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命題 寫作命題

【點閱數:12,387】

110年三月份國寫測驗命題與佳作講評-情意題(北一女中 林亭君老師)

內容

甲、

  「斷捨離」一詞最早源於佛經《中阿含經》:「生慾念不除斷捨離,生恚念、害念不除斷捨離。若不除者,則生煩惱、憂慼;除則不生煩惱、憂慼。」也就是說當心生貪欲、瞋恚、傷害生命的殘忍思惟時,都應「除」、「斷」、「捨」、「離」。若不除者,則生煩惱、憂慼;除則不生煩惱、憂慼。

  1976年日本沖道瑜伽創始人沖正弘以此作為瑜伽的理念,後在其弟子山下英子的努力之下普及到世界各地,成為減法生活的一種理念,即「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去多餘的事物;脫離對物品的執著」。

乙、

  一直以來,我總覺得自己擁有很多東西,把自己的心和生活依賴在很多物品的堆疊上,但實際上當它們通通不見時,我才發現沒有任何一個東西是不可取代,也沒有任何一個東西是非得取代不可的。心愛的名牌包包,如果過去五個月以來我完全沒有任何一刻覺得自己需要或想念它們,那麼真的是失去了也無所謂。衣服,鞋,全都沒有了,不正是一個好時機去思考自己究竟喜歡什麼適合什麼嗎?那些打折時買的廉價毛衣,還不如珍藏多年的一件輕薄羊毛衫來得珍貴,否則我也不會堅持把它帶著去流浪。那些旅行中搜集來的明信片和紀念品充滿著回憶,真的是不可取代嗎?事後回想起來,其實真正的回憶已經烙在心裡,在腦海裡,根本不需要過去的什麼物品來證實自己真正生活過,真正經歷過。

  所以到頭來,你根本不需要依賴過多的物質,來證明自己什麼。

  後來,從那把燒光我所有家當的火開始,如遇到神啟般,不但讓我在物質上,甚至心理上都斷捨離了。現在的我喜歡家裡清清爽爽的,只留下自己真正喜愛的物品,衣櫥裡沒有「說不定哪一天可以捐出去」的東西,朋友圈只存在真正想說話的人,旅行時只帶上最基本的物品,心底只放下真正想記住的事。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我想起金剛經裡的一段話。然後告訴自己,要用這樣清爽乾淨的心,在每一天的日子裡,繼續率性優雅地走下去。

改寫自蘇宇鈴《當冰箱只剩下烏魚子》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問題:

  你有多久沒有好好整理自己的書桌、櫃子、衣櫥了呢?你是否檢視過自己究竟囤積多少不常用的雜物?而這些不見天日的雜物又佔據你多少生活空間?當電腦因為檔案太多運轉緩慢時,我們會刪除不要的舊檔案,然而,當生活空間狹小或心情鬱塞時,我們可曾記得要「斷捨離」?請參考上文內容,根據你的斷捨離經驗與體悟,以「重新整理」為題,書寫一篇文章,文長不限。

 

測驗目標:情意的感受抒發能力

【命題用意】

  生命從無到有,又該如何復歸於無?無論人事物,倘若未曾擁有,或許尚不覺如何,但等到擁有以後,又有多少人能清醒的決斷去留?我們總以「加法」來積累生命的豐厚,以為這樣便是圓滿,然而,我們卻常常忘了〈負蝂傳〉的啟示,在不斷累加的過程中,承擔、負累,終至再也無法承受。生命的負載力有限,唯有不斷檢視一路上所有的腳印與肩上所有的行囊,釐清自己真正的需要與想要,對生命進行重新整理,留下最珍貴的部分作為前行的動力,然後,輕囊,行遠。

 

評分原則

作答情形

等第

分數

掌握「斷捨離」的概念,並由此開展曾經為何事而擾以及如何重新整理的過程,表述流暢且例子具體完整,文辭優美情意動人,文章結構嚴謹,體悟深刻

A

A+

22-25

掌握「斷捨離」的概念,將曾經為何事而擾以及如何重新整理的過程,表述清楚且事件具體,文辭稍有情意,文章結構有序,頗有體悟

A

18-21

明白「斷捨離」的概念,將曾經受困之事以及重整的過程,表述平淡疏略,文辭平實,略寫心情,體悟書寫明確

B

B+

14-17

大致理解「斷捨離」的概念,將曾經受困之事以及捨棄的過程,表述疏略,文辭普通,缺乏心情的起伏轉折,體悟不足

B

10-13

知「斷捨離」的概念,但未舉曾經受困之事,亦缺乏整理的過程,行文侷限於捨棄,表述淺白,文辭粗陋,缺乏心情的描述,體悟太少

C

C+

6-9

略提「斷捨離」的概念,未舉曾經受困之事,亦缺乏整理的過程,或偏向捨棄的過程,行文滯礙,表述反覆,文辭不通,沒有體悟。

C

1-5

空白卷,或文不對題,或僅抄錄題幹。

0

0

0

特殊評分原則:

