在戰場找到侄子顏季明頭顱書寫的悼文。顏氏家族在安史之亂中被殺了三十幾人,顏季明是家族中傑出的青年,被敵人拿來要脅顏杲卿投降,杲卿拒絕,顏季明被斬首。戰爭的慘烈,子侄的死亡,血淚斑斑,「祭侄文」是拿著毛筆書寫自己心如刀割的痛,筆觸頓挫,一次一次塗改,這樣的「天下行書第二」是驚人的歷史檔,是顏字私密的痛貫心肝的即時心事吧!

  我想拿起父親希望我握著的毛筆,寫自己的心事,寫自己時代的句子,寫生活裡的「天朗氣清」,或有一天如果真的來臨我要如何書寫我看到的「孤城圍逼,父陷子死」?

  「可以記憶的

  和可以遺忘的

  都不只這些

  除了真誠的愛

  可以寫成詩句

  其他,也不想再說」

雖然是毛筆,我只想寫自己時代的句子。(改寫自蔣勳 〈關於書法的養成〉)

 

閱讀上文,分項回答下列問題。

問題一、請根據上文,說明作者所體悟到父親教導他寫書法的用意。文長限120字以內(至多6行)。(占4分)

問題二、現代人已然習慣電腦打字的速度,手寫文字的場合與需求銳減,書法更是成為一種藝術,而非生活的常態。然而,藝術源於生活,我們雖不一定練習書法,但仍能透過音樂、美術、舞蹈等不同的藝術型態表現對生活對時代的體會。請以「藝術中的感思」為題,寫一篇完整的文章,抒發你個人的經驗與體悟,文長不限。(占21分)

 

測驗目標:情意的感受抒發能力

命題用意:

  不同時代,運用不同的書寫工具,用毛筆寫字雖然在目前潮流中已演變成一藝術,但在傳統華人社會中他一樣有不可抹滅的地位。美國心理學家指出,練字能給人以振奮、激昂相向上的力量。俗話說,養身要動,養心要靜,練字既有動,又有靜,所以是最好的養生之道。

  但在資訊科技、3C產品爆炸的時代,學生常是人手ㄧ機,幾乎已忘了許多字要如何寫,更遑論拿毛筆寫書法,因此透過蔣勳老師省思其父親要求其練書法的用意,讓學生也能放慢腳步,靜心、深入思考ㄧ些生活中的美。

 

評分原則:

問題一:

  「我想拿起父親希望我握著的毛筆,寫自己的心事,寫自己時代的句子,寫生活裡的「天朗氣清」…」由此段可得知作者覺得:「原來父親是希望他拿著毛筆寫自己時代的句子。」即可得分。依據文句完整度及文字多寡調整配分。

 問題二:

  第二大題要求考生連,以「藝術中的感思」為題,抒發對於藝術的體驗及感思。

等第(分數)

說明

「A+級」(21~19分)

能清楚說明何謂藝術,充分表達自己對藝術的感思,敘寫生動,結構謹嚴,文辭優美者,得「A+級」。

「A級」(18~16分)

敘寫細膩,結構穩妥,文辭順暢者,得「A級」。

「B+級」(15~12分)

能大致說明何謂藝術,表達自己對,敘寫具體藝術的感思,結構適當,文辭平順者,得「B+級」。

「B級」(11~8分)

敘寫平實,文辭尚稱通順者,得「B級」。

「C+級」(7~4分)

未能恰當說明何謂藝術,敘寫浮泛,文辭不佳,或偏離焦點,文辭欠通順者,得「C+級」。

「C級」(3~1分)

無法掌握題旨,敘寫雜亂,文句不通,文辭拙劣者,得「C級」。

 

【斟酌扣分】
另視標點符號之使用與錯別字之多寡,斟酌扣分;若未遵守作答區規定,從第一大題作答區開始寫作第二大題者,扣1分。

佳作共賞

問題一:

  依文章所述,作者領悟到:父親是希望他拿著毛筆寫自己時代的句子。也就是在時代的巨輪下,毛筆字跳脫出既有的規則下,一種文字、一種最私密最深層的祕語,又或是投射出一整個時代的極短篇。悲壯的、平凡的、嶄新的、後悔的一一和著墨汁,寫出自我立身的姿態。

 

問題二:

藝術中的感思

國立溪湖高中  三年七班  鄭士楷

  若美是一種思想的流動、一種情緒的潮流,那藝術便是引領我們觀河的載器,更是時代人民的寫照。攝影與美術,用光的角度窺視日常;文字與音樂,用暫存的記憶喚醒時代。藝術無所不在,無論以何種形式表達,只要能產生共鳴,便是美的語言。

  數據化的時代中,美是否也成一種代碼?修圖軟體強迫 「導正 」審美觀,我們對於美醜沒有更多的想像力;寫作題裁將想像力裁成各個方格,進而粉碎,再也沒人願意慢下腳步看完文章,信紙在電腦眼中貶值,文字變得僵硬;音樂被主流文化牽著鼻子走,抒情歌嚴重氾濫,大眾口味顯得單一。我在擁擠的人潮中逆向走,這份孤獨無從被人察覺。

  陳珊妮認為:「我們應該不斷的重新定義流行音樂」。台灣音樂圈似乎為當代藝術發起第一場謀反。爵士與搖滾的融合、嘻哈音樂的崛起,帶領音樂去到更不同的未來。近年來詩人紛紛投入歌詞創作,如夏宇、王小苗發起了文字的反動。台灣的藝術目前就如一塊不停滾動的石頭,無人可預知它的盡頭。

  側寫二十一世紀的孤寂,藝術將如此做。藝術的語言可以很純粹,亦可以寓有深意,無論是動漫中對於人性的隱喻、電影中的政治寓言,目的都只是停止分化。我們不需再花幾百年爭執同一件事,藝術柔化了爭論部分,留下討論的空間,這便是藝術。

  藝術使我們記得同一件事,永遠有重新闡述的機會,它記錄著這時代的靈魂碎片,並給予後代重新理解的機會。不隸屬於空間的概念,更不是時間能夠衡量,更像一條永不止息的河流,日夜呼喚著那一首流行歌、那一個世代,而搭著船的旅人,將回首凝望,並再次流向他們的世代、不可知的未來。

 

評語:

  本文作者能從「藝術無所不在,無論以何種形式表達,只要能產生共鳴,便是美的語言。」來下筆,並描寫自己及他人對台灣音樂的看法,轉到「藝術柔化了爭論部分,留下討論的空間。」全文抒感清晰,遣詞用字精準,能運用具體譬喻來描寫抽象藝術,並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是為佳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