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命題 寫作命題

【點閱數:6,638】

109年八月份國寫測驗命題與佳作講評-知性題(海山高中 張玲瑜老師)

內容

甲、

  昔者彌子瑕有寵於衛君。衛國之法,竊駕君車者罪刖。彌子瑕母病,人聞,有夜告彌子,彌子矯駕君車以出,君聞而賢之曰:「孝哉!為母之故,忘其犯刖罪。」異日與君遊於果園,食桃而甘,不盡,以其半啖君。君曰:「愛我哉!忘其口味,以啖寡人。」及彌子色衰愛弛,得罪於君,君曰:「是固嘗矯駕吾車,又嘗啖我以餘桃。」故彌子之行,未變於初也,而以前之所以見賢,而後獲罪者,愛憎之變也。(《韓非子·說難》)

乙、

  從前有位善心的富翁,蓋了一棟大房子,他特別要求營造的師傅,把那四周的房檐,建得加倍的長,使貧苦無家的人,能在下面暫時躲避風雪。

  房子建成了,果然有許多窮人聚集檐下,他們甚至擺攤子做起買賣,並生火煮飯。嘈雜的人聲與油煙,使富翁不堪其擾;不悅的家人,也常與在檐下的人爭吵。

  冬天,有個老人在檐下凍死了,大家交口罵富翁不仁。

  夏天,一場颶風,別人的房子都沒事,富翁的房子因為屋檐特長,居然被掀了頂。村人們都說這是惡有惡報。

  重修屋頂時,富翁要求只建小小的房檐。

  富翁把錢捐給慈善機構,並蓋了一間小房子,所能蔭庇的範圍遠比以前的房檐小,但是四面有墻,是棟正式的屋子。許多無家可歸的人,都在其中獲得暫時的庇護,並在臨走時問這棟房是哪位善人捐建的。

  沒有幾年,富翁成了最受歡迎的人,即使在他死後,人們還為繼續受他的恩澤而紀念他。(改寫自劉鏞〈富翁的大房簷〉)

 

請分項回答下列問題:

問題一、甲文中,彌子瑕私下開走國君的車子,把自己吃過的桃子給國君吃,國君有哪兩種不同的感受,並請說明彌子瑕「以前之所以見賢,而後獲罪」的原因。文長150字以內(至多7行)。(占6分)

問題二、乙文中,富翁救助窮人,前後兩種做法都必須支出多餘的金錢,卻得到不同的評價,請分析其原因。文長150字以內(至多7行)。(占6分)

問題三、請仔細閱讀以上兩則事例,論述你對「人的行為」與「他人評價」的看法。無須擬題,文長不限。(占13分)

 

測驗目標:知性的統整判斷能力

命題用意:

  這個題目是國寫預試題「善意背後」的類似題,希望考生能夠思考故事情境中的人物心理與因果邏輯關係,透過適當地詮釋,展現個人的理解,並提出見解與看法。

 

評分標準:

問題一與問題二為「統整詮釋題」,同學應就閱讀素材的內容,用自己的話加以說明。問題三的評分原則如下:

A+  能夠根據閱讀素材的內容,清楚闡釋「人的行為」與「他人評價」的關係。能分析影響「他人評價」的因素,並有力地加以說明。

A  能夠根據閱讀素材的內容,闡釋「人的行為」與「他人評價」的關係。尚能分析影響「他人評價」的因素,說明己見。

B+  尚能根據閱讀素材的內容,闡釋「人的行為」與「他人評價」的關係。稍能分析影響「他人評價」的因素,說明己見。

B  尚能根據閱讀素材的內容,闡釋「人的行為」與「他人評價」的關係,但是點到為止,或僅就甲乙文分析,未能歸納出原則。試圖提出個人的看法,但是發展有限。

C+  幾乎不能根據閱讀素材的內容,闡釋「人的行為」與「他人評價」的關係,或試圖提出個人的看法,但內容貧乏,或言未能盡意。

C  未能根據閱讀素材的內容,闡釋「人的行為」與「他人評價」的關係,未提出個人看法。

 

