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命題 寫作命題

【點閱數:11,870】

109年九月份國寫測驗命題與佳作講評-知性題(海大附中 邱馨老師)

內容

  人類對於日蝕的天然畏懼,也許與其他動物沒有太大差別。在文明之初,日蝕就與災難聯結在一起,並且與政治難分難捨。西元前 535 年發生日蝕,《左傳》記載晉平公問大夫士文伯誰會承受日蝕之災?士文伯說,「不善政」才會遭受日月之災,因此告誡晉平公為政「不可不慎」。日蝕是否引發災難,取決於人事。

  中國古代很早就發現日蝕有規律,至少在東漢時期便已發展出預報日蝕的能力。照理說,人們逐漸清楚日蝕的規律後,日蝕應該與人事、政治漸漸脫鉤,實際卻不然。隨著日蝕預報越來越準確,朝廷反而更可以好好準備「救日儀式」。日蝕若是科學上的「常態」,為何中國古代反而發展出救日儀式呢?唐代經學家孔穎達認為日蝕與人事根本無關,但是他仍主張將日蝕視作災異,這是因為聖人為了教化人們,「假托日蝕以為戒」,特別是警戒君主。北宋名臣富弼也認為:「人君所畏惟天,若不畏天,何事不可為者!」在帝王之上、能夠讓帝王害怕的只有「天」而已,如果去除天變,帝王恐怕沒人制約。

  若要帝王在日蝕十幾天前就開始修省,沒有準確的日蝕預報不行。乍看之下「迷信」的儀式,竟然是以「科學」的進步為基礎,而且又反過來促成「科學」的進步。這其中不只是「迷信」,還展示著人對天的敬畏、自然規律與人的關係。

  在民國時期,日蝕觀測的意義大不相同,1941 年 9 月 21 日的日全蝕,那時正值中國對日抗戰期間,人們將當年的日蝕視為抗戰接近勝利的徵兆。日蝕與人事的關聯,不再是傳統上約束帝王的災異,而是一方面作為科學使命,另一方面作為黎明的隱喻或精神啟發。

  日蝕的意義隨著時代變化,當每天照亮我們的太陽,罕見地被遮擋,總能使人反思天地人之間的「常」與「變」,其中「科學」的觀念也與人事、時局複雜地交織。我們看到天地之間具有無人能擋的規律,即使遭逢亂世、人心失落,天地仍然運行不悖。

改寫自歐柏昇〈日環食6月21日即將登場:日蝕與災變的古今談,一同見證天地人間的「常」與「變」〉

 

請分項回答下列問題:

問題一:請根據上文,分別從「迷信」與「科學」角度分析歷代對日蝕現象的解釋,文長限200字(至多10行)。(占9分) 

問題二:本以為現世安穩,卻被新型冠狀病毒破壞;本以為戴著口罩防疫的日子很快就過去,卻逐漸成為生活日常。什麼是變動?什麼是常態?人世間許許多多的「變」與「常」,帶給我們獨一無二的遭遇、緣分、盼望或想法。這些經驗對我們的生命有何意義?又會有怎樣的省思?請以「變與常」為題,寫一篇完整的文章,文長 400字以內(至多19行)。(佔16分)

 

測驗目標:知性的統整判斷能力

【命題動機】

  2020年是充滿變化的一年,許多影響人類文明演進的大事,歷經長期的醞釀後,在本年引爆一顆顆影響全球的震撼彈:近在咫尺的香港,從反送中街頭運動到港版國安法通過;美國以資安為由查禁WeChat、TikTok兩大App;臺海兩岸緊張情勢在中美對峙與國際局勢的變化中逐步升高;中印邊境的長期衝突節節升溫……一連串的變化卻都其來有自,無一偶發,即使是重創全球經濟成長的新冠病毒,也充滿了陰謀論,換言之,這些變化全都孕育於常態的發展之中,值得每個人深思反省。無獨有偶的是,本年夏至適逢本世紀在台灣能親炙日環蝕的最終契機,一旦錯過,想要於家鄉再遇日環蝕,就要等下個世紀了。其實,日環蝕年年有,這是常,但因每次在地球上能觀察此天文現象的區域十分狹小,剛好坐落在自己家鄉的機會就更屬難得,這是變。漫漫人生,竟是由一次又一次的變與常積累而成,人人俯仰於這變與常的輪迴中,採取何種態度來面對?便織就了一篇篇動人的故事。蘇軾《前赤壁賦》中自「變」與「不變」的角度來關照世間萬物,進而超越相對的有限,昇華至達觀無垠,而莘莘學子又是如何面對生命軌跡中的變與常呢?