  1. 內容、文字均佳,但文未終篇,或一段成文者,至多 B+級。
  2. 視標點符號使用之欠當或錯別字之多寡,斟酌扣分。
  3. 未抄題者,酌扣一分。

 

【學生佳作】

北一女中 林O妤

    重新整理

  自小,我就察覺自己何其念舊,並不是真的患有非常嚴重的屯積症,而是對各種事物的牽絆過於強烈,一不小心就會被它說服,以物理及非物理的方式,存在我的櫃、我的心。

  我是個非常有條有序的人,待物亦如此。總愛為物件找到一個最合適的「角度」,讓它舒適地倚在小小的空間中,它們好像我的貴客,不論美醜、不論老少,都受到尊榮待遇,即便僅僅一張包裝紙,也會被我壓平、簡齊,並以完美的對角線摺起,彷彿賦予它來世再包上些什麼的能力。母親總笑說,被我使用過的東西就像新的一樣,我亦對此沾沾自喜:我喜歡自己延長每個物品使用期限的用心、喜歡擁有的一切事物都清爽乾淨的樣子、更喜歡它們給予我愉快的回應。因此,從物乃至待人,我都將每段關係呵護在個人意識裡頭。

  但總有客滿的一天。

  某天我忽然發現那段新拆下來的禮物緞帶已經找不到「舒服的座位」了,當下我竟慌的翻箱倒櫃,嘗試各種重新排列依舊找不著最剛好的「組合」。我第一次為此深思良久,這才意識到收納盒的有限,以及事物的無限,終於鼓起勇氣嘗試──丟掉。每一個把東西放進垃圾袋的瞬間,都花上好大的力氣,勉強留下所珍愛的部分,然後,與其他告別。

  人與人,何嘗不是如此?心或許就如收納盒一樣,在關係與情感的處理上,往往有臨界點,想要努力塞滿,就必然會有某些失落,而打從失落的剎那,就注定要花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梳理,因此,我學著在遺憾發生前先按下「暫停」。不管是收納盒或是心,容量就那麼多,我該好好問自己:「我要留下誰?」留不住的,便不再執著。那是我跟自己和解的途徑,亦是我善待世界的方式。

  後來,這樣的道別已經變得容易許多,那個時刻固然令我心痛,卻已不再掙扎,我知道自己該向前走,就邁步向前,並以最不留痛楚的方式,為自己重新整理。或許,捨棄並不是最後的手段,而是為了讓記憶留在最美一瞬,最溫柔的作法。

【評語】文辭流暢、情深意重。娓娓道來之餘,除了生命的省思,更能見對物我的溫柔。謀篇布局頗見寫作功力!

 

北一女中 華 ○

    重新整理

  沉積六年的灰塵厚實而又出奇的柔軟,霧面的陽光被磨碎像海底的微黯,如果這是一片記憶的海,看似平靜,也或許埋了幾隻三葉蟲,但翻攪這段安靜的海底,會掀起巨浪波濤。而我,卻在原地,蹲下,輕輕環視。

  小學三年級搬進的家,現在未曾變過。和那麼久的以前的自己重逢是很神奇也很荒謬的,像是無謂的考古。玩具、衣褲散落,曾經吸引我的注音版《三十六計》,一本本躺在它們的位置,一層灰底下,像在對我笑著。那些物品,其實,它們已經死了,顯然已經不屬於此刻的我,不屬於任何一個主人以及生活。而我也不忍去撿,只怕輕輕拾起之後,看著灰塵圈出的「命案現場」,只能把那些「化石」,一個一個再擺回去,然後轉身離去。我大可選擇搗毀這個所在,或慷慨捐獻,不過這畢竟是和唯一華美的童年僅剩的連結了啊!這個家,這些雜物,那些遺事,沒有暈開也不再顯色。它們是我心裡一塊頑固的漬痕,無法去碰。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開始期盼改變的契機,也想一甩青少年沉積的憂鬱。故地依舊,厚厚的記憶,我蹲下,伸手,排列,堆疊,清洗,裝袋。這似乎是所謂「斷捨離」,整理物質空間的凌亂或積累,以重新歸零自己的心。正如此刻收拾驚擾的眼淚,我知道「斷」這個字的力量會掀起駭浪,而後,終會是風平、浪靜。雖然或許未及海闊天空,但我像重新整理網頁之後的瀏覽器小恐龍,帶著未完的夢和戰役向前,毫不困擾於過去的碰撞與受傷,也不再心心念念那些已經越過的仙人掌,我將持續奔赴未來,直到成為化石。

  斷絕、捨棄、脫離,我清空的不只是物質,也包括與物質牽連的心。重新整理自己,擦去過往的殘影,只攜著最珍貴的回憶,張帆,我航向海洋。

【評語】文中深刻描寫對物的依戀,也直視心中蒙灰又難斷的情感,纏綿而又深情;待得決心重整,又連用多個短句強化捨離的果決,無論是文辭的使用、意象的營造,及至布局,在在展現作者文字駕馭的能力。

TOP