佳作共賞

問題一

  甲文中,國君起先認為彌子瑕的踰矩行為是孝順、愛君的表現,然而等到彌子瑕年歲漸長容貌衰退後,國君便認為這些踰矩的行為是枉顧王法、對國君不恭的行為。彌子瑕踰越禮法,濫用特權,是客觀的事實,但是國君心有所偏,愛之則解釋成善意的表現,惡之則入之於罪。

 

問題二

  富翁的兩種做法,立意都是好的,然而實行方式不同則招致兩種不同的效果。首先,窮人聚集在富翁家附近,會造成富翁家人生活不便,容易產生摩擦;其次,加長房檐屬違建有危險性,一旦發生意外,便引發責難;最後,屋檐空間即便充足,畢竟是開放性的場域,遮蔽風雪的效果有限。當上述缺失改善,富翁便得到更好的評價。

 

問題三

  俗語云:「百善孝為先,論心不論跡,論跡貧家無孝子;萬惡淫為首,論跡不論心,論心世上少完人。」人的行為產生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念頭成形及執行,尚在念頭的階段,他人自然難由此處給予評價,正如乙文的第一段寫道:富翁有行善的念頭,於是他在蓋房子時特別要求師傅加長屋檐,行文至此我們能讀出富欲行善的念頭,於是由讀者的角度我們可能給予富翁正面的評價,但一般來說,我們很難確切得知他人行為背後的用意,故僅能就第二階段行為執行的結果給予評價,而此階段影響評價的因素則更為複雜。

  可能影響評價的因素可分為主觀與客觀兩種層面,如甲文中,衛君有前後兩種不同感受,乃在於衛君因為彌子瑕年老色衰而對他的喜好度減少,這個故事,提醒了世間濫用他人偏好的臨江之麋,不應倚仗寵愛而為所欲為;乙文的富翁得到不同評價,大部分來自富翁的第一種做法執行的效果不佳,不過,兩種做法也帶來了窮人兩種不同的主觀感受,第二種做法讓窮人有獨立的空間,而非寄人籬下,如此一來,讓窮人容易感受到富人的心意,因此對富人充滿感恩。為善施恩,除了心意,除了付出,還要易地而處,充分設想,才能把好意送到對方心底。

  由上述說明得證,人的行為與他人的評價並不存在絕對關係,他人的評價往往欠缺全面性的觀察,單就自己看到的部份就給出結論,容易忽視了行為者立意良好的動機,其次,評價經常摻雜主觀的感受,即使行為本身是好的,但評價者流於主觀想法可能就會給出負面的評價,故常言道:「我們要學會主宰自己的命運,做自己的主人。」

  他人的評價對於提升自我固然有好的幫助,然而不代表我們需要全盤接受,甚至是因此否定自己,首先要確定自己做的是對的事,妥善地溝通,滾動式修正,然後堅持做下去,如此錯中學、學習中成長,便能找到對的辦法成就好的事情。(海山高中 洪欣蕙)

 

評語: 

  本篇範文能夠深入淺出地闡釋「同一做法不同評價」及「做法微調評價大異」的原因,並提出個人的見解和看法,全篇文字流暢,層次井然,值得參考。作者首先提到只根據「做法」來評價一個人並不完全公平,有些人如果做得不好,「出發點」卻是好的,仍然值得肯定。接著作者再由「做法」進行剖析,如果出發點是善良的,但是實際的做法不妥,應該忍受他人的批判,勇於修正。最後,作者也感慨人們做法再好,有可能還是受人閒言閒語,如果確定自己做的是對的,應該堅持善的道路,不要因為他人的毀譽而抹殺了自己與人為善的心。其中,作者點出,他人的主觀寵愛並非永恆,即使他人呵護親愛,也必須堅守自己的本分,「親者不失其為親,故者不失其為故」的道理,也是很好的反向提醒。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