 

【評分標準】

問題一

問題(一)作答情形

等第

分數

能完整敘述歷代對於日蝕現象解釋的演進,並正確分析此觀念屬於迷信或科學的原因者。

A

7~9

敘述歷代對於日蝕現象解釋的演進不夠完整,或說明其為迷信或科學的原因不夠完整者。

B

4~6

針對歷代對於日蝕現象解釋的演進敘寫雜亂,或僅寫出其中迷信或科學其中一種觀點,且未說明原因者。

C

1~3

空白卷,或文不對題,或僅抄錄題幹。

0

0

  

問題二

問題(二)作答情形

等第

級分

分數

論述周延,例證完整,且能詳加分析,層次井然,文辭精練者。

A

A+

15-16

論述清晰,且能舉出對應經驗,並稍加分析,條理分明,文辭暢達者。

A

13-14

論述合理,且能舉出對應經驗,未加以分析,但文辭得宜者。

B

B+

11-12

論述大致合理,生活經驗連結不夠緊密,文辭尚稱平順者。

B

8-10

論述空泛,未結合生活經驗,文辭欠通順者。

C

C+

4-7

論述雜亂,文句不通者。

C

1-3

空白卷,或文不對題,或僅抄錄題幹者。

0

0

0

【學生佳作】

問題一:

  起初,人們認為日蝕是一種災害,它是否引發災難乃取決於人世作為,這是迷信。其後,古人發現日蝕有規律,並發展出預報能力,這是科學的萌芽,但知識分子仍主張日蝕為災異,這是為了教化人們,特別是警戒君主,這是建立在科學與迷信上的社會運用。日抗戰期間,人們將當年的日蝕視為抗戰接近勝利的徵兆。日蝕與人事的關聯,一方面作為科學使命,另一方面作為黎明的隱喻或精神啟發,也不能算是迷信。

問題二:

  人生是由一連串的「變」與「常」交織而成的,這些生活的組成元素,必然影響到每個人的漫漫人生。正如天氣日日不同,但是卻累積成規律的春夏秋冬;心情時時相異,然而卻塑造了穩定的個人特質。有句話說得好:人世間唯一不變的真理,就是變!

  在我的人生中第一次體會變化,是國小四年級時。原本似乎一成不變的日子,某天早晨起床,突然發現自己的第二性徵出現了,我不再是以前那個與小男生玩在一起的野丫頭,而更應該是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的小淑女了!

  國小畢業後進入國中,國中畢業後投身高中,隨著時光飛逝,朋友、課業、心理狀態……沒有一樣是相同的,但不變的是,為了平息心中的狂風巨浪,培養未來的工作能力,我應該不停地學習待人接物的方法與各種新知技能。於是我發現:在這一刻不停的變化中,逐漸培養出每個人穩定的人格特質與獨特的專業能力。

  日蝕月蝕是天文異象,這是變,但天文異象是可預測的,這是常;新冠病毒重創全球經濟,這是變,但總有一天會有解藥,這是常;科技變化日新月異,這是變,但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這是常。若我們能以「平常心」接受變化的挑戰,就更有可能將變化編織成一幅幅燦爛輝煌的錦繡,譜寫成一首首激盪人心的樂章,而這就是我想發光的人生,我想追尋的常態。

評語

評語:能近取譬,將變與常交織而成的生活詮釋得恰到好處,並進而勾勒出自己嚮往的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